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社會學

性社會學

性社會學是社會學與性學的交叉學科,是社會學與性學社會學與性學相互滲透、交叉形成的一門具有邊緣性與綜合性的社會學分支學科,是社會學在性現象這個特殊領域中的運用。 性社會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它是在社會學、醫學、心理學、倫理學、生物學、文學藝術以及法學等學科廣泛發展的基礎之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學科。他們的理論基點在於,不再像以往的經典 性學那樣,把性現象僅僅看做個體化的產物,而是論證了 人類性現象實際上發生於,存在於人與人的關係和互動之中,而許多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就結成了整個社會的性現象的網路,這就是社會在性方面的組織,它的結構,功能,作用機制,對於個體的性現象所發揮的作用,比經典性學和以往的 性社會學的認識,要強大和廣泛得多。

發展史

醞釀期

性社會學發展的準備階段在20世紀之前。當時主要在3個方面有所進展: 人類學家不但研究了原始人類的性關係,也部分地研究了他們的 性行為; 社會學家研究了當時歐美各國的 娼妓和許多種性犯罪; 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人類性心理與社會條件之間的初級關係。

創立期

隨著 性學於1885年正式創立,從20世紀初到30年代末, 性社會學也以一系列成果確立了自己作為分支 學科的地位。當時主要的性 社會學家及其研究成果有:德國學者I.布洛赫是研究社會中的性現象的第一位大師。他的主要著作有:《我們時代的性生活及其與現代文明的關係》(1907年)、《梅毒的社會根源》、《妓女》(2卷本)、《論德?薩德》、《英國人的性生活》、《性制度病態的心理學研究》、《奇異 性行為的 人類學研究》等。在 美國,先驅者G.V, 漢密爾頓向8萬位已婚男女詢問過400個關於性生活的問題,出版了資料書《婚姻調查》。另一位先驅者、婦科專家K.B.戴維斯,首次調查研究了女性性問題的社會方面,並在1929年出版了《2200位女性的性生活中的諸因素》,他因此被認為是女性 性學的開創者。在這段時間裡, 性社會學的最主要成果是提出、傳播和得到公認;社會與性現象存在著緊密的關係。

從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 性社會學創立自己的基本理論的時期。當時最著名的人物是 德國的 萊克。他研究了性現象與社會權力的關係,創立了性政治學。他的主要著作有:1932年的《青年的性權利》與《性道德的欺壓》、1933年的《法西斯主義民眾心理學》、1936年的《性革命:向著自我管理的性格結構前進》。另一位著名學者是 美國的A.c. 金西。他經過大量的社會調查,出版了《金西報告:人類男性性行為》(1947年)與《人類女性性行為》(1953年)。他分析了人的社會化過程以及人們所處的不同社會階層環境對於人的 性行為方式、性高潮頻率等性現象的重要作用。

當然,也有些後來的學者認為:萊克研究的真正對象並不是性現象,而是社會政治現象; 金西實際上是開創了 性學的社會調查學派,而不是 社會學對於性現象的研究;所以 性社會學本身在這段時期里實際上是停滯不前了。

發展期

從50年代初期開始是 性社會學的發展時期。這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①關於性現象的 社會調查報告不斷地湧現,一般都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相對重要的成果有: 亨特的《70年代的 性行為》(1976年),海特加以總結的《紅書雜誌的性調查》(又譯《海特 性學報告》),E勞曼等人的《性現象的社會組織》(1995年)。不過,由於研究者的學術背景不同,諸多的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很不符合社會調查的一般規範,使得其學術意義大打折扣。

②關於性現象與社會之伺關係的巨觀研究和思辨研究不斷地發展,對於 人類認識和思考性現象發揮了較大作用。例如M.馬庫塞的《愛欲與文明》,福柯的《性史》等。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這方面的成果一般都有哲學化的傾向,還是不歸入 性社會學為好。

③比較公認的和規範的 性社會學的理論創建。1973年J.加格農與 西蒙合著的《性舉止——性的社會組織》一書,首次系統地論述了人在性方面的社會化過程及其規律,指出所謂的性發育不僅僅是一個生理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個人認同和 歸化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的 性文化的過程,而且後者往往更加重要。一般認為,這是 性社會學自身理論的誕生。80年代, 莫尼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研究以往的 性學概念和性學研究過程,是如何被社會文化所限定和影響的,代表作是《男人和女人,男孩和女孩》。一般認為,這標誌著以心理學和生理學為主的經典 性學開始包容 性社會學,開始成為綜合 學科。1995年,勞曼,加格農等人出版了《性現象的社會組織》一書(俗稱《芝加哥報告》),系統地創建了性現象的 社會網路理論,並且以 歷史上首次 美國全國隨機抽樣的面訪調查的數據分析。驗證了自己的理論。他們的理論基點在於,不再像以往的經典 性學那樣,把性現象僅僅看做個體化的產物,而是論證了 人類性現象實際上發生於,存在於人與人的關係和互動之中,而許多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就結成了整個社會的性現象的網路,這就是社會在性方面的組織,它的結構,功能,作用機制,對於個體的性現象所發揮的作用,比經典性學和以往的 性社會學的認識,要強大和廣泛得多。雖然這個研究成果還需要相當時間的考驗,但是在 性學界和 社會學界,一般認為它可能標誌著 性社會學理論與套用的成熟,標誌著性社會學這個相對獨立的分支 學科的牢固確立。

圖書信息

性社會學的書籍性社會學的書籍

書 名:性社會學

作者:(美)蓋格農,李銀河譯

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ISBN: 9787811157376

開本: 16開

定價: 36.00元

作者簡介

李銀河,1952年生於北京, 山西大學歷史系學士, 美國匹茲堡大學 社會學系碩士、博士,現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教授、 博士生導師。 李銀河是當代 中國最富社會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是婦女 社會學、家庭社會學、 性別研究、 性社會學。她的許多理論對 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和 中國社會的進步起到了推動性作用。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 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 南方人物周刊》評為“ 影響中國 公共知識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選“ 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社會人物”。

圖書目錄

序言

譯者的話

第一章性問題的起源

第一節本書的重點

第二節現今 美國社會中的性

第三節變遷的後果

第四節性 腳本

第五節性 腳本的跨文化差異

第六節倉促的判斷: 維多利亞時代

第七節性 腳本的歷史差異

第八節生物學、 達爾文與性 腳本

第九節人的生命周期與性 腳本

第十節小結

第二章性目的的改變

第一節立法的歷史

第二節許可的與不許可的

第三節性目的的多樣化

第四節 性行為模式與社會控制

第五節性研究者的作用

第六節結論:科學與目的

第三章對性研究的評價

第一節理論與數據

第二節對數據和解釋的評價

第三節歷史:我們何時知道的

第四節地點:我們從哪裡知道的

第五節對象:參加研究的是哪些人

第六節方法:我們能知道些什麼

第七節科學與意識形態:為何言性

第四章性認同與性角色

第一節定義

第二節性發展理論

第三節性認同與 社會變遷

第四節男孩與女孩的社會化過程

第五節遊戲世界中的 性別差異

第六節學校與傳播媒介對性發展的影響

第七節兒童讀物

第八節電視

第九節各種傳播媒介的效果

第十節有關兩性區別的科學發現

第五章性的早期學習

第一節傳統觀念

第二節童年期性感的意義

第三節性與遊戲

第四節信息來源

第五節結論

第六章青春期

第七章性刺激與性反應

第八章手淫

第九章異性戀的習得

第十章婚姻性關係

第十一章非婚 性行為

第十二章 同性戀

第十三章雙性戀

第十四章賣淫

第十五章性犯罪與性罪犯

第十六章性少數群體

第十七章性環境

參考文獻

新版圖書

性社會學性社會學

書 名: 性社會

作者:米歇爾·博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201066400

開本: 16開

定價: 12.80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