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鉤草

耳鉤草

多年生草本。生於山野、荒地、斜地、斜坡、溝邊、路旁草叢中。性味:味苦微辛,性寒,無毒。功效:內服清熱、涼血解毒、散結消腫。外用消炎拔毒。入肝經。主治:民間常用其治療目赤腫癰。外治疔瘡、穿盤、腫毒、婦人乳癰、乳癰、癰毒潰爛、小兒耳後腫痛以及毒蛇、蜈蚣咬傷。

基本信息

簡介

編輯別名:犁頭草、犁壁草、耳鉤花、藍花耳鉤草、紫花地丁、地丁草、糞箕篤。外地別名鏵頭草、犁鏵尖、犁嘴草、箭頭草、長萼堇菜、如意草等。性狀:本品為堇菜科堇菜屬長萼堇菜。為多年生草本。生於山野、荒地、斜地、斜坡、溝邊、路旁草叢中。性味:味苦微辛,性寒,無毒。功效:內服清熱、涼血解毒、散結消腫。外用消炎拔毒。入肝經。主治:民間常用其治療目赤腫癰。外治疔瘡、穿盤、腫毒、婦人乳癰、乳癰、癰毒潰爛、小兒耳後腫痛以及毒蛇、蜈蚣咬傷。
耳鉤草耳鉤草

單方驗方

1、治目赤腫痛:耳鉤草30克,龍膽草15克,水煎服。或耳鉤草適量捶爛敷眼,中留一孔,每日2-3次。

2、治疔瘡:耳鉤草、白菊花葉蒲公英金銀花各15-30克,水煎服。並服耳鉤草適量捶紅糖貼之。或耳鉤草適量加白菊花共捶紅糖貼之。

3、治乳癰:鮮耳鉤草120克,鮮半邊蓮60克,甜酒糟60克,捶爛外敷。

4、治皮膚瘡瘍腫痛:耳鉤草適量捶蜜貼之。

5、治癰毒潰爛久不收口:耳鉤草、芙蓉花適量等份捶爛,外敷,每日2次,至治癒止。

6、治婦女乳癰:耳鉤草30克,水煎服;另外用耳鉤草適量捶爛貼之。

7、治小兒耳後腫痛:耳鉤草適量捶紅糖貼之。

8、治毒蛇咬傷:鮮耳鉤草、鮮連錢草、鮮半邊蓮各適量,捶爛外敷,隨乾隨換。並用上述方藥各60克絞汁內服。患者飲藥汁後,忌飲溫開水和食熱的食物。1療程4-6日。

9、治蜈蚣、毒蟲咬傷:鮮耳鉤草捶汁,外搽。

本品內服常用量生品30-60克,乾品15-25克。外用適量。胃腸虛寒者勿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