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社會學

體育社會學

體育社會學,又稱體育運動社會學,研究體育運動的社會功能、發展規律及其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的社會學分支學科。體育社會學是介於體育科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既是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又是體育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體育社會學把社會學的理論成果和實證的研究方法運用於解釋體育現象,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一門套用社會學。同時,它又要從社會本質上把握體育的特徵、功能、手段、途徑,是體育領域的基礎學科。體育社會學並不是社會學和體育科學的簡單重疊,它有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和研究視角,有更加具體的針對性和更加廣泛的運用性。

基本信息

簡介

研究體育運動的社會功能、發展規律及其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的社會學分支學科,又稱體育運動社會學。最早在19世紀由英國著名學者H.斯賓塞提出。

起源

早在19世紀下半葉,英國學者、社會學創始人之一H.斯賓塞就探討過體育的教育問題。德國社會學家M.韋伯論述過清教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G.齊美爾也曾以體育競賽來揭示人的社會化,並把它視為衝突中的一個統一因素。

現代體育社會學發端於20世紀20~30年代。一般認為,德國學者H.里塞和美國學者F.羅德是該學科的開拓者。

1912年裡塞出版了《運動社會學》,第一次把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方式,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體育運動進行了考察。

羅德於1937年發表了《體育社會學》。初期的體育社會學側重研究競技、體育團體、大學體育運動、觀眾等問題。

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波蘭、日本、蘇聯、芬蘭等國的學者對體育運動進行了系統的社會學研究。1956年羅德等人發表的《目標──建立一門體育運動社會學》一書被國際體育理論界公認為首創性著作。1964年6月,由國際社會學學會倡議,在國際運動與體育理事會日內瓦工作會議上,正式成立國際體育運動社會學委員會。它每年都舉行年會,就有關體育運動的社會學問題進行學術討論與研究。工作內容有:

①組織世界性學術討論會;
②舉辦研究班;
③與社會學界共同舉辦有關體育社會學的會議;
④開展國際合作的科學研究活動;
⑤創辦期刊。主要刊物有《國際體育社會學評論》和《國際體育社會學委員會公報》。

此後不久,被國際社會學學會接納為會員,標誌著體育社會學學科地位的正式確立,體育社會學的學術研究也開始從分散進入國際合作時期。

研究方向

當代美國大部分體育院系都開設體育社會學課程,有的院校還可頒授博士學位。重視發揮教學優勢,以推動體育社會學的發展,是西方許多國家的共同特點。蘇聯的體育社會學著重研究:體育運動的社會性質;作為社會生活現象和社會體制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運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體育運動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等。

研究內容

體育社會學的主要任務是揭示體育這一社會亞系統諸因素髮展的規律性和趨勢,研究體育的內部結構及其在具體社會條件下的作用機制。它的研究內容主要有:

①體育運動的社會學理論。研究體育運動中的人際關係,為制訂和實施體育工作的戰略、政策、組織和制度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體育運動如何獨自成為一個社會系統及其發展方向;現代體育運動高度競技化、大眾化、科學化、商業化的特點及體育運動中各種群體的性質與功能等。

②體育運動與社會的關係。包括體育運動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體育運動在豐富文化生活、發揮教育功能、實現人的社會化和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作用;體育運動與生活方式、社會秩序、意識形態、個性形成的關係;體育運動與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藝術和國際交往的關係;現代社會中影響體育運動的各種社會因素;體育運動的社會變遷、社會控制等。

③大眾體育。包括學校體育的活動內容與發展方向;閒暇與體育運動;生活方式與體育運動;不同職業、年齡和身體狀況的個人和群體對體育的不同社會需求;老年體育與傷殘人體育的組織和發展;觀眾問題等。

④競技運動的社會性質與特點。競技運動是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產生”冠軍、優勝者為目標而進行的獻身性運動,而不是以增強體質為直接目的的健身性鍛鍊,在性質與方向上區別於大眾體育。在這一領域著重研究:競技運動的社會背景、目標、道德、結構、體制、功能,與大眾體育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的關係;競技運動成績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對競技運動成績的影響;培訓運動員的社會標準與社會網路;職業運動員的性質、機能及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人際關係;觀眾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等。

中國發展

1980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成立後,在國內的一些體育運動刊物上陸續發表了有關體育社會學的論文。1984和1985年,先後在福建省泉州市和永安市舉行的全國體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上,提交了近20篇關於體育社會學論文。1987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在《關於加強體育理論建設的決定》中,提出要“有計畫地加強體育社會學研究”。同年,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行了體育社會學學術討論會。中國體育社會學著重研究的課題有:體育運動的社會需求;體育運動中的人際關係;民眾體育和競技運動的戰略、目標、體制、政策和管理;小城鎮體育運動的特點與趨勢;體育群體探索等。

圖書信息

《體育社會學》《體育社會學》
書名:體育社會學
作者:盧元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7月1日
ISBN:9787040288193
開本:16開
定價:29.80元

內容簡介

《體育社會學(第3版)》是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教材。全書由緒論和14章組成。包括體育社會現象的社會學分析,體育運動的社會分層、流動與控制,社會結構中的體育運動,社會文化中的體育運動,社會進步中的體育運動,社會制度中的體育運動,社會關係與互動中的體育運動,社會生活中的體育運動,競技體育的社會學分析,社會體育的社會學分析,體育群體與人群體育的社會學分析,體育運動的民族與宗教問題,體育的社會問題,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等。全書結構完整、材料翔實、體例合理。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體育社會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第一節體育社會現象概述
第二節體育社會現象的重大變化
第三節關於體育社會現象的幾個基本命題

第二章體育運動的社會分層、流動s控制
第一節社會分層與體育運動
第二節社會流動與體育運動
第三節社會控制與體育運動

第三章社會結構中的體育運動
第一節體育運動與經濟的互動
第二節體育運動與政治的互動
第三節人口結構中的體育運動
第四節體育運動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節體育運動與科學技術的互動
第六節大眾傳播媒介對體育運動的影響

第四章社會文化中的體育運動
第一節文化的一般概述
第二節文化的要素與特性
第三節體育文化概述
第四節社會文化中的體育文化

第五章社會進步中的體育運動
第一節社會惡性運行中的體育運動
第二節社會中性運行中的體育運動
第三節社會良性運行中的體育運動

第六章社會翩度中的體育運動
第一節不同社會制度的體育運動
第二節體育運動的制度結構
第三節中國體育制度的演進與創新

第七章社會關係與互動中的體育運動
第一節體育運動中的社會角色
第二節體育運動中的社會關係
第三節體育運動中的社會互動

第八章社會生活中的體育運動
第一節生活方式概述
第二節現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隱患
第三節體育運動與生活方式改善
第四節體育休閒的社會價值

第九章競技體育的社會學分析
第一節競技體育概述
第二節競技體育與社會競爭
第三節競技體育與社會規則
第四節競技體育與社會公平公正
第五節競技體育的分類
第六節競技體育的社會價值

第十章社會體育的社會學分析
第一節社會體育概述
第二節社會體育參與概述
第三節社會體育與社會健康

第十一章體育群體與人群體育的社會學分析
第一節群體概述
第二節體育群體概述
第三節老年人體育
第四節婦女體育
第五節農民工體育
第六節殘疾人體育

第十二章體育運動的民族與宗教問題
第一節民族問題概述
第二節體育運動與民族
第三節體育與民族主義
第四節宗教原理
第五節體育與宗教的關係
第六節警惕邪教利用體育借屍還魂

第十三章體育的社會問題
第一節體育社會問題概述
第二節體育社會問題特點與種類
第三節體育社會問題的預防和解決

第十四章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體育社會學學科方法論
第二節體育社會學研究程式
第三節收集資料和處理資料的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