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會學

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的老齡化和老年社會群體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它既是老年學的組成部分,又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老年社會學

正文

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人的老齡化和老年社會群體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它既是老年學的組成部分,又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產生與發展 人的老齡化是老年社會學產生的最根本的社會條件。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的發達,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這種人口的老齡化過程已成為發達社會必然出現的一種趨勢。據聯合國1980年《社會統計概覽》公布的數字,從1960~1985年全世界65歲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由1.5676億增加至2.7449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也將由5.25%增加至5.69%。在 187個國家和地區中,老年人口比重超過7%的國家及地區已達38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預計在21世紀還會加速。同時,現代社會工業化和都市化的結果,老年人的社會經濟地位發生了變化,改變了老年人贍養關係,並使老年人的社會顯著度大為增加。這些因素大大促進了老年社會學的系統研究。
早在20世紀初,西方國家就已有學者開始從事現代老年醫學與老年保健研究,並出現了老年醫學這一名詞。40年代西方國家生物學家借用希臘文合成 gerontology(老年學)一詞,老年學逐漸成為一門正式的學科。社會學界也有一些學者致力於老年社會學的研究。1948年美國社會學家O.波拉克撰寫了《老齡的社會調整》一書。美國社會學者E.W.伯吉斯在該書的前言中指出:“該書之所以重要,因為它給社會學家提供了一個指導未來研究的基礎”。到80年代,歐洲、北美、日本和蘇聯等一些人口老齡化發展較快的國家,有關老年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已相當豐富。中國老年社會學研究始於80年代初期。中國老齡問題委員會和地方老齡問題委員會、中國老年學會和地方老年學會陸續成立以後,有關老年人和老齡問題的研究也迅速發展起來。
研究對象與範疇 人的老齡化是一種生物過程,也是一種社會過程。老年社會群體的存在與發展,實際上是這種過程的產物。老年社會學就是研究這種過程的社會方面以及老年群體的各種社會特徵與活動規律。研究內容和範圍大體包括:①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人口老齡化是人的老齡化作用於整體人口的一種結果,同時又是社會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最佳化狀態。它的最重要的指標是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老年社會學根據這一比重及相關指標,研究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及其發展的規律與特徵。②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發展的關係。社會學家對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它涉及到勞動就業、勞動生產率和勞動人口的關係;對消費市場的影響;與社會人口負擔及贍養負擔的關係;對建設規劃的影響等。當代西方國家的一些老年學學者,對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作過悲觀的推斷。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對此則給予了相反的論斷。大會認為:“年齡在60歲及其以上人口的增長和兒童數量的相對減少,將顯著地改變社會和經濟許多結構。人口老化不一定會造成嚴重的經濟障礙”。③老齡化與家庭。老年人的家庭雖然會受整個社會家庭演變的影響,但由於男女壽命的差異,老年人的家庭必然具有本身的特點,如鰥寡老人增加、代際關係、贍養關係問題等。④老年人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險是近代工業社會的產物,也是老年勞動者生活保障的主要依靠。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老年社會保障及保險制度的建立、基金的徵集、享受的範圍及條件,以及基金的管理等問題。⑤老年人就業與人才開發。社會愈發展,老年人的壽命就愈長,科學技術的進步使老年人可承擔的工作也多起來。因此存在著老年人就業或重新就業的問題。⑥老年人的教育問題。教育的終身性已經得到當代社會越來越普遍的承認。老年人的教育不僅有助於老年人自身生活的調整,還有助於社會的協調發展和發揮老年人在科學技術上的作用。⑦老年人的扶養與服務機構。在現代社會中,對老年人的扶養與服務,將更多地由社會承擔。老年人的扶養與服務機構的建立、組織管理將愈來愈重要。⑧老年人閒暇時間利用與文娛保健活動問題。老年人閒暇時間將比過去多,社會保障制度的普遍實施,老年人用於閒暇時間的消費也比過去多,如何滿足老年人這方面的需要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中國學者將上述問題歸納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和老有所醫 5個問題。此外,有關老年人的社會問題還有老年人的住房問題、犯罪受害問題、自殺問題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