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貧困人口標準

美國貧困人口標準

2011年美國貧困人口標準是四口之家稅前年現金收入低於22314美元或兩口之家低於14218美元(2010),貧困率15.3%。美國的貧困線與家庭人口和家庭收入為基本要素,並且標準逐年提高,2010年美國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達到從1959年來的最高值。

貧困標準

美國貧困人口標準資料圖

美國的貧困線隨著家庭人口的數量和組成不同而發生變化,美國2003年的貧困人口標準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於16895美元,人均4000美元(約合人民幣3萬多元)。

美國2005年劃分貧困線的標準是:單身年收入低於9570美元,兩口之家低於12830美元(約相當於每年10萬元人民幣),三口之家低於16090美元(約相當於每年13萬元人民幣),四口之家少於19350美元(約相當於每年近16萬元人民幣),五口之家少於22610美元(約相當於每年18萬多元人民幣)。 
美國的貧困標準逐年提升:

2008年,美國的四口之家貧困線是年收入21200美元。
2009年,美國的四口之家貧困線是年收入22050美元。

2010年,美國的貧困標準是指一個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低於22314美元。

統計數據

美國貧困人口標準資料圖

2004年,儘管美國經濟狀況良好、就業機會增多,美國貧困人口仍然比2003年增加了110萬,達到3700萬人,占總人口的12.7%。

2010年,美國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與2009年相比新增貧困人口260萬人,達到52年來的最高值;貧困人口比例攀升至15.3%,相當於6.6個人中就有一名窮人,為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除此之外,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數量在2010年也比上一年有所上升,從4900萬人上升至4990萬,但由於人口總數上升,其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並無變化,仍為16.3%。

2010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49445美元,比2009年下跌了2.3%,與2000年的數據相比減少了7%,創下了1996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從人口分布來看,2010年下滑最多的是年輕人和少數族裔。2010年美國黑人的家庭收入中位數下滑了3.2%,而非西班牙裔白人的收入中位數則只下滑了1.3%。

2010年美國18歲以下青少年的貧困人口比例由2009年的20.7%上升至22%;對於6歲以下的兒童,這一數據更為可怕,2010年有高達25.3%的6歲以下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生活標準

美國貧困人口中有46%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貧困人口擁有的典型房屋一般有三間臥室,一個半衛生間(家庭中帶浴池和抽水馬桶的衛生間稱為全衛生間,只有抽水馬桶的衛生間為半個衛生間),一個車庫,一個門廊,以及一個曬台。

76%的貧困人口家庭里有空調,75%的貧困家庭擁有一輛汽車,30%的美國貧困家庭擁有兩輛汽車,97%的貧困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一半以上的貧困家庭擁有兩台或兩台以上的彩色電視機,78%的貧困家庭擁有錄像機或者DVD,62%的貧困家庭裝了有線電視或者衛星電視,73%的貧困家庭有微波爐,一半以上的貧困家庭有立體聲音響裝置,1/3的貧困家庭有洗碗機。
美國貧困家庭的孩子和中產階級的孩子在攝取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貧困家庭孩子攝入的營養甚至超出身體的需要。貧困家庭的孩子事實上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消費更多的肉類食品,貧困家庭的孩子平均蛋白質攝入量超過政府衛生部門建議攝入量100%。
美國大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營養過剩,他們的平均身高比美國在二戰期間參加諾曼第登入的美國軍人高1英寸,體重重10磅。家庭里有孩子的美國典型的貧困家庭,每年父母工作的時間加起來平均只有800個小時。如果以每天工作8小時來計算,貧困家庭的父母每星期只上16小時的班。如果這些貧困家庭的父母每周工作40小時,那么75%的窮人家庭將立即脫離貧困。

保障標準

溫飽問題

美國貧困標準美國貧困人口標準

對於窮人來說,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溫飽問題。符合低收入標準的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持綠卡者),可以向政府申請食品券(FoodStamps)。人口不同的家庭每月可獲得的食品券最高金額如下:1人家庭155美元,2人家庭284美元,3人家庭408美元,4人家庭518美元,5人家庭615美元,6人家庭738美元,7人家庭816美元,8人家庭932美元。8人以上家庭每增加一個成員,可多領117美元。這種食品券就像一張不可透支的銀行卡,政府每月把錢打入卡里,持卡者只能在商店購買麵包、水果、蔬菜、肉類、魚類、奶類等食品,而不能用於菸酒等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費。
申請食品券的美國人平均每餐有1.05美元的補助。1美元在麥當勞只能買到一個最便宜的漢堡包,如果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僅靠食品券是肯定吃不飽的。不過,美國的非政府組織(NGO)比較發達,他們也會為窮人提供幫助。

居住問題

相當多的美國窮人沒有自己的房產,甚至有人無家可歸。為此,美國政府花巨資為這部分人提供廉租房。低收入者均可提出申請,一旦獲準,不僅房租大大低於市價,而且只需繳納不超過家庭收入30%的租金,差額部分可憑住房券向政府兌取現金。在紐約的黃金地段有座叫“孔子大樓”的公寓,就是當地政府為低收入的華人提供的廉租房。
有些窮人覺得租住在公寓樓不舒服,如果想自己買房子,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種購房優惠,比如可申請抵押信貸證書,10年內享受個人所得稅的抵免。根據4年前布希總統簽署的補助無房戶買房的法案,凡有能力支付月供款、但無力支付首付款的美國家庭,均可申請低收入家庭特別資助,政府將為他們交首付款和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的有關費用。廉租房的申請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排隊”是免不了的,不可能“立等可住”。

醫保問題

在美國,看病非常昂貴,住院一天的費用約等於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收入。但是,對於窮人來說,反而不用太擔心,因為他們可以向政府申請免費的醫療保險。即便沒有醫療保險,有病也儘管上醫院看,醫院會先看病後再寄賬單,即便交不起高額的醫療費,還可以和醫院討價還價或申請緩交。
付賬時聲明自己是低收入者,醫院一般會按七折或八折結算。如果有人確實付不起賬,可以“分期付款”,每個月付50美元以上就行,付完為止。真正拖欠醫療費的往往並不是窮人,而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因為窮人的醫療費由政府埋單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