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鷹

盤鷹

盤鷹屬軟翅類鷹風箏,是鷹風箏的一種,是一種可以盤鏇飛行的風箏,是傳統風箏中真正的像形風箏,與其他傳統風箏明顯不同。

簡介

飛在高空的盤鷹飛在高空的盤鷹
盤鷹屬軟翅類鷹風箏,是鷹風箏的一種,是一種可以盤鏇飛行的風箏,是傳統風箏中真正的像形風箏,與其他傳統風箏明顯不同。放飛這種風箏可以鍛鍊放飛者手眼的配合,是一種健身和娛樂的好工具。放飛盤鷹需要一個能快速收放線的輪子和好用的放飛線,需要熟練的操控手法。

主要性能

盤鷹適應風力較寬(0——4級),在無風(如室內)、微風時,別的風箏無法放飛,盤鷹仍然可以放飛。與一般鷹風箏不同,它具有動態效果,能夠做出諸如八字攀升、立翅橫飛、急緩盤鏇、蜻蜓點水、老鷹尋兔,鴿子翻身等動作。在風力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越盤越高,超過千米。還可以和真鷹追逐嬉戲,以假亂真。

歷史傳承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南鷂北鳶考工志》自述中講“於叔度一日找到他說某公子欲數十金購置風箏”。 是什麼風箏這樣貴呢?有人言是沙燕或是宓妃,其實不然那時沙燕不見出世,我認為應該就是這種盤鷹。而某公子是否皇室人員,不得而知,但起碼不是一般平民。 “尤須神似栩栩然,兔起鶴落擬鷹隼,下擊上翻復迴旋”。這是曹雪芹對這種盤鷹風箏的寫照。 清朝沈太俟在《春明採風志》記載“其最奇者,雕與鷹式,一根提線,翱翔空中,遙睹之,逼真也。” 在清王朝的皇帝與大臣們非常喜歡玩這種盤鷹風箏,太監們經過研究、改造、實驗製作了一種叫“炮車”放飛的工具,深受皇帝的喜愛。這種“炮車”在博物館裡有收藏,在民間傳統風箏藝人里也有收藏者。我這裡做一簡單介紹, 皇上玩的此“炮車”用黃楊或紫檀硬木為料,立體四方形,有四條腿,上方兩邊橫秤上有兩條龍,(只有皇帝玩的才鑲龍)。兩側中間有立柱,立柱中間有孔,立體四方形里裝一圓形空心滾筒(繞線用),滾筒中心軸從立柱的孔中出來,裝上搖把便於搖轉滾筒。在前上方橫樑中間,裝上一定長度的炮管(出線孔),鑲有玉環,(不磨損線)。所以稱作“炮車”。 後來有人在“炮車”上又裝上了硬木變速齒輪,搖把搖起來更為輕便。放飛方法如下: 皇帝放一次盤鷹共用四名貼身侍衛,這四位太監起名字叫四位炮手。皇帝在地方狹小的內宮中放飛盤鷹時,一炮手在外宮舉鷹,二炮手拉一定長度的線起飛逆風往內宮小跑,三炮手接線往裡傳,這時盤鷹飛的很高,四炮手接三炮手的線並和“炮管”上的線相接,皇帝搖轉“炮車”里的滾筒進行收放線,越放越高。皇帝玩到高興時,剪斷炮管外盤鷹的線,眼望盤鷹盤鏇而飛,非常壯觀。(盤鷹製作者在盤鷹上以做出了左盤的盤鷹和右盤的盤鷹,即有左盤的鷹,又有右盤的鷹),皇帝非常開心一直到看不見盤鷹為止。盤鷹盤飛走後,一、二、三炮手去找鷹。又派三名炮手繼續以上動作放盤鷹,第四名炮手是不離皇帝左右的,是最貼身侍衛。 在空曠的大殿前放盤鷹就簡單了,一炮手舉鷹,二、三炮手理線,放線到一定的遠度,四炮手搖轉“炮車”先放線、然後收線,盤鷹直接升空,升空到一定高度,皇帝接手搖動“炮車”收放線,越放越遠、越高,這時剪斷炮管外盤鷹的線,盤鷹盤鏇而去……。 那時“炮車”比較重,盤鷹打盤帶不動“炮車”里的滾筒,所以剪斷盤鷹線,盤鷹才得以盤飛……
現代的盤鷹風箏是在中國傳統風箏的基礎之上演變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運動風箏,它有很好的仿真性,可模擬真鷹在高空自由盤鏇,也可以完成俯衝翻身滑翔等特技動作,它既可以在室外放飛也可以在室內無風放飛,盤鷹集藝術,技巧和健身於一身,是一項非常值得推崇的戶外休閒運動。

相關資料

盤鷹的放飛練習十步驟

盤鷹在放飛盤鏇動作時需要較大的場地,不宜在放人風箏較多的地方放飛盤鷹。一般盤鷹風箏放飛時在三級風力以下,此時場地上一般其它風箏還不能放飛,所以一般場地不是問題。
放飛盤鷹需要用能快速放線的放飛工具,最好的工具是輪軸式的放飛工具。因為盤鷹在做盤鏇動作時,隨風力的大小要求風箏線的出線速度能跟上其進行盤鏇的速度,否則,盤鏇動作不能進行,尤其是打大盤。同時以收線時,為了表現盤鷹拔高而起的飛翔姿態,快速的收線又是必不可少的。
1.放線:將鷹頭直對自己置於地面,放線30—100米,將線拉直。(初學者應從30米開始逐步加長放線距離)
2.收線:突然輕收,使鷹起於地面。將鷹慢慢拉向自己面前。具體操作如下:
a. 在拉線過程中,鷹的高度應在2—5米的高度中,如果用力過猛,鷹的擺動過大,上升高度過快,會失去對鷹的控制,容易出現螺鏇至於地面,將風箏摔傷。
b. 如果用力過小,或突然停線,鷹頭突然下扎與地面接觸失去平衡。
3.收線的力量:
a.應不斷變換速度和力量,使鷹頭出現高低變化,每當鷹頭轉向兩側時應停止用力,將空線收回即可,待鷹頭直向自己時,才可加力收線。
b. 在用力慢拉間斷的過程中,使鷹頭不斷的從兩側拉向自己。即不上升過高,也不下扎過低,控制在1.5—2.5米為佳。如果能從100米完滿拉向自己5—10次,您將具備了放盤鷹的基本能力。
4.高空練習:加力收線(根據鷹的大小不同、重量不同)力的大小應在0.5—1.5kg力量不等,小鷹(翼展在1.6米以下)控制在0.5kg;翼展在1.6—1.8米的鷹收線力應在0.5—1kg;翼展在1.8米以上應控制在1—1.5kg以上。鷹頭直對自己時,是加力收線的最佳時機,鷹會快速上升(在自然學和流體力學中稱:風阻過大)這時鷹會出現兩側擺動越來越大,如果拉力大小與鷹的大小、重量相匹配,鷹會一直上升到頭頂;如果拉力大小與鷹的大小、重量不匹配,鷹會出現兩側擺動,上升過慢(因擺動過大限制了上升)這時線會出現彈力,出現對鷹的失控。控制方法是:當加力後出現擺動過大時,收線應減慢或停止(擺至兩側提前將線的彈力放出,拉力為0.01—0.05kg)。使鷹頭下垂至水平狀態(此時風阻減小),待鷹頭直向自己時再加力(這時應考慮出現擺動過大的原因)鷹會繼續上升,待鷹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線與地面的角度為10米線90度,30米線85度,50米線以上75度)收線的力量應逐漸減輕為零,這時鷹已緩慢盤鏇。
5.高盤放線:鷹在拉力減弱出現盤鏇時,放線的力量應從0開始至0.05kg(放線時不能出現線輪空轉,也不能給放線造成任何阻力)
6.待鷹盤轉140—180度左右時,應將放線的力量控制在0.05—0.1kg(切勿突然停線或無控制放線)鷹將盤轉過來。
7.當鷹盤轉190度後,這時鷹又會向你送線,應及時將空線收回。
8.在盤轉過程中,鷹的高度會下降一些(高水平的可控制到不下降的程度,這是因為放線的速度)
9.低盤放線:逐步加力(1.5—2米翼展的鷹力量不等,力量應控制在鷹出現擺動為原則)可以利用收線速度快慢變化來增加鷹的擺動角度,當鷹向兩側擺動的角度達35度時,加力(右盤鷹應從左側加力、左盤鷹應從右側加力)。拉至另一側的25—35度角左右放線。
10.凡是利用加力使鷹特意出現擺動的放盤方法必須注意放出線的長度不同而彈力不同,充分利用線的彈力做到收線提前、放線錯後、動作加快、輪不空轉。收放線的力量可以加大加快而收放線的轉換必須為零,做到放線加快鷹盤不失態,收線加力不傷竹條。
出現以下情況需要調整:
1. 加力收線鷹只向一側偏斜或一側出現螺鏇狀態。
2. 放線盤鏇時向後下扎,不抬頭而放線無力。
3. 向兩側擺動過快,無法直線上升
注意的要點:
將風箏組合好後,平端與視線平直,A、檢查左右翼面是否對稱平直;B、中桿是否扭曲(向後彎曲屬正常)。繃繩要拉緊掛在中桿支撐鴨嘴時,檢查兩翅要適量後折為準,一般5度以下。
解決辦法:A、如果兩翼面扭曲,將翼梢鴨嘴扭動開口處於橫翅桿平行,檢查調整左右一致為準;
B、中桿下端如向左右彎曲,可摘下中桿下端鴨嘴套(批次差別,3.10前出貨的均為5毫米鴨嘴無套結構),將翼面繃拉鬆緊帶左右適當移動支撐點,檢查至中桿豎直為準,調試完成後套上鴨嘴叉頭套固定。
2、放飛:歪頭,打轉:解決辦法:A、角線拴接點下移;B、加長尾筒掛線長度;C、檢查調試翅下端繃拉鬆緊繩左右一致,調整兩翅面的鬆緊保持一致;D、橫翅桿繃繩縮短拉緊,增大雙翅上反角度(雙翅加大後折)
其它平飛是此風箏主要特點之一,摘掉尾筒更加明顯,這屬於飄飛特性,如果調整可延長尾筒或不掛尾筒即可,翅繃繩縮短增大雙翅上反角度也可以部分解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