臨濟寺澄靈塔

臨濟寺澄靈塔

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城內四合街。塔始建於唐鹹通八年(867年),為收藏臨濟宗開創人儀玄禪師衣缽而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大修,元、明、清各代均有維修,1966年地震,塔剎毀壞,1985年重裝,現狀保持金時外觀。塔高30.47米,八角形實心磚塔,南向。

基本信息

臨濟寺澄靈塔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於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塔舉高30.7米,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塔。塔下為寬廣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設須彌座,其束腰部分雕飾極其富麗的奇花異鳥圖案,其上為仿木構磚雕斗拱、平座、欄桿;再上即磚制三層仰蓮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層甚高。正面設對開式拱形假門,側面飾花欞假窗。轉角處作圓形倚住。塔身的八層檐相距甚近,給入以重檐密布之感。從整體看,除第一層掾飛和各層角梁為木製外,其餘各層檐下斗拱和平座欄桿均系磚仿木構。塔頂以磚雕刻的剎座,以鐵鑄的相輪仰月寶珠,增加了佛塔的莊重。
澄靈塔設計精巧。造型美觀,雕飾富麗,結構富於變化,堪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於年深歲久,早已殘破不堪。因此,於1985年予以大修,各層瓦頂、殘破的斗拱磚雕銅鏡等均一一修繕,煥然新姿。
臨濟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寺院,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臨濟院在城東南二里許的臨濟村創立。晚唐時禪師義玄駐錫此院並創立臨濟宗,四方信徒紛紛來此參師求學,極盛一時。義玄,唐代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縣)人。為探求佛教真諦,雲遊天下、參學諸家。曾受法於洪州黃櫱山高僧希運,精研佛教經律。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北歸鄉里,抵河北鎮州城(今正定),主持臨濟院,不僅將江南廣為流行的禪宗傳播到北國,而且以北方人豪邁勇猛的氣質,闡發禪宗新義,為禪宗的發展開創了新局面。他學識淵博,禪風峻峭,光收徒眾,自成一家,並以寺名宗號臨濟宗,成為中國佛教產禪宗五大支派之一。
唐鹹通八年(公元867年)義玄逝寂,懿宗賜溢“慧照撣師”。眾弟子在城內東南隅建衣缽塔葬之,名曰“澄靈塔”。隨後,臨濟院遷至該處,更名臨濟寺。金大定年間(l161一l189年)重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幀加封義玄為“真常惠照禪師”。同時,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層正面圓拱形門楣上端鑲嵌篆書“唐臨濟惠照澄靈塔”石匾。
宋代以後,禪宗中的兩大支派臨濟宗與曹洞宗特別昌盛,並傳人的本尤其臨濟宗在日本“學徒雲集,朝野尊尚”,成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認定臨濟寺為其祖庭,視澄靈塔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來多次派遣代表團前來拜謁祖塔,進行佛教文化交流。澄靈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歷史見證,又是促進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紐帶。
該寺於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門移交佛教團體。1986年以後,先後重建了大雄寶殿、法乳堂、傳燈堂以及山門殿等建築,使之成為正定名剎。

圖片列表

臨濟寺澄靈塔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 正定南鄰石家莊市15公里,北距北京城258公里,京廣、京深、石德、石太鐵路穿境而過。從石家莊火車站乘201路小公共汽車站,3元左右;也可從石家莊市內打車直接到直接到正定隆興寺,大約30元。 自駕車上107國道即可到達正定南外環路。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