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尾鎮

羊尾鎮

羊尾鎮位於鄖西的西南漢江之濱,“兩省(鄂、陝)”、“三縣(鄖西縣、鄖縣、陝西白河縣)”交界處,是外界進入鄖西的西南門戶,素有鄖西“南大門”之稱。羊尾鎮版圖總面積117平方公里。轄15個村,1個居委會,110個村民小組,6779戶,26624人。實有土地面積3.2萬畝(其中已退耕還林2.3萬畝)。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90元,經濟實力排列全縣第七位。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羊尾鎮羊尾鎮領導視察
羊尾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一直是出西蜀入荊楚的必經之地,是漢江沿岸的一個千年古鎮。早自明清時期羊尾集鎮一直都是漢江上游沿岸最繁華的水運碼頭,手工造紙工藝、貢爺山莊和鍾家大院為代表的傳統建築和清朝皇上貢品——板橋豆腐乾流傳至今,是漢江沿岸的一個千年古鎮和一片紅色的革命土地。316國道和襄渝鐵路隔江相望,省道鄖羊路穿越全境,漢江水路上可達陝西安康,下直通省城武漢,水陸交通便利。羊尾鎮版圖總面積117平方公里。轄15個村,1個居委會,110個村民小組,6779戶,26624人。2007年,羊尾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了120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5元。
以龍潭河、虎豹峽為代表的獨特山水資源優勢和重晶石、河砂、硫鐵等礦產優勢,是羊尾手中發展特色產業和工業經濟的一張王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深入推進,給我們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改革機遇,使我們在發展上能夠贏得更多的項目、資金政策性扶持;武漢市礄口區的對口幫扶,為羊尾鎮經濟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國煙對口幫扶鄖西和中煙集團將鄖西列為環神農架菸葉基地將為羊尾鎮菸葉產業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襄天高速”和“襄渝鐵路”複線的擦境而過將使羊尾鎮有利的區位優勢更進一步顯現,從而帶動各項產業的發展壯大。
羊尾鎮抓住優勢,圍繞構築和諧羊尾和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準確把握形勢,搶抓發展機遇,大力實施生態立鎮、產業富鎮、科技興鎮、招商活鎮戰略,使羊尾鎮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支柱產業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得到有效發揮,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黨建、綜治、計生等各項工作逐年上台階、進位次,羊尾鎮先後被授予“平安鎮”、“綜合治理優勝責任區”,今年7月,縣委授予了鎮黨委“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努力把羊尾建設成生態文明鎮、旅遊特色鎮、和諧平安鎮和邊貿口子鎮。

歷史沿革

羊尾鎮羊尾鎮下鄉考察
羊尾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一直是出西蜀入荊楚的必經之地,是漢江沿岸的一個千年古鎮。
據《縣誌》記載,現有集鎮依託漢江有利的水運優勢最初形成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至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商貿十分繁盛,集鎮上有銀爐、銅鋪、油坊貨棧旅店、當鋪、米行、染坊等大小店鋪50餘家,其中最大一家店鋪是由河南南陽方姓人家開設的“泰豐永”號貨棧,“泰豐永”除在羊尾有一個總號外,在羊尾周邊地區還有17個分號。明清時期羊尾集鎮一直都是漢江上游沿岸最繁華的水運碼頭,有記載歷史遠遠超過陝西安康、旬陽、老河口等地。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鎮以來,無論社會局勢怎么變革,羊尾建制鎮的行政區劃從未撤消和間斷過,一直沿襲至今。境內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流傳至今的手工造紙工藝、以貢爺山莊和鍾家大院為代表的傳統建築和清廷御廚涂姓人家研製的祖傳秘方貢品——板橋豆腐乾,既見證了羊尾的悠久歷史,又彰顯了過去羊尾人的富庶,還證明了羊尾地方文明的博大精深。羊尾還是一片紅色的革命土地,據史料記載,1935年著名的大別山中原突圍戰役中,李先念、王樹聲率領的突圍部隊就是從羊尾的李家棚、老觀廟等地經過,縱橫鄂豫陝邊區的,當時紅軍有名的偵察英雄李金奎在白河縣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英勇就義後,被羊尾的革命民眾掩埋在羊尾的板橋村境內,烈士墓至今保存完好,仍是鄖西縣的主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之一。1947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野部隊與國民黨胡宗南部隊之間展開的解放白河縣的白河戰役,主要戰場就位於現在羊尾鎮老觀廟村,戰役激烈地進行了七晝夜,當時羊尾就有7000餘名民眾參與作戰,犧牲5000餘人。

自然地理

羊尾鎮位於鄖西的西南邊緣,漢江中上游,毗鄰漢江河畔,“兩省(鄂、陝)”、“三縣(鄖西縣、鄖縣、陝西白河縣)”交界處,是外界進入鄖西的西南門戶,素有鄖西“南大門”之稱。

羊尾鎮版圖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754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漢江流域氣候影響大,秋季為其主汛期,全年無霜期250天以上,傳統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豆類紅薯為主。土地主要以旱地為主,實有土地面積3.2萬畝(其中已退耕還林2.3萬畝)。

經濟發展

羊尾鎮羊尾鎮大棚種植
歷經風雨滄桑,如今羊尾已成為漢江岸邊的一個商貿大鎮。羊尾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新階段扶貧開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孤山電站和礄口區對口幫扶等機遇,克難戰困,艱苦創業,使羊尾鎮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五大支柱產業和交通區位優勢得到有效發揮,有力拉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龍潭河、虎豹峽旅遊風景區等自然景觀鍾靈毓秀;貢爺山莊、傳統造紙工藝等人文景觀獨具神韻;板橋豆腐乾等地方特色產品倍受推崇;重晶石等礦產資源暢銷全國各地;香料煙產業的產量位於全縣菸葉生產區首位;蔬菜支柱產業已初步形成;羊尾鎮退耕還林2.3萬畝,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實現了經濟和生態雙贏。項目開發、招商引資工作主要開發了四個重點項目,分別是羊尾鎮億鑫硫鐵加工廠、瀝川溝預製板廠、鴻運免燒磚廠和羊尾沙場項目,目前已全部投入生產,初顯經濟效益。以改善交通現狀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2007年7月可率先在全縣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有線電視和程控電話入戶率均高於全縣平均水平,在羊尾鎮範圍內消滅了通信盲區,集鎮功能逐步配套齊全,商貿流通日益繁榮興旺,羊尾鎮經濟穩步快速發展。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黨建、綜治、計生等各項工作逐年上台階、進位次,羊尾鎮先後被授予“平安鎮”、“綜合治理優勝責任區”,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被縣委授予“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遠景規劃

羊尾具有得天獨厚的三大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明顯,羊尾鎮位於漢江沿岸,沿水路上可抵陝西漢中、安康等地,下可直達省城武漢,316國道和襄渝鐵路隔江相望,省道鄖羊路(鄖西—羊尾)和羊大路(羊尾—上津大壩口)橫貫全境,同時羊尾鎮內交通四通八達,今年即將在全縣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村組公路暢通健全,水陸交通便利,往來信息敏捷;二是資源優勢獨特,境內不僅蘊藏有豐富的重晶石、硫鐵、五氧化二釩、河砂等礦產資源,而且還有龍潭河、虎豹峽等旅遊資源,同時20000餘畝的退耕地和近50000畝的山場資源也為建設生態大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產業優勢雄厚,以菸葉蔬菜林畜旅遊、打工為主體的五大支柱產業已基本形成,香料煙產業根深基固,無論在產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居全縣各香料煙產區首位,蔬菜產業發展迅猛,羊尾鎮蔬菜總面積達到1.8萬畝,其中大棚菜面積超過2000畝,年實現產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林畜產業初具規模,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柿子、核桃、木瓜等林果已讓林農見收,林果深加工正在組織實施中,目前林地里已規模套種了決明子、荊芥、板藍根、二花等中草藥3000畝和優質牧草2000畝,牲豬、山羊、黃牛和家禽飼養量逐年攀升,林畜產業日益壯大;四是旅遊產業獨具神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羊尾鎮龍潭河、虎豹峽等旅遊景區倍受青睞,年遊客超過5萬人(次),今年8月的成功招商將進一步拉動羊尾鎮第三產業的發展。

旅遊景點

羊尾鎮羊尾鎮景色
羊尾鎮境內的龍潭河旅遊區,風景秀麗,山、石、水、洞自然成趣,花、草、竹、藤,樣樣皆景。龍子擊鼓、龍潭瀉月、龍女出浴、銀河飛瀉、天光一線等等景點風情萬種,讓人流連忘返。
“龍潭河”之稱源於一個神奇傳說,相傳是犯了天規的西海龍王避難在此,因而成景。龍王廣布甘霖,造福百姓,人們為其修建龍王廟,供奉香火。久而久之,當地人們的想像空間賦予了景點豐厚的文化內涵。
來到第一個景點“金蛙望杏”,即看到一棵已枯死的千年古杏,老樹新芽,古杏根部已長出一枝新樹,可以想見當年古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的風姿。杏樹的正前方,臥著一塊狀如金蛙巨石。他正伸著頸,仰著頭,含情脈脈地注視著杏樹。此景講述的是龍太子破壞小伙子金蛙和姑娘銀杏的愛情,施法將二人變幻成石頭和杏樹的悲劇。一個石崖上,一隻水輪在山水的猛烈衝擊下,有節奏地轉動,並發出像擊鼓一樣的“咚咚”的響聲,這個景點叫“龍子擊鼓”。實際上,這是民間古老的一種造紙作坊。水流衝擊水輪轉動,帶動前面錘形木鐓撞擊地上的劍麻、竹片,將其砸碎成糊樣的東西,再經過浸泡、水撈、晾乾幾道程式後,便做成了我們今天用於求神拜佛、祀典祭祖的火紙。
 
龍潭河的特色在於“水”,有水的地方,就有瀑布。龍潭河的瀑布多姿多彩,,各領風騷。“天鵝戲水”:夾在兩山間細長的部分,是天鵝的頸部,下面散開的是天鵝顫顫微微的身子,天鵝之下,是形狀像河馬的石頭,放眼望去,它們似乎在戲嬉遊玩。“錦雲回還”是一道多級瀑布,溪水從山的縫隙間流出,泛著雪白的浪花拐過一道彎又一道彎,猶如天上綢緞般的雲彩,在山間迴環盤鏇。“龍潭瀉月”:一道瀑布從山上的茅草叢中傾瀉而下,落入像月亮一樣的圓形潭中。“龍女出浴”,是一道水簾般的瀑布,濺起水霧如輕紗籠罩,充滿詩情畫意、浪漫溫馨,美麗的龍女在此沐浴梳妝。
龍王的寢宮在一個小溶洞中,龍宮中有道瀑布,叫:“天光一線”,這個名字取得非常準確,龍宮的頂部,兩山相夾,只留一線,光亮從線中射入,就像給龍宮點上了一盞日光燈,而這道瀑布,又從線的一頭飛瀉而下,故稱為“天光一線”。除了景點,龍潭河一路上的山水松竹,用畫家鄭板橋的對聯“栽竹栽松,竹隱鳳凰松隱鶴;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龍”來概括正好合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