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

耆是一個漢字,讀音qí,意思是六十歲曰耆,亦泛指壽考。出自《釋名·釋長幼》、《莊子·齊物論》、《周禮·秋官·大行人》、《禮記·曲禮》、《詩·魯頌·閟宮》。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形〉

耆

耆,老也。——《說文》

六十曰耆。——《禮記·曲禮》

耆老皆朝於庠。——《禮記·王制》

耆耋好禮。——《禮記·射儀》

俾爾耆而艾。——《詩·魯頌·閟宮》

〈形〉強橫的。

耆,強也。——《廣雅》

〈名〉

師長,長者。

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釋名·釋長幼》

〈動〉

通“嗜”(shì)。愛好。

五方之民,言語不通,耆欲不同。——《周禮·秋官·大行人》

鴟鴞耆鼠。——《莊子·齊物論》

漢字演變

耆

常用詞組

耆艾:老人的通稱。

耆耇:老年人。耇為九十歲。

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

耆民:年高有德之民。

耆儒:年高博學的讀書人。

耆壽耇老:長壽老人。

耆帥:強橫跋扈,作亂造反的將帥。

耆碩:年高有德的人。

耆叟:老叟。

耆宿:指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例:耆宿大賢,多見廢弁。(《後漢書·樊儵傳》)

耆彥:年高望重的人。

耆英:年高碩德者。

黃耆:同黃芪,《本草綱目》中有所記載。

耆卿:指柳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字耆卿,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正韻》渠宜切,音祁。《說文》老也。《爾雅·釋詁》耆,長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疏》耆,至也,至老之境也。《釋名》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
又《周語》耆艾修之。《注》耆艾,師傅也。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不懦不耆。《注》耆,彊也。
又官名。《周禮·秋官》伊耆氏。《注》伊耆,古王者號,始為蠟,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今姓有伊耆氏。
又國名。《史記·周本紀》明年,敗耆國。《注》卽黎國也。
又《史記·匈奴傳》匈奴謂賢曰屠耆。
又《前漢·揚雄傳》兗鋋瘢耆,金鏃淫夷者數十萬人。《注》瘢耆,馬脊創瘢處也。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致也。通作厎。《詩·周頌》耆定爾功。《傳》耆,致也。《左傳·宣十二年》耆,昧也。《注》耆,致也。致討於昧。
又《集韻》時利切,音視。嗜亦作耆。《禮·月令》節耆欲定心氣。

拼音是q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