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乳頭狀腺瘤

乳頭狀腺瘤可見於任何年齡,最好發的部位在結腸,發生於者較少見,多為單發且體積較小。本例為雙發,體積較大並癌變,其主要以貧血症狀作內科治療,而無明顯的近遠期嘔血或黑便史等消化道症狀,往往容易被臨床忽視腫瘤的存在而延誤治療。在臨床上此病也稱絨毛狀腺瘤不同於息肉狀腺瘤,其特點是腺瘤隆起於腸壁不十分突出。表面呈粗絨毛狀由於發生癌變的機會較多而被認為是癌前期的病變。胃的乳頭狀腺瘤,無論有蒂或無蒂,都可以在其表面由於惡性病變而形成息肉癌。應該對每一例胃息肉患者作常規活組織病理檢查,以提高對癌變的診斷率。

病因

本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1)黏膜損傷,(2)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3)致癌物質的作用,(4)遺傳因素等有關。乳頭狀腺瘤絕大多數呈廣基型生長無長蒂型息肉,瘤體稍高出於正常黏膜面。瘤表面呈絲絨或粗顆粒或粗毛形狀,顏色較一般息肉狀腺瘤略淡常覆蓋一層粘液。瘤體結構質地較軟,用鉗子輕觸似海棉狀呈塊狀並有蒂的乳頭狀腺瘤發生極少。病理觀察其瘤的特點是多數纖細的乳頭狀分支,中心為血管結締組織表面呈單層柱狀或復層上皮及杯狀細胞,腺體成分的結構較少,可有散在分化較差區病變主要限於黏膜層。很少多發,可並存息肉狀腺瘤。

症狀

本病部分患者可有咽部異物不適感和吞咽阻塞感,其他臨床表現與慢性食管炎胃炎相似,無特異性。有相當多的病例是因為其他上消化道疾病而就診,在胃鏡檢查時意外發現的。其診斷主要依賴於胃鏡檢查和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排出粘液及解大便未盡的感覺,常易誤診為粘液性結腸炎及菌痢。較大的乳頭狀瘤可排出多量粘液可與糞便一起排出或單獨排出大量粘液的腹瀉物,每天排出量高達3000mL以上,常導致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酸中毒等症狀而危及生命由於腫瘤細胞的異常功能而致大量液體及粘液排出。

檢查

食管乳頭狀瘤為極少見的食管良性腫瘤,但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該病的發現有增多的趨勢。臨床診斷中大多數乳頭狀腺瘤經胃鏡發現。質地均勻而很軟的,屬良性結構的可能性較大。有小結節及質硬者須高度警惕癌變的可能。檢查乳頭狀腺瘤有否癌變的早期診斷有一定的可行性。為確定腫瘤有無癌變可能,須在腺瘤表面及基底不同部位採取組織做活檢

治療

本病的治療,病灶小的可以在胃鏡下用活檢鉗鉗夾去除,病灶大的可以在胃鏡下行高頻電凝切除。切除後大部分病人症狀可以改善,切除後一般不復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