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音

通過中國的注音字母來標註的漢字標準讀音,叫國音。國音也分老國音、新國音。

詞語

國音

拼音

guóyīn 

注音

ㄍㄨㄛˊㄧㄣ

基本解釋

◎國音guóyīn
[thepronunciationadoptedbythegovernmentandusedbythepeopleatlarge]全國共同遵用的標準音。舊指國家審定的漢語標準音

引證解釋

1.國家的標準語音。南朝宋謝莊《赤鸚鵡賦應詔》:“審國音於寰中,達方聲於裔表。”
2.一國詩歌的音樂節律。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鮑防》:“凡有感發,以譏切世弊,正國音之宗派也。”

歷史淵源

老國音

一九一三年北京開的讀音統一會通過了注音字母,同時也由全國各省區代表以每省一個表決權的方式通過了六千五百來個漢字的標準讀音,定名叫“國音”(後來改用北京音系ㄒ才叫“老國音”的)。
這“老國音”是根據“韻書”匯通南北的。北京音總共有411個拼法不同的字音(即音節),這“老國音”添加了66個音節(例如ㄗㄘㄙ三個聲母可以拼和兩個韻母,“欺”讀ㄑㄧ,妻要讀ㄘㄧ;“休”讀ㄒㄧㄡ,但“修”要讀ㄙㄧㄡ;“決”讀ㄐㄩㄝ,但“絕”要讀ㄗㄩㄝ;這叫“分尖團音”。此外如“哥”ㄍㄜ、“車”ㄔㄝ兩字韻母京音本相同,同是“ㄜ”,但“哥”要拼ㄍㄜ,“車”要拼ㄔㄝ等。又保留了一些字的舊“入聲”,如“一、六、七、十、百”和“日月”等,另歸一種“調類”,可又沒法規定口頭的入聲“調值”只說是照北京音的去聲“調值”讀短一點兒。)因此,任何地方的人以及能說得好北京話的人,都要從頭學起。
注音字母和國音方案,在一九一三年通過後,被北洋軍閥政府收入檔案櫃關了六年,到一九一八(民七)年才公布出來;表現“老國音”的“國音字典”也跟著公布(一九一九年初印本,一九二一年“校改”本,當時照此注音的教科書和一切字典詞典,都是這種“老國音”)實際上,沒有行得通。

新國音

就是“北京音系”(任何地區的口音,都要有它的“歷史性”的系統,所以叫“音系”)。從一九二三年起,國語統一籌備會特組“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從事調查研究,準照它來改正“老國音”。
北京人念漢字和說國語土音用的特別音不在內),只有411個音節,再把同音字分別“聲調”(就是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這四聲,這是人民口頭固有的,不是照著做詩的韻書抄下來的,任何地區的口音都有聲調區別,而且分配到漢字四聲的“調類”,雖各地分類的多少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全國一致的),分下來就有1284個,音節。一九二六年國語統一籌備會議定並布告的“國語羅馬字”,就是照著這1,284個音節定出不同的拼法面孔來的。直到一九三二年,才把表現這種“北京音系”所謂“新國音”的“國音常用字彙”出版,從開始調查討論到編定出版,經過了十年。

老國音與新國音的區別

眾所周知,民國初年制定的老國音和國語(新國音)最大的區別是保留尖團分別和入聲,老國音委員會還特別說明這是符合北京數百年來一脈相承的讀書官音的,不可因北京土話無之而偏廢。新老國音除此重大異同外,還有些許重要之區別,特擇要錄之於下:
累類淚等字讀 uei 韻,u不可無;
蛇者車惹等字讀如英文中beg check 中之e韻,哲舌徹熱等入聲字亦讀此韻之入聲eh;
歌科何餓等字讀 o 韻,各渴合額等入聲字亦讀此韻之入聲oh;
學略腳岳等字讀 io 韻入聲,此韻惟有入聲,不讀iue(並標註這是土話音);
白麥陌帛宅摘等字讀 eh 韻,不讀ai 或者oh,即一等鐸藥韻讀oh,二等陌麥韻讀eh,分得很清楚;
街介械等字讀 iai 韻,不讀ie;
夢蒙翁馮等字讀 ong 韻,不讀ueng;
我昂岸等字有疑母 ng,此聲母只限於開口呼
主要區別就是上述這些了,其他的都是個別字讀音的差別,因老國音比較嚴格地按照古反切審音,故一些字音脫離生活,只存活在韻書里,就算老北京的讀書音也未必如此。
最後說說入聲韻,我覺得細分有八個:達ah,曷oh,德eh,一ih,屋uh,律üh,屑ieh,質(韻母如國語讀短促)。
總的說來,老國音的這些特點與崑曲京劇韻白基本一致,可見我國官話讀書正音明清以來一脈相承,老北京人口語說一套,讀書吟誦又說一套。這種讀書音直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新國音的制定推廣才逐漸消失。

影響

一九一三年各省代表票決的“老國音”,改成一九二六年依照北京音系議定“國語羅馬字”的“新國音”,對於注音字母有沒有什麼影響呢?有的,有四句歌訣:
第一句:“萬、兀、ㄙ”不用咯!——所以注音字母原來的40個,今只用37個。
第二句:“ㄗ、ㄘ、ㄙ”齊撮;——就是說,不再拼“尖音”了,(凡拼“ㄧ”的韻母叫“齊齒呼”,拼“ㄩ”母的叫“撮口呼”)。
第三句:“ㄛ”只合口,“ㄝ”不開,——北京向來把韻母“ㄛ”念成“ㄨㄛ”,因為它是只能拼這個“合口呼”的(凡拼“ㄨ”母的叫“合口呼”;ㄅㄛ、ㄆㄛ、ㄇㄛ、ㄈㄛ也是合口呼,但中間省去“ㄨ”因為這四個聲母屬“雙唇”而“ㄛ”又是圓唇,所以拼法從簡。——例外:嘆詞中還有個“喲(ㄧㄛ)”,助詞中還有個“咯(ㄌㄛ)”。北京又把韻母“ㄝ”念成“ㄧㄝ”,因為它是只能拼“ㄧㄝ、ㄩㄝ”的。新國音從此也不再拼開口呼的“車(ㄔㄝ)了(例外:只有一個嘆詞“誒(ㄝ”)。
第四句:入聲分到四音來。——是照北京實際讀音分配的。(入聲符號“·”留著表方音。)

國音字母

注音字母是在一九三O年又改名稱叫“注音符號”。這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命令,上邊已提到,他們要改名稱的理由,就是說“字母”是“文字之母”是構造文字的,“注音”只是註明文字之音能代替文字,所以要改稱“符號”。當時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仍舊把“注音符號”列入“字母”之一,把“國音字母”這個名稱確定下來。圖解如下:
“國音字母”第一式:“注音符號”
第二式:“國語羅馬字”
同時,“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出版的字典、詞典、都是用“兩式字母”注音的。——一般人對於“注音字母”“注音符號”“國音字母”(過去也有稱“國語字母”的)這些個不同的名稱不大了解來源,現在一併說明如上。
上邊是說明注音字母和標準音(舊名“國音”)的關係,主要是標準經過了一次大變動:一九一三到一九三一年十八個年頭注音字母在一般書刊上是表現著“老國音”的;一九三一年到現在二十多年是拼的“北京音系”的“新國音”,就是現在的“標準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