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下水位過高、土壤過濕,而導致農作物減產的自然災害。也稱啞巴澇、地下澇、泥澇等。在土壤水分過多時,土壤中氧氣不足,嫌氣性細菌活動加強,可產生亞硝酸鹽、低價鐵等還原物質,使土壤孔隙中積聚對作物有害的沼氣、硫化氫氣體等,抑制種子發芽,阻礙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嚴重時作物根系因而中毒死亡(爛根),導致作物大幅度減產。

基本信息

正文

 
湆害成因和分布 湆害由地理位置、地貌、氣候、水文、水文地質、土壤以及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形成。中國受季風暖濕氣流影響,降雨大部分集中在4~9月,且降水變率較大,所以夏、秋作物常遭湆害。受害地區主要分布在平原地貌與以深厚的第四紀堆積為特徵的東部沉降區,濕潤和半濕潤地區,一些沖積平原、湖積平原、海岸平原等長期或季節性地面積水或潛水受阻、潛水面過高或接近地表的地區,土壤主要為滲透性較差的粘土,釋水性較差的粉砂土、粉砂壤土、無結構土壤,具有犁底層或粘土隔層的土壤。如水稻土草甸土沼澤土潮土和粘質紅壤等。中國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兩湖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南部諸省以及台灣西部平原等。此外,在水庫、人工湖附近以及灌溉渠系兩側地區,不恰當的灌水技術等也可能引起湆害。
防湆措施 主要包括:①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及時排除多餘水分,降低地下水位。為此,要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承泄系統和農田排水設施。承泄系統基本上分兩類:一類是河水位較高、按防湆要求不能自流排水的,要築堤圍圩,內外分開,實行抽排;另一類是建立自流排水系統。農田排水設施可分明溝式、暗管式和豎井式3種。明溝排水是防治湆害的基本方式;缺點是田間明溝開挖深度有限,在易湆地區較難達到排水要求。暗管排水因暗管可按防湆要求埋設,排水效果較好,並有利於改土、犁田、土地利用、機械化作業和水稻擱田通氣等,但所需投資較高。豎井排水有一定的優越性,但限於能源、投資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目前在中國還很少套用於防治湆害。②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保證水、肥、氣、熱充分協調的一項基本措施。可通過種植綠肥、秸稈還田和施用農家肥來實現。也可利用人工合成的土壤改良劑。此外,還可通過恰當的水旱輪作凍垡、曬垡、水稻土的適耕、免耕滅茬等措施來保持和改良土壤結構。③選育耐湆的作物品種,近年來中國已培育出一些防湆的小麥品種。

配圖

相關連線

拼音是q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