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芽草

龍芽草

龍芽草(拉丁學名:Agrimonia pilosa Ldb.)為薔薇科,龍芽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仙鶴草、狼芽草、金頂龍芽、山昆菜等。 根莖粗。莖高30-120厘米;莖、葉柄、葉軸、花序軸都有開展長柔毛和短柔毛。葉為不整齊的單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5-7,莖上部為3小葉,中間雜有很小的小葉;小葉片橢圓狀倒卵形、菱狀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2.5-6厘米,寬1-3厘米,邊緣鋸齒粗大,下面脈上或脈間疏生柔毛,並有金黃色腺點。常生於林內、山坡、路旁,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其嫩莖葉可食,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強的抗癌功效,實為野味之佳品。 龍芽草全草、根及冬芽入藥。性味:苦澀、乾。入肺、肝、脾經。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痢、解毒、殺蟲、益氣強心的功能。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痢疾、胃腸炎、陰道滴蟲、勞傷無力、閃挫腰痛,外用治癰療療瘡。內服常用量15~50克(鮮草可用100克);外用適量,用鮮草搗敷或煎濃汁及熬膏塗局部。根主治赤白痢疾、婦女經閉、腫毒,驅絛蟲。常用量15~25克,煎湯或研末;外用搗敷。冬芽有驅蟲作用,主治絛蟲病。常製成粉劑、浸膏、仙草酚結晶及仙草酚粗晶片套用。

基本信息

名稱

龍芽草(救荒本草)瓜香草(救荒本草),老鶴嘴,毛腳茵,施州龍芽草(植物名實圖考),石打穿、金頂龍芽(本草綱目拾遺),仙鶴草(中國藥學大辭典),路邊黃(陝西),地仙草(黑龍江)

簡介

龍芽草 龍芽草

龍牙草(學名:Agrimonia pilosa)為薔薇科龍牙草屬下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120厘米。多生於林內、山坡、路旁,分布地區有中國、朝鮮、日本、俄羅斯、蒙古、越南以及歐洲中部等。

原形態

龍芽草 龍芽草

龍芽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30cm,地下根橫走,粗壯,具節,棕褐色。莖單生或叢生,直立,全株密被長柔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7片,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雜有小型小葉,小葉近無柄,菱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6.5cm,寬1~3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常在1/3以上部分有粗圓鋸齒,兩面疏生長柔毛,下部有多數腺點,頂生小葉常較下部小葉大。葉柄長1~2cm,葉軸與葉柄均有稀疏柔毛,托葉近卵形。頂生總狀花序有多花,近無梗,長5~10cm,被疏柔毛;苞片線狀3裂,被柔毛,與花梗等長或較長,花黃色,直徑6~9mm,萼筒倒圓錐形,外面有10條縱溝,被柔毛,頂端生一圈鉤狀刺毛;萼片5,卵狀三角形,與萼筒近等長;花瓣5,黃色,長橢圓形,長約3mm;雄蕊約10,長約2mm,心皮2,花柱2,柱頭頭狀,瘦果倒圓錐形,下垂,長約3.5mm,包於有鉤刺的宿存花萼內,有肋。花期6~9月,果期8~10月。龍芽草常生於海拔500~3000m的山坡草地、路邊、林下、荒山坡較濕潤的地方或水溝邊,生長期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熱,耐寒,對土壤、光照的要求不嚴。但要獲得高產及優質的產品,宜選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培。

花:花小,徑4-6毫米,有短梗,2片,基部合生,先端3齒裂,花萼基部合生,萼裂片5,三角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花瓣5,黃色,長圓形,長3毫米,寬1毫米,雄蕊多數。花期7-9月。

果:瘦果生於杯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花托內,果托徑2-2.5厘米,有棱,先端有直立的倒鉤刺。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溪邊、路旁、草地、灌叢、林緣及疏林下,海拔100-3800米。

地理分布

中國南北各省區均產。歐洲中部以及蘇聯、蒙古、朝鮮、日本和越南北部均有分布。

變種

黃龍尾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莖下部密被粗硬毛,葉上面脈上被長硬毛或微硬毛,脈間密被柔毛或絨毛狀柔毛。

產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生溪邊、山坡草地及疏林中,海拔100——3500米。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北部、寮國北部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本種和變種全草供藥用,為收斂止血藥,兼有強心作用,市售止血劑仙鶴草素即自本品提取。使用秋末春初間的地下根莖芽,作驅絛蟲特效藥,有效成分為鶴草酚 (C26H34O8);全株富含鞣質,可提制栲膠:可作農藥,搗爛水浸液噴灑,有防治蚜蟲及小麥鏽病之效。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不宜選低洼地、排水不良的地塊。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000~3000千克作基肥,施勻後翻耕。做成1~3米左右寬平畦或高畦。

播種栽植

龍芽草 龍芽草

可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⑴直播

春播或秋播。春播時北方4月中、下旬,秋播在10月下旬地凍前進行。播種時,按行距30-35厘米,開1~2厘米的播種溝。秋播時,將種子均勻地播人溝內,復薄土,稍加壓,播後及時澆水。每畝用種量1~1.5千克。

⑵分株栽植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將根挖出劈開,每根必須帶2-3個根芽,及時栽種,穴栽按穴距30厘米*15厘米,挖 15厘米深的穴,每穴栽種1根,復土5厘米壓實,如已發芽,栽種時將芽露出土面,栽後澆水。

田問管理

⑴間苗

苗高3~5厘米時開始間苗、補苗,拔去過密的小苗、弱苗,苗高15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左右定苗1~2株。如用根芽入藥的,株距可適當加大到30厘米,以利於根部發育,增加根芽的產量。

⑵中耕除草

苗期及時拔草鬆土,是保證高產的關健。生長後期植株封壟後不必再鬆土,但需拔草。

⑶追肥

於定苗封壟前各施肥1次。以後每年早春及每次收割後需再次追肥,以全草人藥的可多施氮肥。每年每畝施糞肥1000~1500千克或硫酸銨10-15千克。隨即培土。以根芽入藥就適當增施磷、鉀肥,在早春每畝施過磷酸鈣25~30千克,以促進根芽的生長。

⑷摘花薹

龍芽草開花結實多,除留種株外,及時摘除花薹,以促進根部生長。

病害防治

主要害蟲為紅蜘蛛,刺吸莖葉,造成葉片枯黃、脫落,植株死亡。可選用克蟎特、霸蟎靈等藥劑噴霧防治。

留種技術

要建立留種田或在收割地上部分時選生長良好的田塊留下,增施肥料,加強管理。仙鶴草一般5~7月開花,8月中下旬種子變綠、變褐且略呈乾燥狀時將它割下晾乾,打下種子。將種子貯藏於通風乾燥處備用。

採收加工

⑴全草入藥的收穫方法播種繁殖的在播種後第2年,分根繁殖的在當年7~8月開花前或開花初期割下全草,留茬5~10厘米以利再生。南方生育期長可再收1次。全草曬乾,切段即成。一般種植4~5年後更新。

⑵根芽入藥種子繁殖的於第2年秋季.分根繁殖的於當年秋季採挖地下根莖,抖去泥沙,掰下根芽,平均每株可產15枚。曬乾即可入藥或製成粉劑或片劑。仙鶴草酚的含量因栽種方法不同而異;播種繁殖2年生含量約4.6%,而分根繁殖1年生的含量高達7%。採收期不同含量差異也很大,如11月30日採收的比11月1日採收的含量高47%,根芽產量也高10%左右。

⑶種子採收建立留種田或在收割地上部時選生長良好的田塊留下,增施肥料,加強管理,促進果實種子的發育。在8月中旬後,種子由綠變褐略呈乾燥狀時割下,曬乾,打下種子貯存於通風乾燥處備用。

中藥化學成分

龍芽草 龍芽草

全草含仙鶴草素、仙鶴草內酯(Agrimonolide)、鞣質(為焦性兒茶酚鞣質、沒食子鞣質等(6.67%-13.71%))、甾醇、有機酸、酚性成分、皂甙,還分離得仙鶴草酚A(agrimolA)、仙鶴草酚B(agrimolB)、仙鶴草酚C(agrimolC)、仙鶴草酚D(agrimolD)、仙鶴草酚E(agrimolE)、仙鶴草酚F(agrimolF)及仙鶴草酚G(agrimolG),其中仙鶴草酚C的結構已明確;尚含木犀草素-7-D-(luteolin-7-D-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n)及揮髮油等,還從全草中分離出仙鶴草素甲、乙、丙(agrimoninA,B,C),市售仙鶴草素為一酸性物質,藥用其鈉鹽、可能為一混合物。根含鞣質8.9%,莖含鞣質6.5%,葉含鞣質16.4%。莖、葉還含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Luteolin-7-β-glucoside)和芹菜素-7-β-葡萄糖甙(Apigenin-7-β-glucoside)和維生素C、K。鮮根莖冬芽含鶴草酚(agrimophol),經體外滅囊蟲試驗和臨床觀察,證明為有效物質,尚含仙鶴草內酯(agrimonolide)、香草酸(vamillicacid)、l-花旗松素(l-二氫槲皮素,l-taxifolin)、鞣花酸、偽綿馬素、仙鶴草內酯-6-O-β-D-葡萄糖甙、反式對羥基肉桂酸酯、(2S,3S)-(-)-花旗松素-3-O-β-D-葡萄糖甙、鞣花酸-4-O-β-D-木糖甙以及委陵菜酸等。

藥理作用

龍芽草 龍芽草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龍芽草乙醇浸膏給麻醉兔、犬靜脈注射,可使血壓上升,並能興奮呼吸,而其水提部分的醇提取物卻能使家兔的血壓降低。兔耳及蛙後肢血管灌流時,低濃度使血管的縮,高濃度則擴張。也有報告指示,龍芽草浸劑及提取物灌流兔耳血管,低濃度時無影響,高濃度亦呈擴張反應,並能對抗腎上腺素的縮血管作用。浸劑及龍芽草素對離體蛙心均有強心作用;能增加蛙及蟾蜍的心率及收縮強度,而水提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對離體蛙心則有抑制作用。龍芽草素對離體兔心,1∶100000-1∶5000濃度均能增加其收縮振幅,增加之程度與濃度呈正比。正常兔靜脈注射4mg,不影響其心電圖。表明小劑量可加大心臟收縮幅度,中等劑量可使心率與心縮幅均略增加,大劑量則使心搏徐緩和縮幅度更大。

2.對平滑肌的作用:水提部分的乙醇提取物對兔和豚鼠離體腸管,低濃度興奮,高濃度則抑制。仙鶴草內酯能降低離體兔腸的收縮幅度及張力,而後使腸運動停止於鬆弛狀態。對大鼠在位小腸的蠕動亦呈抑制作用。

3.抗炎作用:水提取物及醇、水提取物對芥子油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家兔結膜炎皆有消炎作用,對前者,醇、水提取物消炎效果較好,對後者則水提取物較好,體外試驗對葡萄球菌的抑制,也以水提取物作用較強。其消炎作用在於仙鶴草中含有能生成縮合型鞣酥(Phlobaphene)的鞣質的收斂作用之故。

龍芽草 龍芽草

4.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熱水或乙醇浸液在試管內對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對人型結核桿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對草履蟲有殺滅作用,有效成分可溶於醚及氯仿。仙鶴草甲醇提取物經處理所得的棕色粉末,對革蘭陰性細菌有抑制作用。仙鶴草嫩莖葉煎劑局部套用,對陰道滴蟲病亦有良好效果。歐產仙鶴草(Agrimoniaeupatoria)之水提取液,體外試驗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鏈黴素、對氨水楊酸已耐藥者亦有效,但對異煙肼耐藥者無效。乙醇提取物在小鼠具抗病毒(ColumbiaSK病毒)作用。

5.其他作用:家兔注射水提取物100mg/kg時有鎮痛作用(兔齒髓電刺激法),如用醇、水提取物則50mg/kg即有效。此外仙鶴草素似能略減血糖,略增紅細胞對於低滲鹽水的抵抗力,對於大鼠的基礎代謝略有降低作用。此外,冬芽粉有導瀉作用,故臨床套用時,不需另服瀉藥。

藥(毒)理學

1.鶴草酚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435±88mg/kg。

龍芽草 龍芽草

2.鶴草酚與食油同服可增加毒性,故服用鶴草酚時,不能與油同用。用小鼠50隻均分5組、各組1次注射不同劑量的本實驗用鶴草酚注射液,注後觀察3天內死亡情況。求得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90.7±4.9mg/kg。將每組10隻共6組小鼠,每天各組腹腔注射不同劑量鶴草酚1次,連續10天(每天均按實際體重給藥)觀察12天內死亡情況,求得連續腹腔注射10天的LD50為67.7±4.1mg/kg。

3.取體重18-27g健康小鼠210隻,雄雌各半,均分Ⅰ-Ⅳ批,每批50-60隻,每批動物按常規進行急性毒性實驗。鶴草酚均用灌胃。第Ⅰ-Ⅲ批各鼠於灌藥後,再分別灌胃生理鹽水(對照)、食用豆油和50%酒精各5ml/kg體重。第Ⅳ批在鶴草酚溶液中摻入30%容量的聚乙二醇(相當於3ml/kg)。觀察3天,按改進Karber法求出半數致死量、標準誤和顯著性。鶴草酚小鼠口服給藥LD50為599.3mg/kg;給藥後再服用酒和食用豆油則LD50分別為540mg/kg和453.3mg/kg,與對照組比較服用食用豆油組動物死亡較快,LD50顯著減少(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