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泄密門

美國網站“維基解密”2010年6月25日公布逾9萬份阿富汗戰爭秘密檔案,這些秘密檔案將拉升美國民眾對阿富汗戰爭的悲觀情緒,弱化歐巴馬政府在阿戰政策中“求變”的形象,這次事件被媒體稱為美軍泄密門。

概況

“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維基解密”在2010年7月公開了9.1萬份美軍機密檔案,其關鍵內容包括,巴基斯坦官方秘密扶持塔利班武裝組織對抗美軍,以及駐阿美軍屠殺平民、暗殺塔利班領袖等行動。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則在2010年7月26日的講話中辯解稱,這些泄露的檔案大多是已經過時幾個月的低級別報告,不能反映歐巴馬提出的清剿戰略為阿富汗局勢帶來的積極變化。他還說,歐巴馬不需要通過這些泄露的檔案去了解平民傷亡的嚴重性,而發表這些檔案會增加美軍和聯軍士兵所面臨的危險。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等多個政府機構發表聲明,嚴厲譴責“維基解密”公開機密資料的行為,聲稱此舉會危害駐阿美軍的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並強調這些檔案顯示的問題,已在阿富汗戰爭新策略中提出應對措施。

主角

獨行俠:16歲煉成黑客

五角大樓等多方開始了對泄密事件的嚴密而全面的調查。“維基解密”的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作為美國政府眼下的頭號眼中釘,其個人履歷也得以解密。
美國《新聞周刊》在2010年7月27日的報導中將朱利安稱為“足以成為創造歷史的人物”,並指他儘管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卻始終生活在完全隱秘的個人世界裡。報導稱,有關朱利安經歷的信息少之又少:他拒絕透露自己的年齡和家庭住址。從有限的資料來看,朱利安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湯什維爾,長期接受家庭式教育,到他14歲時,他和母親已經搬了37次家。在他母親和一名音樂家捲入情感糾葛並引發了一場暴力衝突之後,朱利安患上了自閉症,終日游離在自己的世界中。
16歲時,孤獨的朱利安成了一名網路黑客,後贏得“黑客羅賓漢”之稱。1991年,20歲的他攻入加拿大一家電信公司的網路終端,隨後他被逮捕並承認了25項指控。法官最終以“智慧型好奇”為由,只判決他支付小額賠償金。隨後,朱利安在墨爾本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但不久就退學。2006年,朱利安創建了“維基解密”,在他看來,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會有效阻止非法治理。

軍方高層涉案

22歲的美軍軍事情報分析員布拉德利·曼寧,現在成為泄密事件的主要調查對象。曼寧在網上曾稱,他將披露阿富汗戰爭的“真相”。
曼寧於今年5月在巴格達被捕,本月早些時候被控數項不當處理和泄露機密數據罪行。據稱,一名電腦黑客發現了他的行為,並將其舉報。曼寧在與這名叫拉莫的黑客網聊時稱,他把有關阿富汗戰爭的材料傳送給了朱利安·阿桑奇。他在聊天時稱自己是“一名駐紮在巴格達東部的情報分析員,擁有對機密網路的前所未有的訪問許可權”。他說,他下載了2.6萬份機密的美國國務院電報,並用計算機把它們傳給“維基解密”。
拉莫在網聊之後的第三天聯絡了美國軍方,曼寧隨後在巴格達附近的美軍前沿作戰基地被捕。拉莫25日稱,他認為曼寧是泄密事件的情報來源,但他同時強烈懷疑曼寧還有其他同夥。拉莫說:“我的印象是他沒有實施一些行為的技術能力。他的同夥可能職位更高。”不願透露姓名的五角大樓調查人員也表示,五角大樓高層可能有人牽涉其中,因為被泄露的一些機密情報,只有軍方高層人員才有機會看到。

影響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美國公眾越來越多地對贏得阿富汗戰爭的可能性提出質疑的情況下,這些被泄露的檔案又為這場戰爭描繪了一幅嚴酷的圖景,定會加強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給歐巴馬政府帶來巨大壓力。
歐巴馬上任初期,對阿作戰政策受到頗多質疑:裝備不足、作戰環境惡劣、距勝利遙遙無期。不過,乍看之下,這些都是前總統小布希遺留下來的難題。歐巴馬隨後宣布增兵阿富汗,設立撤軍時間表,誓言結束在阿軍事行動,安撫國會議員和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不過,全新秘密檔案公開,表明現階段阿富汗局勢和數年前區別不大,混亂依舊。
一些分析師認為,歐巴馬政府再也無法與布希政府“劃清界限”。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澤利澤說:“布什面臨的難題現在成了歐巴馬的難題,歐巴馬現在沒法擺脫它。民眾開始懷疑發生的一切。”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深陷越戰泥沼,令國民開始反思戰爭是否必要。此時,為美國國防部撰寫檔案的軍事專家艾斯伯格把大約7000頁報告內容外泄給媒體,揭破政府隱瞞的越戰真相,結果加劇反戰浪潮,最終逼政府結束戰爭。分析人士據此認為,此次泄密事件,也可能重演當年一幕,逼迫歐巴馬政府結束阿戰,或者至少重創歐巴馬的新阿富汗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