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炎

腦室炎

腦室炎是指發生在腦室系統及其周圍的炎症。以化膿性腦室液為特徵,較一般顱內感染病情兇險,死亡率高。腦室炎是一種以腦室內液細胞增多(100個以上的多形核白細胞)、糖降低及腦室內液出現細菌為特徵的感染。它好發於G-桿菌性腦膜炎的早產兒,腦室內異物存留的病人如腦室心房/腦室腹腔分流術、腦室外引流術及穿通傷,以及脊膜膨出的兒童。其中以分流引起者最多見。

基本信息

介紹

腦室炎腦室炎
腦室感染又稱腦室炎或腦室室管膜炎,是神經外科致命性顱內感染,其中腦室內積膿死亡率極高。其中腦室外引流是導致腦室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人統計,腦室外引流術後並發腦室感染者是未行腦室引流的9.4倍。由於腦室系統是人體防禦功能薄弱區,腦脊液中缺少補體和IgM,沒有吞噬細胞,適宜細菌生長繁殖。

在誘發因素存在的情況下,細菌一旦入侵腦室,控制感染則相對困難。感染原因有:置管時間過長(尤其超過兩周);頭皮準備或無菌條件不夠;手術操作中的污染;腦室注藥或沖洗;更換引流袋子無菌觀念不強,引起污染;患者昏迷,營養狀況差,抵抗力差;激素的套用引起機體抵抗力減退、炎症擴散。無特徵性臨床表現,可因原發病、感染程度、致病菌不同以及治療等不同而使其症狀多樣化。

當腦室引流術後出現體溫不斷增高、意識障礙加重、抽搐或瞳孔改變、腦膜刺激征陽性體、體溫正常後再度上升等症狀,應想到有腦室感染的可能,宜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我們認為下列幾點可作為診斷依據:腦室引流術或分流術後;術後出現頭痛、高熱、寒顫項強、譫妄或進行性意識障礙;腦室液混濁(毛玻璃樣、乳糜樣、黃綠色)白細胞數>5×106/L,塗片或培養為陽性;CT、MRI成像顯示特徵性室管膜強化影。不應過分強調腦室液細菌檢出與否,抗菌素廣泛套用可能抑制細菌生長。抗菌藥物仍然是控制腦室感染的有效手段。

病因

腦室炎腦室炎
外傷後的腦室均屬細菌性腦室炎,主要見於腦穿透性損傷,特別是腦室穿通傷早期清創不徹底的病人,或系繼發於腦膜炎腦膿腫。有時甚至是因腦室外引流過久或行導管分流術而引起的醫源性感染。通常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綠膿桿菌厭氧菌
原因有:①頭皮準備或無菌條件不夠;②手術操作中的污染;;③置管時間過長; ④不恰當的腦室注藥或沖洗; ⑤更換引流瓶無菌觀念不強,引起污染;⑥腦膿腫的直接蔓延或破入腦室者; ⑦化膿性腦膜炎及不規則治療也可並發此症。

流行病學

腦室炎金黃色葡萄球菌
80%以上的急性細菌性腦室炎病原體為腦室炎雙球菌、肺炎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病死率分別為10.3%、26.3%和6.0%。其它病原體尚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產單核細胞李司忒氏菌及其它致病菌等,可發生於成人,尤其是在使用免疫抑制劑和醫院感染情況下。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室炎常繼發於手術器械消毒不嚴。
美國的急性腦室炎發病年齡9個月~25歲為主,同樣肺炎鏈球菌聯合疫苗使用也導致肺炎鏈球菌發病率下降。然
而,許多開發中國家沒有接種Hib疫苗,以至於全世界每年35萬~70萬兒童死於該病。但不同病原菌所占比例因
地而異。1995年,美國4個州20個城市(1 000多萬人口)經細菌學證實的細菌性腦室炎中,肺炎鏈球菌腦室炎發病率為1.1/萬,腦室炎雙球菌為0.6/10萬,溶血性鏈球菌為0.3/10萬,李司忒菌為0.2/10萬,流感桿菌為0.2/10萬,其中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主要在新生兒中發病,腦室炎雙球菌主要發生在2~18歲,而肺炎鏈球菌則以成人為主。肺炎鏈球菌性腦室炎的病死率最高,大約21% ,其中36%的肺炎鏈球菌對青黴素耐藥。
影響急性細菌性腦室炎流行趨勢的另一個情況是耐藥抗生素菌株的出現。肺炎鏈球菌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耐青黴素菌株的出現。

發病機制

腦室炎肽聚糖
1、免疫活化機制
細胞壁-炎性誘導物 各種炎病原體的細胞壁是宿主炎症反應的誘導劑。研究表明,腦池內注射加熱滅活的肺炎鏈球菌、或分離的肺炎鏈球菌細胞壁脂磷壁酸肽聚糖可引發動物化膿性腦室炎,但注射加熱滅活的有包膜的菌株或分離的包膜多糖則不能產生化膿性腦室炎。
DNA釋放-炎性觸發 細菌DNA具有潛在的免疫刺激作用,通過DNA非甲基化CPG基團(非甲基化CpG寡核苷酸,CPG DNA TLR一9途徑)活化B、NK、樹突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研究顯示,TLR一9缺陷鼠對CPG DNA的致死性作用完全抵抗,表現在血漿沒有致炎細胞因子。將細菌DNA或去甲基CPG經小鼠或兔腦池內注射,可在12h內形成化膿性腦室炎。
2、炎性信號傳導途徑
革蘭陽性/陰性細菌炎性刺激物分別是肽聚糖脂多糖和脂多糖(LPS,內毒素),它們通過活化I B激酶、NF xB途徑及3個絲裂素蛋白激酶(MAPK)途徑: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和2(ERK一1、一2),c Jun N末端激酶(JNK)和P38。

臨床表現

腦室炎腦室炎
輕度的腦室炎,臨床上可無特殊表現,其症狀與腦膜炎相似早期常被忽視。因此,凡腦膜炎病人經常規治療之後,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均無相應的好轉,尤其是病情重篤又伴有明顯的顱內高壓時,即應考慮有腦室炎及/或特殊感染的可能。嚴重的腦室 炎起病急促,常有高熱譫妄、意識障礙及生命體徵等症狀,甚至引發腦疝因腦膿腫突然潰破,大量膿液進入腦室系統,可引起強烈的植物神經反應,高燒昏迷雙瞳散大血壓下降,迅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救治的希望甚微。偶有腦深部切近腦室壁的膿腫,由於炎性反應的影響或因膿液的少量滲漏,使局部腦室室管膜受到炎性浸潤常致腦室內粘連及隔膜形成,引起腦積水及腦室內感染性分隔小腔。這種情況下,腦室炎的臨床表現常呈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過程偶有急性發作,遷延較久抗菌藥物難以進入病灶內,治療常感棘手患者終將死於全身衰竭。

診斷依據

下列幾點可作為診斷依據:①有顱腦或椎管手術史;②術後3-5d 出現頭痛、高熱、寒顫、項強、譫妄或進行性意識障礙;③腦室液白細胞數> 50 ×106 個/ L ,塗片或細菌培養為陽性;④CT、MRI 成像顯示特徵性室管膜強化影。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不應過分強調腦室液細菌檢出與否。

治療

腦室炎腦室炎
細菌性腦室炎的治療與腦膜炎相似,應儘早查清致病菌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選用能透過血腦屏障的強效抗生素及藥物儘快投給。同時,應立即將先前置入腦室的引流管或分流管拔除因為附著在管壁上的細菌具有更大的耐藥性。如果腦室系統沒有梗阻,選用的抗菌藥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制隨之腦脊液細胞數即減少病情亦迅速改善。設若是腦室系統存在阻塞或敏試有效的藥物透過血腦屏障較差時則應在全身用藥的同時,反覆行腦室穿刺引流,並經腦室內給藥。

此時由於梗阻已變為腦室積膿(Pyocephalus)則需 用置管引流或行雙管沖洗引流,以4-8萬u慶大黴素溶在500ml生理鹽水中,由一管緩慢持續滴入,經另一管等量引流至封閉的瓶或袋中每分鐘30-40滴保持出入平衡直到引流液轉清症狀好轉細菌培養陰性及白細胞數正常之後,始可拔管位於腦深部接近腦室的膿腫因靠室管膜一側的膿壁纖維化進程較慢往往菲薄,故有突然破入腦室引起急性化膿性腦室炎的危險遇此情況唯有緊急開顱切除膿腫,用抗菌鹽水徹底沖洗腦室,並置管行腦室外持續引流同時,全身加強抗菌治療始有一線救治希望。

腦室炎抗生素藥
抗生素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在未確定為何種病原菌前,應根據病史,可能入侵的途徑,先行經驗性治療,待確定病原菌後再更改治療方案;②選用易透過血腦屏障的抗菌藥物,氯黴素磺胺往往效果較好;③聯合用藥。文獻報告,治療腦室炎需使腦脊液中藥液濃度應達到致病菌最小抑菌濃度的50-100倍才能湊效。鞘內給藥腦室內難以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效果遠遠不如腦室內抗生素鹽水灌洗引流治療。腦室內抗生素鹽水灌洗引流治療,同時靜脈給藥,治癒率可比單純靜脈給藥明顯提高。本組以此法治療,治癒率達75%。

腦室抗生素灌洗引流有以下優點:①提高了腦室內和蛛網膜下腔的藥液濃度,直接發揮其抑菌和殺菌作用,而不受血腦屏障影響;②此法根據流體力學,變被動引流為主動引流,能不斷置換腦室內的炎性CSF,減輕細菌毒素和有害物質對神經組織的損害,尤其腦室內積膿時,使臨床症狀得以緩解;③防止和減輕腦脊髓蛛網膜的炎性粘連,縮短住院時間;④可動態觀察腦脊液的外觀,隨時留取標本作檢查,觀察治療效果,以指導治療。⑤雙管引流始終保持單循環,不易發生膿液逆流和感染擴散。

注意事項

腦室炎側腦室
1、抗生素鹽水應現配現用,天氣冷時要加溫以避免液體太冷刺激引起不良反應,首次灌洗宜少量緩慢進行,觀察無反應後再逐漸加量;

2、藥物濃度不可過高,滴速不宜過快,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3、圍手術期應嚴格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維持灌洗量與引流量平衡,滴入量不大於流出量,並密切觀察神志、瞳孔等變化,如能在顱內壓監測情況下沖洗更安全;

5、預防癲癇發作,沖洗抗菌素過濃、溫度過低沖洗過快等易引起癲癇發作,避免以上因素、套用抗癲癇藥可預防癲癇發作。本組病例,我們採用腦室抗生素灌洗引流,配合全身用藥等綜合治療手段,多數患者轉危為安,體溫下降,意識恢復,腦脊液正常。總之,腦室抗生素灌洗引流治療腦室感染,具有效果好、見效快、療程短、簡便實用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併發症

1、嚴重的腦室炎起病急促易引發腦疝

2、偶有腦深部切近腦室壁的膿腫,引起腦積水,及腦室內感染性分隔小腔腦室炎的臨床表現,常呈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過程偶有急性發作,遷延較久,抗菌藥物難以進入病灶內,治療常感棘手,患者終將死於全身衰竭。

預防

1、本病若為外傷後引起的或繼發於腦膜炎腦膿腫的需注意安全小心開車,保持家居環境明亮,小心走路,看牢小孩子避免外傷。

2、若因腦室外引流過久或行導管分流術而引起的醫源性感染需注意無菌操作。

推薦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 中山市人民醫院 、中山市中醫院、 深圳市園嶺醫院、 深圳市人民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七醫院 、民航總醫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相關文獻

腦室炎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腦室炎及腦室積膿CT診斷五例—《臨床放射學雜誌》—陳冠秋 、彭仁羅。

CT診斷五、六腦室疾病249例—《第四軍醫大學學報》—楊毅、楊漪、等。

腦室—《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誌》—翟廣節。

腦室—腹腔分流術後並發腦室炎的診斷及治療—《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張連群、付強、張士剛、呂明。

國人腦室及腦池等系統的CT測量—《河北醫學院學報》——劉懷軍、 馮平勇。

腦室系統解剖變異及腦積水—《中華現代影像學雜誌》— 張慶海、肖越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