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

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寓居江南

羅貫中 羅貫中

當元仁宗延祐年間,羅貫中父為絲綢商人。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雲集、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人,都先後搬遷到了杭州一帶。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一個。7歲開始,他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谿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大約在公元1345~1355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裡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裡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裡,自然不願離開遠去。  

有志圖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幕府作賓。起事稱霸的張士誠是滅元功臣。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元朝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後。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條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之後卷數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後的事了。  

在羅貫中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並在洪武三年逝世。為了紀念他的師傅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   之後,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  

發憤著書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他也曾參與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彙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將不免落到朱元璋手裡,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於江、浙一帶,以小說抒寫其“圖王”霸業之胸襟。圖王未果,發憤著書。    

羅貫中 羅貫中

不過,這也可能只是一個傳說。因為清顧苓《塔影園集》卷四《跋水滸圖》記載“羅貫中客霸府張士誠”,這與“有志圖王者”的形象不符合。這兩則記載雖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羅貫中在元末曾經想有所作為,“傳神稗史”,只是在現實中失敗後無奈的選擇。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由於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明洪武14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20回本),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有專家認為,“有志圖王”的早期經歷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歷史題材小說,並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一是用三國故事作為題材寫出了《三國演義》,一是用兼歷史與英雄傳奇品質的梁山好漢故事編輯《水滸傳》(通行的說法,比如說《中國文學史》贊同由施耐庵原創、羅貫中編輯整理成書的說法)。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後,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羅貫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於他的小說,《西湖遊覽志餘》稱他“編撰小說數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遂平妖傳》也和施耐庵一起編寫過《水滸傳》。

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作品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嚮往,體現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為嘉靖本,最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說創作外,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說他“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現存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雜劇。雜劇的基本思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類似,描寫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並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常”來結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

大約在公元1385~1388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廬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主要作品

劇本:《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全傳》、《三國演義》   等   。

文學特點

羅貫中 羅貫中

羅貫中被稱為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說特色是分章敘事,分回標目,每回故事相對獨立,段落整齊,但又前後勾連、首尾相接,將全書構成統一的整體。且已經分卷分目,目錄文字也很講究。今見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每回標題都是單句七字。他與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每回的標題已是雙句,大致對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說還保存了宋元話本中開頭引開場詩,結尾用散場詩的體制。正文常以“話說”兩字起首,往往在情節開展的緊要關頭煞尾,用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套語,中間又多引詩詞曲賦來作場景描寫或人物評贊等。

他的章回小說在體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時,在藝術表現方面也日趨成熟。他的作品文學特點主要表現在:成書過程從歷代集體編著過渡到個人獨創;創作意識從借史演義,寓言寄託,到面對現實,關注人生;表現題材從著眼於興廢爭戰等國家大事,到注目於日常生活、家庭瑣事;描寫的人物從非凡的英雄怪傑,到尋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從突出特徵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動感的筆觸去刻畫人物的個性;情節結構從線性的流動,到網狀的交叉;小說的語言從半文半白,到口語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說明羅貫中的章回小說在中國的小說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也為明代中後期的白話短篇小說出現鼎盛的局面,發展得更為精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有特殊貢獻的作家。他所寫的小說很多,都是以亂世為題材,中國歷史上只有七個分裂的時代,羅貫中就寫了其中三個,除《三國演義》外,相傳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逐平妖傳》等著作,也曾參與了《水滸傳》的編纂、創作。他亦能詞曲,所作的雜劇,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種,後二種已佚去。羅貫中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大動亂,目睹現實的紛爭,對人民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認識。他從事小說創作的動機,一方面“無過於泄憤一時,取快四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改變當時話本藝術中存在的弊端,為民眾,為說話藝人提供一個好的、方便的說話底本。他從社會的、文學的需要出發,對幾種在民間影響較大的話本小說材,進行了蒐集、整理、充實等紮實的新創工作。羅貫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從“話本”階段向長篇章回體過渡的完成,揭開了中國小說發展歷史嶄新的一頁   。

羅貫中的藝術造詣,首先得益於他對歷史資料的諳熟、對歷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陳壽的《三國志》的長處,取得了民間話本《說三分》的精華,收集了數以百計的大小故事。他對成百上千的帝王將相謀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徵,甚至不少人物的社會關係、歷史命運和仕途風雲,都了如指掌。這一番廣采博納、熟記活用的功夫,是羅貫中將一百年歷史盡收眼底、聚整世紀風雲於筆端的底氣所在。

矛盾衝突,是歷史小說的最誘人之處。作者可以用它來造勢,用它來展示人物行動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羅貫中的拿手好戲之一,是善於造勢。造成緊張的形勢,以此作為矛盾衝突的原動力。

羅貫中最善於寫戰爭,《三國演義》中的上百場戰爭都寫得各具特色,無一重複。赤壁之戰,尤其寫得精彩。赤壁之戰的 第一個特色是兩國開戰,三方參與;既有大量的軍事活動,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動,將三國時期的主要謀臣戰將都引人這些活動之中。 第二個特色是推進和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以鬥智、伐謀為主,而不是以交鋒為主。作品中大量描寫和記敘的是文戰而不是武戰。 第三個特色是時代特徵,赤壁之戰之前是諸多軍閥混戰時期,而赤壁之戰的一把火,燒出了半個世紀的三國鼎立的歷史。 第四個特色是地理特徵,曹操、孫權雙方,中間橫著一條長江,這條長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蒼蒼,浩乎無際,或大霧迷天,或驚濤拍岸。於是作戰雙方,都圍繞這一條大江大做文章。這條大江的陰晴變化,時刻都影響著作戰雙方的戰略戰術。 第五個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敵我之間的矛盾如曹操要滅孫權,又有盟軍內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殺諸葛亮;既有明槍、有暗箭、有勾結、有背叛、有正義的伸張,又有陰謀的破滅。 第六個特徵是:矛盾鬥爭的結果出人意料:最強者敗,最弱者勝;兵最多者敗得最慘,兵最少者獲利最大。  

羅貫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遠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這些人物,幾百年來都活躍在中國的舞台上,印在中國老百姓的心坎里。

情節曲折而新奇,語言個性化而凝練,也是羅貫中的歷史小說的一個特徵。  

人物評價

現代創作的羅貫中畫像 現代創作的羅貫中畫像

羅貫中不僅是公認中國最早的章回體小說之一、“歷史演義”類型的開山作《三國演義》的作者,而且分別被認為開創了章回小說中“英雄傳奇”和“神魔小說”類型的《水滸傳》和《三遂平妖傳》的作者都有包含羅貫中的說法,而另一大類“世情小說”則源自改編自《水滸傳》情節的《金瓶梅》。由此可以認為,羅貫中一人擔當了中國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四大主要類別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對中國小說的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   有人甚至稱羅貫中為“中國古代小說之王”。  

後世紀念

山東東平

山東東平紀念館 山東東平紀念館

羅貫中紀念館坐落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城新區羅莊村,占地面積3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由曲阜古建築學院設計,仿明代建築風格而建,青磚灰瓦,雕樑畫棟。主體建築有貫中堂、水滸苑、三國苑、貫中居、羅園、碑廊等,紀念館外建有南北兩座羅貫中故里牌坊,北牌坊雕繪三國故事,南牌坊雕繪水滸故事。兩座牌坊分別由學者馮其庸、歐陽中石題寫坊名。兩架牌坊均高16.6米,寬30米。

紀念館主體建築貫中堂為明代宮殿式風格,羅貫中鑄銅坐像,高2.7米,重1噸。兩側對聯“至聖尼山孔夫子,大賢東原羅貫中”。  

山西清徐

山門建築

清徐羅貫中紀念館 清徐羅貫中紀念館

羅貫中紀念館山門為仿古歇山式建築。門前有一對青雕石獅。門上懸掛有當代文化名人馮其庸先生手書“羅貫中紀念館”匾額,山門前廣場對面是一座金碧輝煌的五彩影壁,上嵌麒麟吐玉書琉璃浮雕。步入山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崗石雕羅貫中豎像。身高四米,其神態莊重深沉,兩目炯炯凝視遠方,氣宇軒昂,栩栩如生。雕像台基高五米,三層漢白玉雕欄。大院中軸線有一塘碧水,清澈見底,魚嬉其中,橫跨碧池有一彩虹玉帶橋,漢白玉欄桿上雕有八對石獅,形神各異,憨態可掬。庭院東西各有三間廂房,西廂房為中國羅貫中與《三國演義》研究資料中心,記憶體各種羅貫中著作的版本以及各種有關書籍、論文資料,東廂房為羅貫中研究會辦公及接待賓客所用,也是文人墨客品茗弈棋、撰文尋雅之所在。

相關爭議

籍貫爭議

十種記載

(一)《西湖遊覽志餘》云:錢塘羅貫中本者,南朝時人,編撰小說數十種。

(二)《續文獻通志》云:《水滸》羅貫中箸。字貫中,杭州人。

(三)《七修類稿》云:《三國》《宋江》二書乃杭州羅本貫中所編。

(四)《三國志傳》萬曆本署,東原羅道本編次。

(五)《三遂平妖傳》署:東原羅貫中編撰。

(六)《水滸志傳評林》署:中原貫中羅道本名卿父編輯。

(七)《水滸傳》署:中原羅貫中編輯。

(八)《說唐全傳》舊本署:廬陵羅本撰。

(九)《因樹屋書影》云:《水滸傳》相傳為洪武初越人羅貫中作。

(十)《錄鬼簿續編》云: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五種說法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五種說法分別為:杭州、廬陵、中原、東原、太原。最受關注的是杭州,東原、太原三說。  

杭州說:杭州地方學者趙寶峰的《趙寶峰文集》中所附(門人祭寶峰先生文)的名單中第十六位有個羅本的名字。杭人以此認為羅本即羅貫中,但羅貫中曾參加過許多地方的政治活動不能以其中的一個地方便認定其正式籍貫。杭州一說不能成立。  

東原說出於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蔣大器)先生,蔣大器認為在東原一代得書,把作者歸為東原。東原說不可信,不能成立。  

太原說,來自《續錄鬼簿》作者無名氏,經考證,作者為賈仲明。  

從羅貫中的作品在不同地點發現來分析,他曾走過許多地方,在各地留有足跡,從而造成對他籍貫有多種說法的原因之一。是一致的。當時,賈仲明提出“太原人”,太原範圍很大,是那洲、那縣人,賈仲明沒有提出。但是從羅氏最集中的河灣村所發現的家譜,神紙、護梁簽、墓穴、硯台、牌匾等,六大實證。可以說明羅貫中直屬當時歸太原管轄的祁縣。  

與施耐庵

化名“施耐庵”

2006年8月,在山東舉行的“羅貫中與《三國》、《水滸》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500位專家普遍認為,《水滸傳》在明初是禁書,不可能實名出版,羅貫中本身就是山東東平人,而施耐庵在歷史資料中卻查不到蹤跡。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很有可能託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羅貫中單獨署名,後期又發現施耐庵和羅貫中的聯合署名。

“施耐庵”倒著寫就是“俺乃是”,用山東口音說施耐庵,發音也是“實乃俺”,而根據當時許多作家撰書署名的習慣,“施耐庵-羅貫中”的潛台詞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羅貫中”。在結合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寫作特點後,部分專家們認為這兩本巨著是羅貫中運用了不同的作品採集方式撰寫而成的。  

師徒關係

紀連海並不認同《水滸傳》由羅貫中單獨著書的說法,他更認同流傳很廣的“施耐庵羅貫中為師徒關係”之說。他說,施耐庵和羅貫中是師生關係這一說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誌》和清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等書中。

王道生說:“每成一稿,必與門人校對,以正亥魚,其得力於羅貫中者為尤多。”胡應麟在談起《水滸傳》創作緣起時說施耐庵“得宋張叔夜擒賊招語一通,備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潤飾成此編。其門人羅本亦效之為《三國志演義》,絕淺陋可也。羅貫中姓羅名本字貫中。儘管歷史記載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證施耐庵、羅貫中同屬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長二三十歲,二人曾先後參加張士誠起義。有《錄鬼簿續編》介紹,羅貫中”樂府隱語,極為清新“,因此很多學者認為《水滸傳》中詩詞的摻入多為羅貫中所為,作為纂修者羅貫中又對《水滸傳》進行了修改,這樣與《三國演義》有部分情節相似也是正常現象。  

山西名人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女媧補天”的傳說便發生於此。堯、舜、禹三帝均在山西南部建都,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湧現出了諸多名人。  

十才子書

十才子書: 《三國演義》、《好逑傳》、《玉嬌梨》、《平山冷燕》、《水滸傳》、《西廂記》、《琵琶記》、《白圭志》、《斬鬼傳》、《駐春園小史》。

 書目朝代 作者題材
 《三國演義》元末明初 羅貫中 古典歷史章回體
《好逑傳》不詳 名教中人 愛情傳奇
《玉嬌梨》清代張勻愛情 傳奇
《平山冷燕》不詳 獲岸山人 愛情傳奇
《水滸傳》元代 施耐庵 農民起義
 《西廂記》元代 王實甫 愛情傳奇
 《琵琶記》元代 高則誠元雜劇
 《白圭志》不詳 崔象川 不詳
 《斬鬼記》清代 劉璋 神魔小說
《駐春園小史》清代無名氏不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