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損傷

胰腺損傷

胰腺是一具有內、外分泌功能的腺體,其位置深在,前有肋弓後有脊椎的保護,因而受傷機會較少,故常易誤診。直至1952年對胰腺損傷才有全面的報導。胰腺損傷占人群的0.4/10萬,占腹部外傷的0.2~0.6%。戰時胰腺損傷多為穿透傷,往往因伴有大出血死亡率甚高。平均多由於腹部嚴重的閉合傷所致。有時為手術的誤傷。胰腺穿透傷與閉合傷之比約3∶1。在一組1984例胰腺外傷中,穿透傷占73%,閉合傷占27%。胰腺損傷分開放性和閉合性兩種,常因鈍性暴力例如車禍所致。

基本信息

病因

胰腺損傷損傷示例
胰腺損傷分開放性和閉合性兩種,常因鈍性暴力例如車禍所致。Northrup認為胰腺鈍性傷發生的機理是:①當暴務來自椎體右方時,擠壓胰頭部引起胰頭挫傷,常合併肝臟、膽總管和十二指腸損傷。②上腹正中的暴力作用於橫跨椎體的胰腺,常引起胰體部橫斷傷。③來自左方的暴力常易引起胰尾部損傷,可合併脾破裂。
1.胰腺閉合性損傷常繫上腹部強力擠壓所致。如暴力直接作用於脊柱時,損傷常在胰的頸、體部;如暴力作用於脊柱左側,多損傷胰尾;如暴力偏向脊柱右側,則常損傷胰頭。

2.胰腺破損或斷裂後,胰液可積聚於網膜囊內而表現為上腹明顯壓痛和肌緊張,還可因膈肌受刺激而出現肩部疼痛。外滲的胰液經網膜孔或破裂的小網膜進入腹腔後,可出現瀰漫性腹膜炎。部分病例滲液被局限在網膜囊內未及時處理,日久即形成一具有纖維壁的胰腺假性囊腫;

3.胰腺損傷所引起的內出血量一般不大,可有腹膜炎體徵。血澱粉酶可升高,但血清澱粉酶腹腔液澱粉酶升高並非胰腺創傷所特有,上消化道穿孔時也可有類似表現,而且約30ml;部分胰腺損傷並無澱粉酶升高。B超可發現胰腺回聲不均和周圍積血、積液。CT能顯示胰腺輪廓是否整齊及周圍有無積血積液。

4.胰腺嚴重挫裂傷或斷裂者,手術時較易確診;但損傷範圍不大者可能漏診。凡在手術探查時發現胰腺附近有血腫者,應將血腫切開,檢查出血來源。此外,胰腺損傷可能合併鄰近犬血管損傷,不能因發現血管損傷而忽視對胰腺的探查。

開放性也即穿透性胰腺損傷,多由槍彈和銳器所致。閉合性和開放性胰腺損傷的發生率有很大的地域性差異,醫源性損傷常因胃、十二指腸和脾切除等手術引起,偶可因逆行胰膽管造影所致。按照胰腺損傷的部位,胰頭損傷約占40%,胰體15%,胰尾30%,多發性損傷16%。

臨床表現

胰腺損傷胰腺損傷
胰腺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內出血及胰液性腹膜炎,尤在嚴重胰腺損傷或主胰管破裂時,可出現上腹劇烈疼痛,放射至肩背部,伴噁心、嘔吐和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且因內出血和體液大量丟失而出現休克。臍周皮膚變色(cullen)征。

胰腺損傷的臨床特點(1)早期診斷困難:胰腺部位深化,前有肋弓後有脊柱的保護,發生率低,不會引起重視,即使在手術中探查也容易滿足一個診斷而忽視胰腺的損傷。(2)胰腺損傷後胰腺的分泌暫時受到抑制或胰酶釋放尚未被激活,出血局限於小網膜內,因此,在損傷早期,症狀和體徵常不典型,加上合併症的掩蓋而不易明確診斷。

診斷

胰腺損傷胰腺位置
開放性胰腺損傷的診斷並不難,上腹部或靠近臍部的槍彈傷,必須考慮到胰腺損傷的可能性,剖腹探查時,不難發現損傷部位。閉合性胰腺損傷的診斷甚難,術前獲得正確診斷者不足半數,其主要原因是:①胰腺部位較深,給人以虛假的安全感,以致很少考慮到胰腺損傷;②胰腺損傷常同時合併腹內臟器及大血管損傷,其表現易被掩蓋;③在胰腺損傷的早期,出血和胰液外滲常局限於腹膜後,症狀和體徵較輕微,且缺乏特異性,少數待假性囊腫形成才被確診。因此,遇有任何上腹部損傷,即使是輕微的損傷,也應嚴密觀察,以摒除胰腺損傷。
腹腔穿刺或灌洗術:一般在損傷後短期內,腹腔液體較少,穿刺往往陰性,待主胰管斷裂時,可得到陽性結果。腹腔液測澱粉酶對診斷有一定價值。
澱粉酶測定:在胰腺損傷病人中,約半數有血清澱粉酶水平升高,但其升高程度與胰腺損傷的嚴重性並不一致,20%胰腺橫斷傷病人的血清澱粉酶值正常,可見血清澱粉酶測定的敏感性不高。
特殊檢查:腹部X線平片可顯示腹膜後腫塊,十二指腸襻增寬以及胃和橫結腸異常移位。其他檢查如B型超音波和CT檢查、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逆行胰膽管造影,胰腺同位素掃描,雖可確定胰實質損傷,腹內血管破裂,胰管損傷和假性囊腫形成等,但在緊急情況下難以做到,且無必要。
剖腹探查是最簡單的早期診斷方法。凡有腹腔內出血或腹膜炎者,就有剖腹探查的指征。術中探查確定胰腺損傷至關重要,遺漏診斷則引起嚴重後果。術中如發現腹膜有皂化斑、上腹區腹膜後血腫、橫結腸系膜根部血腫,均應切開胃結腸韌帶探查胰腺,並用Kocher切口顯露胰頭和十二指腸第1、2部,然後顯露胰體、尾部。脾臟損傷時,不可忽略胰尾的檢查;十二指腸損傷時,不要忽略同時存在的胰頭損傷。
術中確定胰腺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後,還需正確判斷胰管是否損傷。胰腺中央穿透傷,嚴重輾碎和深部裂傷常並發胰管損傷。不能明確胰頭損傷時有無胰管損傷可切開十二指腸經乳頭注入造影劑或染料,是發現胰管損傷一個簡單的又實用方法。

治療措施

胰腺損傷手術治療
胰腺損傷的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胰腺損傷的部位和程度,特別是主胰管的完整性以及有無十二指腸及其他臟器合併傷。
徹底止血,處理合併的臟器傷,切除失活的胰腺組織和充分引流,是治療胰腺損傷的主要原則。具體的治療如下:對淺表胰組織挫傷、裂傷以及不伴有胰管傷者,可單純修補和充分引流,最好的引流物是矽膠雙套管。
胰體、尾部橫斷傷以及伴胰管損傷的嚴重撕裂傷,可切除遠段胰腺,其中胰管予以結紮,斷面雙層縫合,然後外用大網膜包繞,胰床用雙套管引流。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為7%,死亡率為14%。切除胰腺組織80%以下者並不會引起胰內、外分泌功能不足。如胰腺中段嚴重損傷,需切除胰腺組織90%以上時,術後則有發生胰腺功能不足之虞。可於清創後,取胰腺兩斷端各作空腸吻合術,但操作稍複雜。至於胰管修補術,操作不易,術後胰管狹窄的發生率高,不宜採用。
胰尾嚴重損傷的最簡單方法是胰尾切除,如合併脾破裂,可同時切除脾臟。
伴主胰管損傷的胰頭部撕裂傷胰十二指腸嚴重合併傷的處理最為棘手,通常需施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死亡率高達45%。胰頭合併十二指腸損傷時,倘若十二指腸仍有生機,可考慮十二指腸憩室化手術。此手術為Berne等(1968)所提出,包括十二指腸損傷壁修補、胃竇切除和結腸前胃空腸吻合、迷走神經切斷、十二指腸造口、膽總管T管引流,最後以雙套管引流損傷區。近年來Jordan改進了操作,僅切開胃竇,用可吸收縫線作腔內縫合以閉幽門,胃竇切口與空腸側側吻合,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術後數周幽門處縫線吸收後,胃十二指腸腔可再通。凡胰頭和十二指腸廣泛損傷或合併膽總管損傷或膽總管或壺腹部出血無法控制,則需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但死亡率可高達60%。
值得指出,對合併多臟器損傷的手術步驟,胰腺損傷應放在最後處理。胰床引流乃是最重要的措施。
胰腺損傷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甚高,最常見的是胰瘺、一般在6~8周后可自行癒合,少數則延至幾個月,但仍有10%的胰瘺需再次手術。其他常見的併發症是胰腺膿腫胰腺炎假性胰腺囊腫

用藥原則

1.外傷性胰腺損傷以手術治療為主,並需用各種藥物輔助治療,其中主要有液體、抗生素和抑制胰腺分泌藥物的治療。
2.術前必須給予補液,必要時輸血,以防治休克及水電解質、酸鹼紊亂,堿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和手術耐受性。
3.術後禁食、胃腸減壓時間要比其他腹部外傷的病人長,一般需4-5天時間,也需經靜脈輸入液體、電解質、葡萄糖、維生素等,以維持熱量和水電解質平衡。
4.病情重,術後不能進食及發生併發症的病人,需要積極給予營養支持,此類病人有必要給予用藥框限“B”中之營養藥物。
5.外傷性胰腺損傷,主要嚴重併發症是胰瘺,其發生率為32%,死亡率高。因此在術前開始就該套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藥物,根據病情,可從用藥框限“A”、“B”或“C”中選用此類藥物。
6.術前、術中和術後均需套用抗生素,特別是腹膜炎嚴重或合併有其他內臟損傷者,更需聯合用藥,術前和術中可先選用用藥框限“A”中的抗生素類藥物。
7.術後繼續抗生素治療,定期檢查血尿常規,直到體溫、血象恢復正常後2-3天為止。
若術後3-4天,體溫不是逐漸下降而是逐漸上升,應查明原因並作相應處理,不能盲目套用抗生素。
8.根據剖腹探查情況及腹腔污染程度,術後滲液,引流液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術後對用藥框限“A”中之抗生素效果不佳,特別是發生嚴重併發症者,可從用藥框限中“B”和“C”中選擇更為有效的抗生素。

治療原則

1.防治休克。
2.抗生素治療。
3.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4.診斷明確或探查指征,應儘快剖腹探查。手術治療原則:止血、清創、控制胰液溢漏,處理合併傷及通暢引流。術式有縫合及引流,胰尾切除術,遠斷端胰腺-空腸Y型吻合及近斷端縫合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5.術後營養維持、抑制胰腺分泌及對症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