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皮質化膿性感染

腎皮質化膿性感染為葡萄球菌經血運進入腎臟皮質引起的嚴重感染,在沒有形成液化的腎臟炎性腫塊稱為急性局灶性細菌性腎炎。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腎皮質化膿性感染
英文名:renocorticalpyogenicinfection
別名:急性局灶性細菌性腎炎;腎皮質膿腫;化膿性腎炎;腎癰[1]

疾病簡介

形成膿腫時稱之為腎皮質膿腫或化膿性腎炎,幾個膿腫融合則稱為腎癰。由於及時套用抗生素控制原發感染灶,腎皮質化膿性感染的發生率較少,而且多數表現為急性局灶性細菌性腎炎。[1]

引起原因

發病原因: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可由體內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病灶,經血液循環進入腎臟。如癤、癰、膿腫、感染的傷口、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腎鄰近組織感染,偶可繼發於尿路梗阻如尿路結石或先天性畸形如兒童的膀胱輸尿管反流。
發病機制:早期病變局限於腎皮質,形成多發性微小膿腫,這些微小膿腫可集合成多房性膿腫。如未及時治療,可形成腎癰;少數可穿破腎包膜、侵入腎周脂肪,形成腎周腫塊。[2]

臨床表現

常先有其他部位的細菌感染病史。突發性的寒戰、高熱、腰痛,伴乏力食欲不振。初期無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狀;後期因為感染侵入腎盂而出現膀胱刺激症狀。患側腰部肌肉緊張,腎區和脊肋角有明顯叩擊痛。[1]

檢查方法

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血培養可呈陽性。早期尿中無白細胞,當感染擴展到腎盂時,尿中可發現白細胞。尿培養的結果應與血培養相同。B超引導下穿刺抽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影像學檢查根據病變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現。
1、急性局灶性細菌性腎炎腹平片常無明顯異常。靜脈尿路造影對診斷有一定幫助,少數病人可出現腎盂腎盞受壓。B超檢查示腎實質局灶性低回聲區,邊界不清。CT檢查為低密度實質性腫塊。增強後密度不均勻增強,仍低於正常腎組織,腫塊邊界不清,不同於腎皮質膿腫由新生血管形成的界限清楚的壁。有文獻報導CT示腎實質局限性腫大並有多個層面腎筋膜增厚是該病定性診斷依據。
2、腎皮質膿腫腹部平片顯示患側腎臟增大,腎周圍水腫使腎影模糊,腰大肌陰影不清楚或消失。當膿腫破裂到腎周圍時,腰椎側彎。靜脈尿路造影可顯示腎盂腎盞受壓變形。B型超聲:顯示不規則的膿腫輪廓,膿腫為低回聲區,或混合回聲區,腎竇回聲偏移,稍向腎邊緣凸出。CT腎掃描顯示腎皮質不規則低密度病灶,CT值介於囊腫和腫瘤之間,增強CT掃描邊緣增強明顯,中心部無增強。腎被膜、腎周筋膜增厚,與鄰近組織界面消失。放射性核素腎掃描:顯示腎占位病變,腎缺損區與腎囊腫相似,用67Ga可提示感染組織。[2]

治療措施

1、抗生素治療。在細菌培養結果未報告之前,可先根據經驗選用抗生素;當尿培養或血培養得出結果後,靜脈套用敏感的抗生素。
2、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有結石,則應取出結石。
3、手術治療。如藥物治療無效,可行膿腫切開引流;若膿腫引流不暢,且腎功能差,對側腎功能又良好者,可考慮行腎切除。[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