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虛景

職業虛景

職業虛景指的是老闆為你的工作描繪出的那一層薄薄的發展前景,可能會包括職業升遷、薪水增長以及更多發展機會等,這樣描繪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相信未來會比現在更好。

簡介

企業是一輛馬車,老闆是車夫,員工是馬,正是老闆駕馭員工拉著馬車不斷前行,馬車裡才裝滿了財富。讓員工像馬兒一樣快些跑,又要馬兒少吃草,卻是很多老闆的心愿,儘管這種做法有些離譜,可能會把企業這輛馬車引向深淵。於是,那些“近視”的老闆便不斷對員工施展望梅止渴的“小伎倆”。

老闆告訴作為馬的員工:快點跑吧,前方是大片大片的草原,還有潺潺碧水,到那裡後我會讓你們歇上一個世紀……真象一則寓言,其實不然,那只是一個想得到、看不著、吃不到的饕餮。很多企業老闆都熱衷於為員工“畫餅”,不斷地“畫”,儘管餅“畫”得不夠圓,讓員工失望、傷心,最後背離,永遠地離開這個曾經讓自己充滿希冀而又傷透了心的地方,這是一個現代版“畫餅充飢”的悲劇。

類型

“黃金萬兩”型

職業虛景職業虛景

“乾吧,工資、獎金大大地有”、“我給你股份”、“年薪百萬”等豪言壯語,直擊員工的最大興奮點。做起來卻南轅北轍,把員工部分薪酬“掛”到年底,或加以巨額的考核指標,完成任務方可兌現,否則就大打折扣。如果規範運作的大公司倒也罷了,那些小公司恐怕就有太多的“貓膩”了。就拿號稱“天下第一打工仔”何幕來說,當年浙江天翁保健品公司承諾的“年薪百萬”,而何幕沒有等到“年終盤點”,便與拿著“零頭”與老闆“拜拜”了。

“精神鴉片”型

“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沒有你就沒有公司的今天”等激情對碰常掛嘴邊,把對員工的激勵僅僅停留在口頭表揚或表彰、記功等精神激勵上,刻意把員工打扮成“革命的老黃牛”,而在物質上則吝嗇有加,而自己卻一擲千金。社會是物質的,人是“物質”的;社會是現實的,人是“現實”的,不讓員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又怎能達到馬斯洛的“五項需求”的最高境界:追求自我滿足與自我發展呢?

“高官優職”型

老闆與員工老闆與員工
“我準備把你培養成部門經理”、“三年內把你培養成公司骨幹”都屬於這種類型,老闆向員工許諾以高職位或重要崗位。結果還沒有兌現,老闆便對員工心生厭倦,開始尋覓更優秀的人才了,這叫“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老闆也照樣“喜新厭舊”。更有老闆,怕自己的核心員工發展,怕員工壯大後出去“另立山頭”,來爭搶自己的飯碗。好企業是一所學校,支持員工發展,甚至支持員工“跳槽”。

“附加價值”型

“年底公費帶家屬旅行”、“等公司做大了我給你配台車”、“等你通過試用期,給你繳納養老保險”都屬於這種類型,為員工提供預期外的福利或待遇,或者稱為外部薪酬。一旦兌現,可有力提升老闆的公信力,可是很多老闆在這方面都是蜻蜓點水,既然是“附加”的,也就是“額外”的,“附加”是需要增加公司運營成本的,無疑成為很多老闆為自己的承諾打折扣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空嘴套白狼”型

只說不做,玩“空手道”,搞“智”本運營。既不讓員工賺錢,又不讓員工發展,甚至頻頻向員工施加壓力,員工沒信心,工作沒快樂,自然也就沒有效率。今天承“諾”,明天許“願”,卻從不知道努力去兌現。“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結果只能是眾叛親離、離心離德,企業最終就如一幢危樓轟然倒塌。讓人想起南德集團老闆牟其中,曾經信誓旦旦進軍世界多少多少強,並聲稱公司擁有如何之多的知識精英,然而對很多員工他在物質上付出的僅僅是每月不超千元的工資待遇。誰也不能否認,人員危機是南德集團垮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哲學

職業虛景職業虛景

老闆之所以能成為領導,是因為其能高瞻遠矚,並善於調配並整合各種資源,或者在智慧上領先一步。老闆不見得每個都學問高深,更不見得每個都是哲學家,但為員工“畫餅”一點哲學都不懂是萬萬不可的,要做個唯物的、現實的“畫餅主義者”:

矛盾論。如何向關鍵員工“畫餅”,如何向普通的員工“畫餅”,學問很多。“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台柱子”自然得另眼相待,如果推行“普惠制”,這樣為員工“畫餅”是沒有價值也沒有效果的,因此“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必須牢記,有多大的能力就應給多少錢,並且是獅子就應給一片森林,是老虎就應給一個山頭。

螺旋式上升。不要把“藍圖”給員工勾勒得太遙遠,如果可望而不可即的話,那樣員工就不會有信心去想。同時,向員工許諾要立足企業現有條件,並且做到員工發展與企業同步,員工收益與企業共進。要不斷地去兌現近期的承諾,這樣才能提升員工對“餅”的信心指數。這樣員工才會對未來有個“願景”,才會努力工作。

量變質變。如果老闆給員工經常“畫餅”卻不能兌現的話,久而久之員工就會對老闆失去信心,乃至對老闆的“許願”置若罔聞。這正如放羊的小孩經常撒謊作弄人稱“狼來了”,結果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了,也沒有人前來救援,結果羊被狼吃了,這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量變必然導致質變。

內容與形式。老闆不應總是私下向員工“許諾”,還需要為員工提供一個“公正”的環境,以及保障承諾兌現的機制。諸如表彰員工,是私下裡發“紅包”還是開個表彰會,這裡面大有學問。如果員工確實業績突出,不妨開個表彰會,這樣也可以給其他員工樹立一個“標桿”,號召其他員工向受獎員工學習,同時也激勵受獎員工在日後工作中搞好傳、幫、帶。如果不適宜公開,那就只有“暗補”啦!只不過,“暗補”也要有個形式,諸如單獨談話,讓受獎員工知道感恩,激勵他繼續努力,否則受獎的員工也可能會“莫名其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