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

胰腺是人體的一個器官,胰腺疾病大致有炎症和腫瘤兩類。

基本信息

胰腺定義

胰腺胰腺

胰腺是人體內僅僅次於肝臟的第2大腺體,可以分泌胰液和胰島素胰液,含有關節炎多種消化酶。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胰島素為內分泌類激素主要長期作用是調節血糖的濃度。常見胰腺醫學疾病可分七類:①炎症或感染如急性胰腺炎;②遺傳性參與疾病,如胰腺囊性纖維化③內分泌功能低下如糖尿病;④良性腫瘤,如胰囊腺瘤,胰腺泡腺瘤不常見;⑤惡性腫瘤如胰腺癌;⑥內分泌腺瘤;⑦先天畸形。

胰腺疾病分類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腫瘤等。胰腺疾病的症狀變異性較大,且無特異性,由於病變程度不同,症狀和體徵等臨床表現也有很大差異。

主要症狀

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現為:

1)腹痛是主要臨床症狀,腹痛劇烈。起始於中上腹,也可偏重於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則呈腰帶狀向腰背部放射痛。飲酒誘發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後12-48小時期間發病,出現腹痛。膽源性胰腺炎常在飽餐之後出現腹痛。

2)噁心、嘔吐常與腹痛伴發:嘔吐劇烈而頻繁。嘔吐物為胃十二指腸內容,偶可伴咖啡樣內容。

3)腹脹:早期為反射性腸麻痹,嚴重時可由腹膜後蜂窩織炎刺激所致。鄰近胰腺的上段小腸和橫結腸麻痹擴張。腹脹以上腹為主。腹腔積液時腹脹更明顯:病人排便、排氣停止。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腹膜炎體徵:水腫性胰腺炎時,壓痛只限於上腹部,常無明顯肌緊張。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壓痛明顯,並有肌緊張和反跳痛.範圍較廣或延及全腹。

5)其他症狀:初期常呈中度發熱,約38℃左右。合併膽管炎者可伴寒戰、高熱。胰腺壞死伴感染時,高熱為主要症狀之一。黃疸可見於膽源性胰腺炎。或者由於膽總管被水腫的胰頭壓迫所致。

2、慢性胰腺炎:主要是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持續性隱痛或鈍痛,發作時疼痛劇烈,夜間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左肩放射等。慢性胰腺炎可形成胰腺腫塊,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腫瘤壓迫胰管可引起周圍胰腺組織的慢性炎症,當取胰腺表面組織活檢時往往誤診為慢性胰腺炎。在手術探查中穿刺取深部組織活檢或在術前採用ERCP,可以做出診斷。

3、胰腺癌的症狀為:早期胰腺癌因病灶較小且局限於胰腺內,可無任何症狀。隨病情進展,腫瘤逐漸增大,累及膽囊、胰管及胰周組織時,方可出現上腹部不適及隱痛、黃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熱等症狀。其中以黃疸最為突出,阻塞性黃疸是胰頭癌的最突出表現,發生率在90%以上。而早期胰體、胰尾可無黃疸。黃疸通常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時,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膚黃染可呈棕色或古銅色,伴瘙癢。有膽道疾病及長期飲酒史,出現持續性上腹痛、體重減輕等應疑有胰腺疾病的可能。應結合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後才能確定。確診後應及時治療,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

4、胰島素瘤: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一過性低血糖,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症狀立即消失。

高危人群

1、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併有胰腺癌者高於正常人群。

2、內乳頭狀黏液瘤也屬癌前病變。

3、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認為遺傳因素在胰腺癌發病中占5%~10%。

4、年齡大於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症狀的病人。

5、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菸、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等。

6、良性病變進行過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後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發病率升高1.5~5倍。

7、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分病人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

8、突發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

檢查診斷方法

1、X線檢查(胃腸鋇餐X線檢查,可查出胰腺臨近器官有無受壓變形)。

2、B超檢查。

3、纖維內鏡檢查

4、CT或MRI檢查。

5、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澱粉酶血糖血清膽紅素血清谷丙轉氨酶轉肽酶血紅蛋白

6、免疫學檢查,癌胚抗原測定(CEA),胰腺癌胚抗原(POA)測定,CAl9—9測定等。

你最近左側上腹部不適,僅此症狀不能診斷胰腺疾病,左上腹部的內臟器官有:胃的左側部分、脾臟、胰腺、結腸脾曲等。左上腹疼痛可由以下疾病引起:(1)胰腺疾病;(2)脾曲綜合症——表現為左上腹脹氣、疼痛不適、及便秘等。可驟發可緩發,持續半~數小時。為腸功能失調有關。(3)胃部的急慢性炎症、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痙攣等,也可引起左上腹不適或疼痛。可根據以上情況,做有關檢查。

臨床診治

胰腺癌的手術治療是最好的胰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早期患者。根治性切除手術是治療本病的最主要方法。大多數腫塊位於腹側胰頭且與胰管、十二指腸壁無直接關係。據報導大約80%的患者可行完整的腫瘤切除,如能實施,常能獲得良好的療效。根據腫瘤部位、大小、局部浸潤及遠處轉移的情況,可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尾切除、單純腫瘤切除術等。

胰腺癌的治療手術後可以輔助化療,主要以吉西他濱為主,聯合其他的藥物,可以延長生存期。化療前須向患者解釋治療目的,接受化療的患者須密切隨訪,包括體檢,腹部,胸部影像學和血CA19-9檢查。

適應症:根治性手術切除後輔助化療。胰腺癌伴轉移,局部進展無法切除胰腺癌,手術或其他治療後復發轉移。

放療是醫學上常用的針對癌症的治療方法,胰腺癌也不例外。不能切除、轉移病灶或術前為使腫瘤病灶縮小時可選擇放療。但是,普通放療治療不夠精準,治療時間長,患者痛苦大,副作用多,有些患者身體無法承載。而射波刀屬於現代放療,是在傳統的放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假如了實時影像跟蹤系統和同步呼吸系統,治療的精準度大幅度提高,副作用很少。而且,在腦部腫瘤的治療上,還不用帶頭架,照射沒有任何死角,治療的時間大大縮短,一般只需1-5次,1-7天就就可完成全部治療。

缺點:對於6厘米以上的腫瘤,治療效果不明顯。如果腫瘤較大,儘量先進行手術,縮小腫塊面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