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瓷器

紋飾多滿布器內外,種類繁多,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龍鳳等,風格粗放健美,生動自然。 主要產品有:碗、盤、瓶、罐、壺、盆、爐、枕、彩合、香薰、注子、盞托、缽等,凡屬生活需要的品種應有盡有。 紋樣中的動物有龍、鳳、獅、犀牛、馬、羊、狗、鶴、鵝、鴨、魚、鴛鴦等。

歷史

耀州窯宋代晚期以青瓷為主,胎薄質堅,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裝飾有刻花、印花,結構嚴謹豐滿,線條自由流暢。紋飾多滿布器內外,種類繁多,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龍鳳等,風格粗放健美,生動自然。器形有碗、盤、瓶、罐、壺、香爐、香熏、盞托、注子溫碗、缽等。
耀州窯在宋時北方的青瓷窯場中最負盛名,堪稱翹楚。於神宗元豐(1078-1085)至徽宗崇寧(1102-1106)的三十來年間,曾為朝廷燒制貢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灑脫活潑的風格對當時各地窯場產生了很大影響,得到廣泛推廣,由此形成了一個自北而南的範圍廣闊的耀州窯系。耀州窯系以黃堡鎮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窯、廣東西村窯、廣西永福窯、內鄉大窯店窯等多個窯場。各窯製品均與銅川窯相似,僅由於所用原料有差別,胎質與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主要產品有:碗、盤、瓶、罐、壺、盆、爐、枕、彩合、香薰、注子、盞托、缽等,凡屬生活需要的品種應有盡有。
產品特徵:唐和五代時胎質稍松,呈灰色,釉質失透,有乳濁感;宋代青瓷胎體較堅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質瑩潤透明,釉色青綠如橄欖,釉薄處呈薑黃色;金、元時胎質稍粗,胎色呈淺灰或灰色,釉面多數薑黃,青色者少。釉質稀簿而不潤。
裝飾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為主,刻花尤為精美,刀法犀利流暢,剛勁有力,立體感較強。
裝飾藝術上,紋飾豐富多彩。紋樣有動物、人物、花卉和圖案等。紋樣中的動物有龍、鳳、獅、犀牛、馬、羊、狗、鶴、鵝、鴨、魚、鴛鴦等。人物有嬰戲、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蓮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圖案紋有:八桂紋、三角紋、回紋等。在紋飾上,五代以前古樸大方;宋時豐富多樣,且技藝精湛,出類拔萃;金元時日趨簡單。
耀州窯的燒造工藝和裝飾技法,對全國各地的影響較大,除陝西境內的一大批窯仿燒外,它的技藝還傳到河南省的臨汝、禹縣、寶豐、內鄉等窯,傳到廣東的西村窯、廣西的永福窯,形成了以黃堡鎮窯為首的一個龐大的窯系。

耀州窯的發掘、考古者

禚振西老師,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西北大學和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耀州窯博物館名譽館長、耀州窯研究會名譽會長;兼任陝西省文物鑑定組、陝西司法鑑定中心、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璽寶樓青瓷館、佳洋陶瓷公司、文德拍賣公司、《收藏》、《收藏界》雜誌社的顧問和鑑定專家。是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隋唐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考古和古陶瓷發掘研究和教學、鑑定工作。
數十年來,禚振西老師一直堅持在考古第一線,是我國著名的陶瓷考古學家。所主持的耀州窯遺址考古發掘在1997年榮獲首屆中國田野考古二等獎,並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考古重大發現。特別是陝、甘、寧、晉、豫、冀、魯等北方古瓷窯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二十年來一直擔負著西北大學等高等院校的陶瓷考古教學,及一些文博單位、拍賣公司和收藏類雜誌的古陶瓷鑑定工作,曾被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請去講學。
主要著作有:《唐代黃堡窯址》、《五代黃堡窯址》、《宋代耀州窯址》《立地坡、上店耀州窯址》、《耀州窯瓷鑑定與鑑賞》、《耀州窯瓷》(日本版)。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上百篇。先後曾獲陝西省歷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5次、三等獎2次。1997年因對中國古陶瓷研究貢獻突出,獲英國東方古陶瓷學會的“希爾”金獎(Hill Gold medal),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華人學者。2004年被評為陝西建國50年十大傑出女性代表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