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國音

老國音,中國國語運動中,1913年“讀音統一會”議定的漢語標準音。後被新國音取代。

老國音推行

中國國語運動中,1913年“讀音統一會”議定的漢語標準音。後被新國音取代。
音系
在北京音系的基礎上,增加了微母[ʋ](ㄪ)、疑母洪音[ŋ](ㄫ)和細音[ɲ](ㄬ),區分尖團音,保留入聲(採用南京話的入聲形式),這些語音特徵普遍存在於中國南方諸語中。
推行
限於當時各方面的條件和認識,未能很好地推廣,後被新國音(純粹的北京音系,即現在的國語音系)取代。之後對於老國音產生了種種誤解,如“雜糅古今南北是無法推廣的”,甚至出現了“只有趙元任一個人會說”的言論。事實上,現在南方各地一些中老年人說的帶有濃重口音的國語就接近老國音。而他們沒有接觸過老國音,只是在學習國語時無意地把方音帶了進去。

老國音反思

老國音以北京音係為基礎,還顧及南方各地語音,由此能和中古音形成更為嚴整的對應關係;而新國音使用純粹的北京音系,僅顧及華北地區的漢語,恰恰這一地區的漢語變異得離中古漢語最遠。進入21世紀後,保衛南方諸語(官方稱為“方言”)的呼聲此起彼伏,這與逐漸認清漢語發展軌跡的民眾對國語音系的先天缺陷的不滿也有一定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