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主治節

肺主治節即治理調節,具體指的是肺輔助心臟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津液及臟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釋義

肺主治節,即治理調節。

肺主治節是指肺輔助心臟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津液及臟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心為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肺為相傅之官而主治節。“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心為君主,肺為輔相。人體各臟腑組織之所以依著一定的規律活動,有賴於肺協助心來治理和調節。故曰:“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類經·髒象類》),因此稱肺為“相傅之官”。

作用

肺的治節作用,主要體現於四個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運動有節律地一呼一吸,呼濁吸清,對保證呼吸的調勻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調節氣機:肺主氣,調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使全身的氣機調暢。所謂“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類經·髒象類》)。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脈,助心行血,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全身血液的運行。“諸氣者皆屬於肺”,氣行則血亦行。

(4)宣發肅降:肺的宣發和肅降,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因此,肺主治節,實際上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肺主治節正解:

肺主治節即治理調節,具體指的是肺輔助心臟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津液及臟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句出自於《素問》,治者,治理也,節者,規矩制度也。

歷來對治節之解釋,均認為是治理調節,其真正意思是“治理國家的法度”,治節出焉是指治理國家的法度出來了。

孔子說“中和乃天下大本,五志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和”,節者,規矩也,五志發但仍符合規矩,為和。

心主神志,是五臟六腑運行的外在體現,肺主治節,是控制全身的機制,肺的地位絕不是呼吸那么簡單,因此,高階養生在心,低階養生在肺,其他營養,健身均屬低級方法。

關於肺對全身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成果有限,古代論述也不多,有有待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