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歉人

經營賠禮道歉業務的人,專門幫助那些愛面子、臉皮薄,做錯了事卻又不好意思當面賠禮道歉的人,架設起彼此溝通的橋樑。

簡介

職業道歉人職業道歉人

“生活中,戀人之間、朋友之間、親友之間、夫妻之間、鄰里之間難免有誤會發生,我們的任務就是了解他(她)們之間的隔閡以及誤解,幫助他們重新和好,讓棘手的事情通過我們的努力迎刃而解!我們將提供專業的上門道歉服務,為您表達真誠的歉意……有償收費,論功行賞!” 道歉,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但讓“職業道歉人”代表自己道歉,恐怕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吧?

社會反應

A網友如是說
“感覺道歉這個事情請人代勞比較怪異,顯得不夠真誠吧!”“呵呵,咱山西也有道歉人了!原來聽說其他城市有這個。”“很好啊,將來或許用得著,先記上聯繫方式!”“怎么收費啊?如果合適,我可以考慮!”
為了探明這名神秘“職業道歉人”,記者撥通了小謝的聯繫電話,在山西大學南門約見,隨後跟他走進在北張村租住的一間小屋。24歲的小謝衣著整潔,言語柔和,給人以誠懇實在的印象。小書桌上擺著惟一的電器——小電視機,方便他了解每日時事新聞。“我是忻州靜樂縣人,今年7月剛從山大新聞系畢業。家中只有父親一人工作,要供養三個孩子讀書,我必須勤工儉學,掙些生活費,但在大二時受過打擊,當時在一家廣告公司幹了一個月,應給600多元的工資,可老闆拿100元錢就把我打發了。”提起這件事,他依然憤憤不平。
今年夏天,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培訓機構上班,第一個月順利地領到了工資,到第二個月時,因為效益問題,老闆欲拖欠工資,不過這次還算幸運,最終討回了自己的工資。
他也到人才市場找過工作,但多數都要求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實在是難啊。他想,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個兒“白手起家”,於是從網上搜尋合適的新興行業。經過比較,他把目光投向了“職業道歉人”,心想在山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興許前景不錯吧。
他停頓片刻,向記者吐露了從未向別人提及的“秘密”,這是藏在心底多年的一個結。上國中時,他有位鐵哥們,此後相處了6年,始終親密無間,一遇到旁人欺負小謝,這位朋友總會挺身解圍,令他心存感激,也倍加珍惜這份友情。可是,後來因為誤會,他們從好友變成了陌路人。“我們也是因為面子問題,誰都沒有說什麼,今年過年我才給他發了一條簡訊,告訴他‘當時有些誤會沒說清,有時間再出來聚聚吧!’”然而他深知,即使和好,也不可能“如初”了。“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了矛盾後,往往因為顧及面子或者怕道歉被對方拒絕,不願意捅破那層窗戶紙主動去道歉或講和,小矛盾就越弄越僵,有的甚至還會引發悲劇呢。”對此感觸頗深的他講道,最近有幾位網友打來電話向他諮詢費用,“道歉收費50元,不成功收一半,而且會恪守承諾,尊重對方隱私的!他們也都是和朋友產生了一點兒誤會。”小謝如是說。
他還表示,最近正在看一些相關書籍,比如心理學、人際交往方面的,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同時再從網上查點資料。畢竟,以前從沒做過這種事,自然談不上什麼經驗,很多人還不是很理解。所以,由於種種原因,兩個月以來,他沒有接到過一個活兒。
末了,他補充一句,現在網上都叫“職業道歉人”,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話,好像就是說句“對不起”,其實簡單的三個字絕對不行。“如果兩個真有誤會,矛盾很深,請我去了,我首先要了解因為什麼,針對關鍵點去調解。”他覺得,倒不如稱呼“職業和事佬”更準確。他相信,等更多的人了解之後,便會有市場。
B百姓言不同
“我反對!”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新興職業。現在的人做出的事情往往讓人不能理解,不知道道歉為什麼要別人來做,這樣沒有誠意。而且,你要把自己為什麼道歉的來龍去脈都說清楚,讓別人知道自己的事情,這很不好,感覺沒有安全感,如何能保證不被人把自己的隱私說出去呢?——賈女士(太原,公務員,40歲)
“我贊成!”
我覺得特別有必要,人與人之間不能缺少“和事佬”。你看看身邊的朋友或同事,就會發現中國人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往往搞得自己和對方都難受,假如這時有個人出來撮合,也就跨過去了。中國人常說“和氣生財”、“和為貴”嘛,而且古代還有“說客”,所以人與人之間需要這樣一位“和平使者”、“外交官”。現在想想,我本人就有幾次痛徹心扉的事情,到現在都後悔沒去道歉,本來是一點點小事端,卻造成了多年的誤解,甚至有的今生都沒有機會了,因為對方已遠離這個城市。——魏先生(太原,教師,29歲)
C專家表贊成
——譚克儉(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研究員)
記 者(以下簡稱記):譚所長,您以前聽說過這一新興職業嗎?
譚克儉(以下簡稱譚):好像看過相關的報導,當時憑直覺,認為這是社會的一個好現象。
記:可是也有不少人反對。那您認為出現“職業道歉人”的原因是什麼呢?
譚: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也大了,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而且相互間的虛擬接觸越來越多,實際交流越來越少,時常會造成一些誤會或糾紛。再者,中國人愛面子,加上傳統習慣的影響,表達方式特別含蓄,不像西方人那樣習慣說“謝謝”、“對不起”和“我愛你”。
此外還有多種因素,如環境因素,住樓房就不如以前住平房時的交流多,同時也有社會發展的經濟因素,人們之間的關係更加金錢化,友誼、愛情或真情受到了衝擊。
記:您覺得城市需要“職業道歉人”,是嗎?
譚:是的。如果兩個人意見鬧得很深的話,總覺得對方也該向他道歉,就這樣互相僵持著,不利於社會發展,現在根據需求自然而然產生這樣一種職業,會成為很好的“潤滑劑”,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其實,國外掙“情感錢”的公司早就有了,日本有專門出租“模擬戀人”、“仿真親人”的公司,還有專門生產“出氣商品”的廠家,而我們關注“情感經濟”的還不多。
記:那“道歉人”與民事調解員有何不同?
譚:民事調解員是政府安排的一種職能,重點在於接近法律糾紛邊緣的調解,而“道歉人”恰好涉及法律干涉不到的範圍,內容更細緻豐富,這就要求“道歉人”的素質也應高些,要有好口才甚至很多技巧。
記:您認為,這一新興職業在我們省會城市會被人很快接受嗎?
譚:這種職業在各個城市裡都不會很快被人接受的。對於新生事物,人們有個認識的過程,等產生一定影響了,才會接受。
記:從小謝創業歷程的側面,我們也能看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對此您如何看待呢?
譚:現在不論是父母還是大學生,還沒有從傳統思維的框框裡跳出來,總想找穩定工作,找現成職業,創業精神仍不夠。加之我們的教學體制也決定了,教育出來的人創新意識不強,不像國外自小就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如果你有了創新意識,就會看到社會上有好多新的需求,這些新需求正是你創新的介入點。如果你抓住這一點,便能走上創新道路,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評價

職業道歉人職業道歉人

或許,龍城的許多市民還是首次聽說職業道歉。很多人還以為,道歉是自己的事,如果連道歉都要僱人的話,那么道歉還是道歉嗎?這樣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儘管職業道歉登入中國已有8年,可在職業道歉從無到有,再到遍地開花的幾年時間裡,其爭議依然無處不在。反對者的主要觀點是,道歉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調整社會秩序和增加社會和諧程度的良藥,也是我們履行自己道德義務的表現,可是,職業道歉的出現,事實上掩蓋了個人道德義務的履行,因而既無法達到道歉的目的,甚至還破壞了道歉的本來意義,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因素物化為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法則。

實際情況是這樣嗎?筆者以為不是。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經濟飛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在此基礎上,許多時候人們儘管做錯了事情愧對於人,卻會出於內在或外在的原因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歉意,從而在心裡形成某種隔閡,久而久之,也就損害了原本美好的感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自然形成了對職業道歉的需求,而職業道歉的要義也不在於由誰道歉,而是表達的是誰的歉意。並且,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也是大勢所趨,職業道歉的出現與職業陪床、職業導購等一樣,事實上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而具備社會合理性和存在的積極意義。

當然,職業道歉的合理性並不等於職業道歉就真的十全十美,其顯著特徵是,職業道歉既然作為一種職業,就應當有相關規定,並受其制約。其實,多數人對職業道歉持懷疑態度正是因為對道歉這一職業缺乏足夠的認識。試想,如果職業道歉從業者只關注道歉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而不去過問道歉是否真誠、合情合理,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充當了“道歉人”的工具的話,那么職業道歉就不應該存在。所以,我們所應該做的不僅是承認職業道歉作為一種職業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還要將其納入相應的職業道德範疇,從內外兩個方面對職業道歉從業者進行監督和制約,只有這樣,有關職業道歉合理性的種種爭議才有可能平息。換句話說,就是職業道歉從業者應恪守職業道德

相關人物

1999年,高曙東在陝西省西安市最早開展了代人道歉、調解糾紛業務,但當時只能以信息服務部的名義註冊,起初為了拉客戶,一律免費服務。“代您道歉,化解矛盾”的廣告在報紙上登出後,短短几個月就處理近百起業務。從1999年至2007年,8年間他們共 “道歉”2100次。如今,曾被央視《實話實說》崔永元稱為“中國道歉和事服務第一人”的高曙東,是西安金橋道歉服務公司總經理,擁有員工30多人。
2000年,中國第一家“道歉公司”在重慶市亮相,以代理送花、送明信片、寫信、安排度假、打電話等方式安排道歉。也正是從2000年起,大陸突然興起“道歉公司”成立熱潮,專門給人當“和事佬”,業務項目包括代替送禮、口頭道歉,客戶碰上的狀況從鄰里衝突、男女三角關係到婆媳相處都有。緊隨重慶,“道歉公司”接著在杭州、溫州、天津、承德等地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其中,天津的“致歉禮品傳遞公司”成立之初,生意尤其紅火。其後,這股熱潮逐漸退去,放慢了前進的腳步。
2004年2月,大連市長江路十字路口,豎立起聲稱為人包辦“道歉”的特殊招牌,一次成功道歉收費80元。
2006年,哈爾濱市一棟居民樓內悄然出現一家道歉公司。
2007年4月,一家和順道歉調解公司在安徽合肥市蕪湖路成立,正常收費80元起步,公司每天都能接到一兩件業務,開辦半年,先後幫助不少顧客化解了多年矛盾。第一筆業務是調解一對戀人的矛盾,最大的一筆業務是兩個單位之間發生了矛盾,他們接受一家單位委託上門道歉,收了500元。他們一般通過策劃,讓發生矛盾的雙方互相溝通、消除隔閡,具體工作是先與求助對象見面,全面了解求助者與其道歉對象之間的恩怨,第二步分析“案情”,為求助者提供心理疏導,最後策劃道歉方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