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瘀氣滯證

肝瘀氣滯證

肝瘀氣滯證,是一種疾病,發病部位是肝。

失疏泄,氣機郁滯,以情志抑鬱,胸脅或少腹脹痛等為主要表現的症候。又名肝氣鬱結證,簡稱肝鬱證。

肝瘀氣滯證肝臟

臨床表現

情志抑鬱,善太息,胸脅,少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或咽部異物感,或頸部癭瘤瘰癧,或脅下腫塊。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舌苔薄白,脈弦。病情輕重與情緒變化的關係密切。

症候分析

本證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遂;病邪侵擾,阻遏肝脈;其他臟腑病變的影響,使肝氣鬱結,失於疏泄,調達所致。

肝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經氣不利,故胸脅或腹脹滿竄痛,情志抑鬱寡歡,善太息;女子以血為本,沖任隸屬於肝,肝鬱氣滯,血行不暢,氣血失和,沖任失調,故見乳房作脹或痛,痛經,月經不調;若肝氣鬱結,氣不行津,津聚為痰,或氣鬱化火,灼津為痰,肝氣夾痰循經上行,搏結於咽喉,可見咽部有異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痰氣搏結於頸部,則為癭瘤,瘰癧;若氣滯日久,血行瘀滯,肝絡瘀阻,日久可形成腫塊結於脅下;苔白,脈弦,為肝氣鬱滯之象。

本證多與情志因素有關,以情志抑鬱,胸脅或少腹脹痛等為辯證的主要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