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萼挖耳草

齒萼挖耳草

齒萼挖耳草(拉丁文:Utricularia uliginosa Vahl),是狸藻科,狸藻屬,廣泛分布於廣東南部、海南和台灣,植物絲狀,具多數長約1毫米的乳頭狀分枝。匍匐枝少數至多數,絲狀,具分枝,長2-7厘米。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齒萼挖耳草
種拉丁名:Utricularia uliginosa Vahl
科中文名:狸藻科
科拉丁名:Lentibulariaceae
屬中文名:狸藻屬
屬拉丁名:Utricularia
國內分布:產廣東南部、海南和台灣。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

形態特徵

陸生小草本。假根少數,絲狀,具多數長約1毫米的乳頭狀分枝。匍匐枝少數至多數,絲狀,具分枝,長2-7厘米。葉器生於匍匐枝上,倒卵形至狹線形,長2.5-4.5厘米,寬1.5-6毫米,膜質,具網狀脈,頂端鈍形至近急尖,常於開花前凋萎。捕蟲囊主於匍匐枝及葉器上,球形,側扁,長1-2毫米,具短柄;口基生,上唇具2條不分枝的鑽形附屬物。花序直立,長5-30厘米,無毛,中部以上具2-10朵疏離的花;花序梗圓柱形,粗0.5-1毫米,具1-3鱗片;苞片與嶙片相似,基部著生,卵形,頂端漸尖,長1.8-3毫米,具3脈;小苞片長約為苞片的一半,鑽形,具1脈;花梗絲狀,具翅,長1.5-2毫米,直立,果梗長達3毫米,開展。花萼2裂達基部,無毛,裂片近相等,寬卵形至近圓形,花期長約2.5毫米,果期長達5毫米,表面具細小的乳突,邊緣具多數細牙齒;上唇稍大,頂端鈍或急尖,下唇頂端微凹。花冠藍色、淡紫色或白色,長3-7毫米;上唇近圓形,略長於上方萼片,頂端圓形或微凹,下唇較大,近圓形,頂端圓形,全緣或具3個淺圓齒,喉凸隆起呈淺囊狀;距狹圓錐伏鑽形,彎曲或伸直,頂端急尖,較下唇長並與其成銳角或直角叉開。雄蕊無毛;花絲線形,彎曲,長約1.5毫米;2藥室近分離。雌蕊無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短而明顯;柱頭下唇四方形,上唇消失呈截形。蒴果寬橢圓球形,背腹扁,長2-4毫米,室背開裂。種子多數,近球形或寬橢圓球形,長0.3-0.4毫米,種皮薄,無毛,具明顯的網狀突起,格線呈近規財的六角形,種臍不突出。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