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風箏

羽毛風箏: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中,風箏是極普遍的一種,它與中國的傳統民風民俗密切相關。

概要

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中,風箏是極普遍的一種,它與中國的傳統民風民俗密切相關。
江南的江浙一帶,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張良是第一個制風箏的人,他騎在風箏上,騰到天空中,看見下面有兩個女子,……就唱起調情的歌,等張良知道是自家的女兒在下面時,他便從九霄雲里掉下來摔死了。

種類及特點

江南的風箏形制比較一致,放風箏的風俗也比較相近。一般有大小風箏,小型風箏常見的有鷹、燕、蜈蚣、蝴蝶、金魚、仙、美人等,大型風箏常見的有“六角”、“八角”、大蝴蝶、大金魚、大蜈蚣等。最普遍的風箏稱為“瓦片”風箏,製作簡單,就是取尺把長的三根竹篾子,紮成千字型後,糊上方形的白油光紙,再用墨或色彩抹上幾筆,在兩個下角粘上長長的尾巴,穿好線就可以放飛了。
湖州德清的羽毛風箏,在傳統的製作工藝上,創作開發出來的。風箏的原料採用鳥類真實的羽毛,模仿鳥的形態,並且根據風力的原則,即可以飛翔,也可做為獨立的觀賞工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