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益氣

肺主氣,脾益氣;肺為水之上源,脾主運化水濕,所以肺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氣和水兩個方面。

生理

脾主益氣脾主益氣
①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肺主氣,脾益氣,兩者相互促進,形成後天之氣。脾主運化,為氣血出化之源,但脾運化生的水谷之氣,必賴肺氣的宣降方能輸布全身。而肺所需的津氣,要靠脾運化水谷精微來供應,故脾能助肺益氣。所謂“脾為元氣之本,賴谷氣以生;肺為氣化之源,而寄養於脾者也”(《薛生白醫案》)。所以,何夢瑤說:“飲食入胃,脾為運行其精英之令,雖曰周布諸髒,實先上輸於肺,肺先受其益,是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則氣益旺,化水下降,澤及百體”(《醫碥》)。所謂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就是肺與脾在氣的生成和輸布方面的相互作用。
脾主益氣脾主益氣
②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脾應運化水濕,肺應通調水道。人體的津液由脾上輸於肺,再通過肺的宣發和肅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輸膀胱。脾之運化水濕,賴肺氣宣降的協助,而肺的宣降又靠脾之運化以滋助,兩者相互合作,參與體內水液代謝。如果脾失健運,則水液停聚,就會釀濕生痰,甚至聚水而為飲為腫,犯肺上逆而為喘等症,所以有“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

病理

脾主益氣脾主益氣
①氣的方面:肺虛累脾,脾虛及肺。肺氣久虛,精氣不布,必致脾氣虛弱;脾氣虛弱,營養障礙,抗病力降低,易患肺病,形成肺虛→脾虛→肺虛的惡性循環。常出現食少,便溏,消瘦,面色蒼白,懶言,咳嗽等脾肺俱虛的證候。臨床上對某些肺的疾患,可用補脾的方法進行治療,如肺氣不足者,可採用補脾的方法以益氣。又如慢性氣管炎的病理傳變規律,就是肺虛脾虛→腎虛這樣的一個過程,當慢性氣管炎由肺虛發展到脾虛階段,常採取健脾的治法而獲效。所以說“扶脾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 (《慎齋遺書》) 。“土能生金,金亦能生土,脾氣衰敗,須益氣以扶土。”(《醫法心傳》)。

②水液代謝方面:脾肺均能調節水液代謝,若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為痰飲,出現久咳不愈,痰多而稀白之候,病象多表現在肺而病本卻在於脾。痰之動主於脾,痰之成貯於肺,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所以臨床上治療痰飲咳嗽,以健脾燥濕與肅肺化痰同用,就是根據了“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的理論。

相關搜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