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號

耆英號

Chien Chien tian

耆英號

耆英號中國清朝時期的一艘中國帆船,原為一艘往來於廣州南洋之間販運茶葉的商船。後於1846年至1848年期間,曾

耆英號耆英號
經從香港出發,經好望角美國東岸到達英國,創下中國帆船航海最遠的紀錄。耆英號以柚木製成,有三面帆,負重能力達800噸。耆英號以時任兩廣總督耆英命名。它引起了西方很大注意,因為它向工業化剛剛起步的西方展示了中國當時的航海及造船能力。

耆英號在1846年由一位英國商人秘密購買,這打破了當時中國有關不得出售中國船隻予外國人的法律。該船船員包括30名中國人及12名英國水手,並由英國船長查爾斯·阿爾佛雷德·奧克蘭·凱勒特指揮。船上還有一位自稱四品官員的中國人希生,估計充其當翻譯。

自2005年9月起位於香港赤柱香港海事博物館有其大尺寸模型船展出。

訪問紐約

耆英號是第一艘訪問紐約的中國船隻。該船於1847年7月抵達並停泊於位於曼哈頓南端的巴特里公園。為迎接她的到來,當地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

耆英號《紐約港灣》塞繆爾·沃(1814-1885),描繪了1847年停泊於紐約港的耆英號(帆布水彩畫,作於1853-1855),藏於紐約市立博物館。

由於船長許諾到達紐約後會安排船隻搭載中國船員返回廣東。抵達紐約港後於10月6日26名中國船員登上了開往廣東的坎迪斯(Candace)號,而其中一些人據稱曾被美國馬戲團經紀人P·T·巴納姆僱傭在他的一艘船上充當“展品”。他的這艘船是仿照耆英號在美國本土的霍博肯建造,而巴納姆聲稱是他從中國拖來的。當地媒體曾經描述巴納姆的假“耆英號”上的船員是三分之一白人三分之二黑人,因此可能該船根本就沒有中國船員。

耆英號在紐約停留了數月,每天迎接約4000名參觀者。人們要付25美分登船參觀。

而據紐約的一份法庭檔案顯示,中國船員曾與英國船長對簿公堂。檔案還記載了船員的工資水平,最高的是希生,每個月11塊銀元,兩名船員9塊,其餘6塊。不過實際上只在出發前預付了三個月的薪水之後一直拖欠。在紐約獲得展出收益之後,每個人補發了12元。同時中國船員還要求法庭判英國船長支付船員從紐約到廣州的旅費,約每人200元。

該檔案還記載了部分中國船員的姓名:

“Ong Ahiong, Chien Atai, Yeh Achin, Chew Ati, Lim Akeing, Lim Ale, Khote Sun, Kho per le, Gobun Hap, Ung, Aiong, Lip Hap, Sun Age, chive Achan, Hia Siang, Chien ten yeng, Lim tai Choog,Ung ii, Lia lai, Tan a Ia, Lin Cheng Li, Tam Sam song, Chin Ansey, Koesing Thiam, Ung tian yong”

大部分中國水手選擇了搭船回廣州,而希生以及另外兩三個人則決定隨船前往英國。

1847年11月18日耆英號抵達波士頓,根據《波士頓晚報》(Boston Evening Transcript)的記載,僅感恩節當天就有四到五千人登船參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