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挖耳草

圓葉挖耳草

圓葉挖耳草,拉丁名為Utricularia striatula J. Smith,屬狸藻科、狸藻屬。主要分布於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圓葉挖耳草

種拉丁名:Utricularia striatula J. Smith

種別名 :圓葉狸藻(海南植物志),條紋挖耳草(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科中文名:狸藻科

科拉丁名:Lentibulariaceae

屬中文名:狸藻屬

屬拉丁名:Utricularia

國內分布:產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熱帶非洲及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海 拔:400-3600

命名來源:(台灣植物志)[rees, cycl 37: 17. 1819]

中國植物志:69:595

形態特徵:陸生小草本

最低海拔:中低海拔

生 境:潮濕岩石上或樹幹上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宜昌

形態特徵

陸生小草本。假根少數,絲狀,不分枝。匍匐枝絲狀,具分枝。葉器多數,於花期宿存,簇生成蓮座狀和散生於匍匐枝上,倒卵形、圓形或腎形,具細長的假葉柄,膜質,無毛,長3-10毫米,寬2-6毫米,具二叉分枝的脈。捕蟲囊多數,散生於匍匐枝上,斜卵球形,側扁,長0.6-0.8毫米,具柄;口側生,上唇具2叉分枝並疏生腺毛的附屬物,下唇無附屬物。花序直立,長1-15厘米,上部具1-10朵疏離的花,無毛;花序梗絲狀,粗0.2-0.4毫米,具少數鱗片;苞片、小苞片與鱗片相似,中部著生,披針形,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截形或急尖;花梗絲狀,長2-6毫米,粗0.12-0.2毫米,於花期開展,花後多少反折。花萼2裂達基部,裂片極不相等,密生乳頭狀突起,無毛;上唇圓倒心形,長1.5-2.5毫米,頂端微凹,下唇卵狀長圓形,長1-1.8毫米,頂端截形或微凹。花冠白色、粉紅色或淡紫色,喉部具黃斑,長3-10毫米;上唇細小,半圓形,頂端具2牙齒,遠較上方萼片短,下唇圓形或橫橢圓形,寬3-10毫米,頂端多少3-5淺裂,喉凸稍隆起;距鑽形或筒狀,常彎曲,長1-4毫米,短於或等長於下唇並與其呈直角或銳角叉開。雄蕊無毛;花絲線形,上部膨大,長約0.6毫米;2個藥室近分離。雌蕊無毛;子房球形;花柱短而明顯;柱頭下唇半圓形,上唇消失呈截形。蒴果斜倒卵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質,室背開裂。種子少數,梨形或倒卵球形,長0.25-0.4毫米,種臍突出,種皮具縱向延長的網褶和倒鉤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產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潮濕的岩石或樹千上,常生於苔蘚叢中,海拔400-3600米。

圓葉挖耳草圓葉挖耳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