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東鄉

者東鄉

者東鄉位於鎮沅縣者東鄉東部,跨北緯23°51'42\"—24°08'21\",東經101°14'46\"—101°27'34\",地處哀牢山西南麓、阿墨江上游者乾河兩岸。東北隔哀牢山主峰與新平縣接界,南與和平鄉接壤,西北與恩樂、三章田接壤,全鄉國土面積348.1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95%,壩區占5%,政府駐地海拔1780米,距縣城74公里。

行政區劃

全鄉轄者東、者整馬鄧學堂、麥地、凹龍、木廠、樟盆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有總人口17635人,其中農業人口16964人,非農業人口671人,鄉內居住著漢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074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 60.9%。其中,拉祜族支系的“苦聰人”5643人 ,占總人口的32% ,占全國“苦聰人”總數的六分之一,是全國“苦聰人”聚集最多的鄉鎮之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1 人。

地理氣候

者東地處哀牢山西南麓,系雲嶺山脈,境內群山並列,山高谷深,地形地貌複雜,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凹龍村大村寨子)2877米,最低海拔者整村文怕組者乾河邊901米。者乾河貫穿全境,主要河流有屬紅河水系的南老河、拉練河、回果河。全鄉地處低偉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分明,只有乾濕季之分。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6℃,年平均氣溫15℃,全年無霜期253天,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雨量集中在5-10月間,降雨量約占全年的80%,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20%。全年多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約1.1-1.4米/秒。7、8兩月常有“北風”侵入。

土地資源

全鄉現有耕地面積38959畝,其中水田8345畝,固定地9867畝,輪耕地20747畝,主要分布在1100-1800米海拔間,共分10個土壤 ,15個亞類 ,29屬 ,38個土種,山區適宜發展茶葉、烤菸、核桃、中藥材等作物,壩區適宜發展甘蔗木薯柑桔芒果板粟西瓜辣椒等作物和畜牧業。

生物資源

者東獨特的地型地貌與

者東鄉者東鄉
良好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優越的氣候特點,造就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全鄉有森林面積35.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3%,有活立木蓄積量94.44萬立方米,除有大量常見的思茅松外,境內有高等植物470多種,其中喬木樹種達75種,有被國家列為二類保護植物的水青樹;有野生動物506種,其中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黑長臂猿、虎、金絲猴等26種;中藥材主要有石斛蟲樓何首烏龍膽草、防風等種類;者東是雲南省八大名茶之一馬鄧茶的發源地,這裡有大規模的茶葉生產基地及部分野生古茶樹群。

礦產能源

者東鄉具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境內有金、銀、鉬、鋁、鐵、鉻和非金屬煤、石灰石等礦藏,目前已開採利用的主要有煤、石灰石、金、鉛、銻等礦產,其它的資源尚未得到堪探開採。

者東鄉有江河10餘條,水能蘊藏量1萬千瓦時,可開發利用5000千瓦,4320萬千瓦時;煤儲量達100萬噸,按目前的開採規模可開採80年。

文化旅遊

者東鄉流傳有大量寓言故事、詩歌、神話等。特別是“苦聰人”的民族文化,內涵豐富,有待挖掘開發。目前具有特色的是:反彈三弦、蘆笙、簫、蜂筒鼓舞及“舍葩節”等。

者東鄉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內風光優美迷人,各種溶洞景觀奇特,瑰麗幽深,充滿了自然、古樸的氣息。境內有和尚洞、涼風洞、飛來寺、哀牢山梯田、古墓石標桿等5處旅遊景點,景區內森林茂盛,青翠碧綠,風景奇特,具有十分可觀的旅遊開發前景。

經濟社會

者東鄉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溥弱、人口素質低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因素。通過“十五”期間的發展,全鄉經濟社會有了較大

者東鄉者東鄉
的變化。

全鄉加強農業、交通等基礎建設,大力培育林業、烤菸、畜牧業、熱區農業資源開發、礦產業五大支柱產業。2004年,全鄉經濟收入2556萬元,比2000年增1041萬元,增長69%;財政收入102萬元,比2000年增58萬元,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747元,比2000年增193元,增長34%。一、二、三產業的比重83 ∶12.5∶ 4.5調整為81∶ 13∶ 6。
農業 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基礎上,著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烤菸、畜牧業茶葉、木薯、蠶桑等特色產業,建設農村特色產品基地。2004年,全鄉農業總產值2094萬元,比2000年增738萬元。糧食總產量765萬公斤,比2000年增28萬公斤。烤菸種植面積1600畝,產量193噸,收入163萬元,成為鎮沅縣烤菸生產重要基地之一。畜牧業發展較快,年產值達44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大牲畜存欄8997頭,當年出欄1425頭;生豬存欄30115頭,出欄11602頭;家禽存欄28000隻,當年出欄21483隻;肉類總產845噸。熱區資源開發取得進展,建成各類農作物基地20632畝,其中,茶葉6500畝,產量201噸;木薯7840畝,產量11760噸;甘蔗910畝,產量3185噸;水果3800畝,蠶桑492畝。同時積極進行冬季農業開發,種植冬辣椒750畝,產值125萬元,西瓜360畝,產值81萬元。

扶貧開發

“十一五”期間,全鄉投入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對口幫扶資金等706萬元,使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8421降到2005年的6619人,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50.3%下降到2005年的39%。

鄉鎮企業

2004年末,以茶葉、煤炭、建材為主的企業生產初具規模,企業總產值1160萬元,比2000年增622萬元。特別是進行招商引資以來,馬鄧茶葉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馬鄧茶系列產品“馬鄧大毫”、“馬鄧藍羽”、“馬鄧玉月”、“馬鄧生態”以其湯色翠綠,回味甘醇特點,先後被評為雲南省八大名茶之一,浙江省“機優杯”優質產品獎、中國普洱茶葉節名茶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產品供不應求。

社會事業

全鄉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順利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及普及實驗教學。2004年末,全鄉有中國小校13所,其中中學1所,國小12所,在校學生21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2%,中國小鞏固率達98%。建立了鄉村三級科技網路,各類科技人員180人,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18%。全鄉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25%、20%。有衛生醫療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9人,病床12張,基本實現了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建立了鄉、村計畫生育網路,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社會安定、和諧。

發展思路

者東鄉“十一五”期間者東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是: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打好基礎,調整結構,建立支柱,搞活流通,保

者東鄉者東鄉
護生態,控制人口,提高效益,協調發展。實施基礎設施優先戰略、綠色經濟富民強鄉戰略、小集鎮發展戰略、科教興鄉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及民族文化興鄉戰略。

主要奮鬥目標 “十一五”期間,經濟總收入遞增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遞增8%,糧食總產量年均遞增1%,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十一五”期間,主要抓好林產業、畜牧業、烤菸、熱區農業資源開發、礦產業五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畜牧業、烤菸、熱區農業資源開發已形成一定規模,支柱產業地位得到不斷提升,而林業、礦產業尚未行成規模,有待加大開發力度。

在建項目
1000畝馬鄧優質茶科技開發項目 投資100萬的1000畝馬鄧優質茶科技開發項目,於2004年12月啟動,現已完成了兩個規劃區的建設,完成茶葉定植700畝,主要分布在學堂村、凹龍村委會的部分村民小組,馬鄧村規劃區尚未動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壯大了馬鄧茶的規模,將進一步提高馬鄧茶的品牌地位。

樟木橋建設 投資35萬元的樟盆河橋建設,於2005年3月啟動實施,現已完成了基礎工程,預計年內能夠完工。凹龍村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重點扶持建設項目 於2004年12月啟動實施,現已投入資金10萬餘元,即將啟動實施3個溫飽示範社,總投資80萬元。

“雙百工程”項目 該項目於今年8月份啟動,計畫在全鄉發展100戶養牛戶及養豬戶,計畫投入貼息貸款200萬元,推動全鄉畜牧業穩步快速發展。安居工程項目 2004年底全鄉實施了安居工程80戶,計畫2005年先後實施150戶,對貧困戶住房進行徹底改善,總投入扶貧資金6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