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虛

脾陽虛

脾陽虛又稱脾胃虛寒,病症名。脾陽不足,功能減退,溫煦無力,運化失職,並虛寒內生的病理變化。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症見食慾減退、腹脹、胃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

基本信息

病症分析

脾陽虛脾陽虛

脾陽虛證是指脾陽虛衰,失於溫運所表現的證候,多因脾氣虛發展而來,或過食生冷,

過用誤用寒涼藥物,或腎陽虛衰所導致。 主要臨床表現: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病機分析:脾陽虛衰,運化失職,故腹脹納少;陽虛則寒從中生,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陽虛水濕不化,流注腸中,故大便溏薄清稀;脾陽虛不溫四肢,故形寒肢冷;中陽不振,水濕內停,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流溢肌膚則肢體困重,甚至肢體浮腫,滲注於下則婦女白帶量多質稀。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皆為陽氣虧虛、寒濕內停之症。

相似證候的辨別:脾陽虛即脾氣虛加上寒象,所以不難與脾氣虛鑑別。但脾陽虛有許多兼證,如可出現腹瀉,或

水腫,或白帶清稀。這裡均要排除邪實存在才能成立脾陽虛的診斷。這裡的邪實主要指濕。

辨證注意點

脾陽虛脾陽虛相關藥物

此證往往亦有著較長的病史,逐步發展而來,再抓住三條:①脾的病位指征,如胃

口、消化能力、肌肉等表現情況;②陽虛指征;③排除邪實,主要是濕邪。

脾陽虛證是指脾陽虛衰,失於溫運,陰寒內生所表現的虛寒證候。又稱脾虛寒證。

臨床表現

脾陽虛食補脾陽虛

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白不華或虛浮,口淡不渴,

大便稀溏,或見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見帶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機理分析

脾陽虛食補脾陽虛

本證常因飲食不節, 過食生冷或過用寒涼藥物;或久病失養等,致脾陽虧虛,運化

及溫煦無權而成。其病位在脾,屬虛證、里寒證。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脾陽虛衰,運化失權,故納少腹脹,大便稀溏;陽虛陰盛,寒從內升,寒凝氣滯,故腹痛喜溫喜按。

體徵

脾陽虛脾陽虛表征

納減腹脹,脘腹冷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周身浮腫,小

便不利; 或胃中有振水音,時時泛惡,嘔吐清水痰涎;或白帶清稀而量多,少腹綿綿作痛,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質淡胖或邊有齒印,舌苔白滑,脈沉弱。

方藥

中醫根治脾陽虛中醫根治脾陽虛
小建中湯加減:本方能甘溫補中,益氣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乾薑10克、黃芪12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飴糖30克(兌服)、甘草10克。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溫服。

苓桂術甘湯加減:本方能健腫益氣,溫陽化飲。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朮15克、法半夏10克、乾薑6克、黃芪12克、甘草10克。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溫服。

實脾飲加減:本方能溫運脾陽,以利水濕。

茯苓15克、白朮12克、大腹皮10克、乾薑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豬苓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溫服。

加減: 脘腹冷痛,手足不溫者:小建中湯加減 + 蜀椒6克、廣木香10克 (溫中散寒 行氣化濕)

周身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小便短少,伴氣短乏力者:

實脾飲加減 + 黃芪15克、黨參10克(益氣溫中)

若嘔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脹滿者:苓桂術甘湯加減 + 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理氣溫胃)

施治要點:

脾胃虛寒、脾腎陽虛者不宜選用胖大海脾胃虛寒、脾腎陽虛者不宜選用胖大海
1、脾陽虛衰多由脾氣虛弱發展而來。脾陽虛必並脾氣不足,因此,脾陽虛與脾氣虛常相互參見。故臨床治療用溫中運脾之治時,常與健脾補氣藥如人參、飴糖、白朮、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2、脾陽虛引起的水腫病,原則上忌用峻下逐水之法。因為此法運用峻烈的瀉下藥物,使水濕從大便出,水腫雖一時消減,但亦傷正,且水腫常可復起,故忌用。只有經過較長時間的使用補脾益胃的藥物,方可使得脾氣康復,水濕得以運化,中焦斡鏇得力,水律濕濁各歸其道,加之中陽日旺,雖不去瀉水,而水濕自消。

針灸:

針刺: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每日或隔日一次,取脾俞、胃俞、內關、中脘、足三里等穴。

久病體虛加關元。

灸法:取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用艾條或隔姜灸,每日一次。

食補

中醫將體質虛弱稱體虛,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並將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結合心、肝、脾、肺、腎五臟,則每一髒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脾陽虛等等,中醫理論是

講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多餘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達到新的平衡,恢復身體健康。體虛是機體某些功能有所減退,不一定患病,即西醫所稱之“亞健康” ,如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令進一步發展,對健康不利。

治療虛弱,根據中醫“虛則輔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的原則,需通過進補來調整虛實,進補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個方面,並需依照各人的體質和病證中行辨證辨體進補,進補有藥補和食補,不論是採用藥補還是食補,均是為了補虛扶正,食補

有時比藥補更為重要,因為食補不謹可補虛祛邪,並可扶正,達到補虛扶正的要求,使機體的氣血陰陽達到新的平衡,恢復健康,故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若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不當的進補均可引起不良反應、如壯實的人服了人參、阿膠等性溫的補氣血藥物,會出現食慾減退、噁心、飽脹、便秘、頭暈、咽痛、牙齦虛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陽虛者服了生地、麥冬、鱉甲等補陰藥食物,會更加怕冷、腹瀉、腹痛等,這些都是因進補不當,損傷了胃氣,違反了中醫辨證說辨體施補的原則。

下面簡要介紹一些體虛的食補食品和藥膳食療方:

紅棗山藥豬肚湯-脾胃虛寒的食療方紅棗山藥豬肚湯-脾胃虛寒的食療方
1 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1.1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1.2補氣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玉珍雞:母雞一隻洗淨,雞肚內放人桂圓、荔枝幹、黑棗、蓮子、枸杞各30g,加調味蒸食,可補氣養精。

黃芪蒸鵪鶉:黃芪6~9g,鵪鶉2隻共蒸食,可補氣虛。

2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2.1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2.2補血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當歸烏骨雞:當歸、黃芪各15g放入紗布袋中與烏骨雞一隻共蒸煮,吃雞肉喝湯,可補血虛。

阿膠糯米粥:阿膠9g(打碎)與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補血虛。

3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3.1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3.2補陰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銀耳紅棗羹(或百合蓮子羹):銀耳、紅棗(或百合、蓮子)適量共煮羹當點心服食,可補陰虛。

甲魚二子湯:甲魚1隻與女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湯,加調味,食甲魚飲湯,連食數劑,可補陰虛和治肝腎陰虛所致的腰痛,遺精、頭暈、目花等症。

石斛河魚;石斛6g,河魚1條共蒸食,可滋陰。

蟲草老雄鴨:蟲草9g與三年老雄鴨1隻共煮,吃鴨肉喝湯,可補陰虛。

4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藥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脾陽虛多注意飲食脾陽虛多注意飲食
4.1補陽虛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鵪鶉、鰻魚、蝦、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4.2補陽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海馬童子雞:海馬9g,童子雞1隻,共蒸食,可補陽虛。

韭菜白米蝦:韭菜200g,白米蝦(或蝦仁)100g,共炒,加調味,常服食,可補陽虛。

5兩虛: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5.1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乾、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5.2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5.3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對兩虛之體的食補可分別選用上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食品及藥膳進行辨證辨體施補,更應根據虛弱的輕重交替選服,通過進補待虛弱的表現消失,恢復健康後應停服進補食品及進補藥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無虛不須補,避免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進補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反而對健康不利。

福龍口服液以靈芝和蛇和其他幾味上品中藥為主要原料,經科學加工提煉精製而成,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靈芝所含成分的種類和相互配合的比率幾乎天衣無縫,可以從整體上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蛇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兩者結合經科學加工,使福龍口服液對記憶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中老年人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本產品還具有預防白細胞降低的保健作用。福龍口服液中含有豐富的功效因子——腺苷。而腺苷是人體免疫調節劑;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鎮靜中樞神經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云: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贏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脾陽虛從日常飲食開始治療脾陽虛從日常飲食開始治療
從上面的分類和使用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上品中藥才是對人體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可以放心大膽不限量食用的產品。而對於傳統的中藥藥方,由於遵循了“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的配伍方法,所以如果是按照這個方法配製生產的藥品和“保健品” ,對人體也不是絕對的安全,因為裡面肯定有中、下品中藥,吃的時候必須注意量的限制。是藥三分毒也正是由此而得。而只有跳出中藥配伍原則,源於中醫中藥理論而又不囿於理論限制的,全部用上品中藥生產的保健品,才是最安全的。而福龍口服液就是這樣的一款中醫中藥文化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極致產品。

在中藥的四氣歸經中,蛇歸脾經,益脾氣,就是可以使脾胃從裡向外恢復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是治本。《本草綱目》中早就記載了“蛇肉甘、平、無毒”。主治諸風頑痹,皮膚不仁,風瘺癮疹、疥癬、熱毒風、皮膚生癩,眉毛脫落等瘡。而且蛇表皮內含有一種透明脂酶,有生長因子,對傷口癒合有奇效,若經高溫蒸煮就可能被破壞。”

中醫中脾的功能是消化水谷,脾和胃相表里,二者的功能是吸收和輸送營養精微,為營血生化之源,臟腑肢體各部的營養物質皆來源於脾的運化,所以為“後天之本”。“一日不食氣虛,三日不食氣衰、七日不食氣絕”,可見脾的強身健體功能至關重要。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靈芝:味苦、性平、無毒。益心氣,增智慧,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等。而靈芝最有營養時應在菌絲體階段,因為孢芽階段的靈芝還未將營養成份轉化,此時,我們就在低溫下將它水解,99%地保留了它的活性成份,這也與傳統的蒸煮有很大區別,因此吃蛇芝液比自己買靈芝去煮、泡酒更補。

靈芝歸心經,益心氣,使你心血充盈,又可直入五經,調理五臟。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問?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為神之主,脈之宗,起著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心氣旺盛,才能維持血液在脈內正常地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心氣不足,可引起心血管系統的諸多病變。心是人體這部機器的發動機,決定著生命的存在,心停止了活動,人的生命也就終結了。而福龍口服液的補血效果功效又是很神奇的,可與補血精品——阿膠相媲美。另外,福龍口服液中的其他幾味中藥都是調理腎經的上藥。而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為“先天之本” 。腎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與生俱來,有賴於後天之精的不斷充實壯大,“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轉輸五臟六腑,成為臟腑之精。

蛇為動物的四靈之一(四靈為龍、蛇、麒麟、龜),而靈芝俗稱“仙草”,為植物之靈,福龍口服液是將動植物之靈合二為一,取天地之精華而成。而且,口服液不是蛇與靈芝簡單的相加,而是經過了三年時間耗資200多萬研製成的,如今的效果不是蛇或靈芝單方面產生的,而是“複合作用” ,“複合作用”的比例不是可以隨意更改的,但效果卻遠離於單方面的作用,此外還產生了許多單方面所沒有的功效,因此不能單獨分離蛇或靈芝來評判它的效果。

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中醫中藥中用相同的藥材可以配伍好多不同效果的方劑,甚至用相同的藥材、相同的劑量,其炮製過程和方式不同,其效果也是不同的,甚至是差距甚遠的,這就是專有技術。

福龍口服液中蛇、靈芝和其他幾味健腎上藥的完美結合,食用後可以使人氣血得充足,腎精之充盈,五臟有所養。氣通血足,先天之本得以滋養,則人體經絡必將得以貫通。精足氣血旺而使各臟腑的功能正常發揮、協調共濟。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氣所湊,其氣必虛”。可見,精足則正氣旺,抗病能力強,不易受任何病邪的侵襲,是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讓生命得到健康活力。

進補原則

冬季氣溫驟降,脾易受寒困,造成脾不運化,或素體脾虛。人的脾一旦形成陽虛,其消化功能就日漸變差,食欲不振,怕冷,大便不暢。他說,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現象就是許多人一喝酒就會出現腹瀉,用中醫分析這其實就是脾陽虛造成的。原因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脾陽會更虛,所以脾陽虛的男士定要戒酒。

進補原則:脾虛的男士冬季應以補陽運脾為主,多吃性溫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蓮子、芡實白朮、砂仁和乾薑。同時,山藥、大棗、蓮子富含澱粉,容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氣的作用,一般家庭在冬季的飲食上,可多偏重一點。在肉類的攝入上,應該選擇細纖維的魚肉為主。

食療方案:在保證每日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多喝山藥粥、大棗粥、鯽魚湯、鯉魚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