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反應

緊急反應-解釋為需要立即行動,不容拖延。[示例]緊急行動。

解釋

緊急
[拼音]jǐnjí
[解釋][urgent]需要立即行動,不容拖延。
[示例]緊急行動。
[相關詞]緊急狀態:非常緊張的形勢,一般指國家面臨戰爭的狀態。

反應
[拼音][fanying]
[解釋]1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度或行為。
2有機體受到體內或體外的刺激引起的相應的活動。

手術室緊急反應預案

一,大面積創傷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應急程式

1.接到通知之際做好迎接病人的一切準備工作。

2.患者進入手術室迅速開放靜脈通道快速補液、吸氧、備血,同時監測生命體徵及血氧飽和度。

3.通知麻醉師與有關科室的手術醫師立即到達。

4.做好一切搶救準備,備好搶救藥品及麻醉機,積極配合搶救。

5.準備手術所需的各種器械物品。

6.對於神志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護理、關心並安慰患者。

二,患者發生輸血反應時的應急程式

1.患者發生輸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換輸生理鹽水,遵醫囑給與抗過敏藥物。

2.情況嚴重者應通知立即停止手術,保留未輸完的血袋,已備檢驗。

3.病情緊急的患者準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配合麻醉醫生進行緊急救治,予氧氣吸入。

4.若是一般過敏反應,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並做好記錄,安慰患者,減少患者的焦慮。

5.按要求填寫輸血反應報告卡,上報輸血科

6.懷疑溶血等嚴重反應時,將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的血樣一起送輸血科。

7.加強病情觀察,做好搶救記錄。

三,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的應急措施

1.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時,應立即撤除所輸液體,重新更換液體和輸液器。

2.配合麻醉師進行處理。
@pagebreak@
3.情況嚴重者應立即通知醫生停止手術,就地搶救,必要時進行心肺復甦。

4.建立護理記錄,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徵、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

5.發生輸液反應時,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消毒物品供應中心、護理部和藥劑科。

6.保留輸液器和藥液分別送消毒供應中心和藥劑科,同時去相同批號的液體、輸液器和注射器分別送檢。

四,停電和突然停電的應急程式

1.接到停電通知後,立即做好停電準備。備好應急燈、手電等,如有搶救患者使用電動力機器時,需找代替的方法。

2.突然停電後,立即尋找搶救患者機器運轉的動力方法,維持搶救工作,並開啟應急燈照明等。

3.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平時應在機旁備有簡易呼吸器,以備突然停電,立即將呼吸機脫開,使用簡易呼吸器維持呼吸。

4.通過電話與電工組聯繫,查詢停電原因。

5.加強巡視病房,安撫患者,同時注意防火、防盜。

五,火災的應急程式

1.發現火情後立即呼叫周圍人員分別組織滅火,同時報告保衛處及上級領導,夜間電話通知院總值班。

2.根據火勢,使用現有的滅火器材和組織人員積極撲救。

3.發現火情無法撲滅,馬上撥打“119”報警,並告訴準確方位。

4.關好鄰近房間的門窗,以減慢火勢擴散速度。

5.將患者撤離疏散到安全地帶,穩定患者情緒,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6.儘可能切斷電源、撤除易燃易爆物品並搶救貴重儀器設備及重要科技資料。

組織患者撤離時,不要乘坐電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囑患者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儘可能以最低的姿勢或匍匐快速前進。

輸液的緊急反應處理

靜脈輸液本身就是“雙刃劍”,從正面理解,它因能夠迅速將藥物傳遞到患者體內,而在許多疾病的治療和重危病例搶救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反面理解,輸液一旦產生不良反應,後果又是十分嚴重的。因此,在患者接受輸液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密切觀察。
輸液反應可以在輸液開始的幾秒鐘發生,也可發生在輸液過程中的任何時間內,也有一些遲發的輸液反應會在輸液結束後一段時間內出現。多由藥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操作過程中造成污染、藥物配伍使用不當以及患者體制差異等原因造成。輸液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有胸悶心慌、臉色蒼白、皮疹、皮炎以及噁心嘔吐等異常反應,就要考慮到輸液反應的可能,一定要及時處理。
對於輸液反應應當積極搶救,爭分奪秒。首先立即停止輸液,保留靜脈通道,暫時予以生理鹽水替換,並觀察生命體徵等。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並按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保留剩餘溶液及輸液瓶等做細菌培養。如患者發生急性肺水腫,應立即停止輸液,使其端坐,兩腿下垂,給予高流量吸氧、鎮靜劑、強心藥等處理。引發靜脈炎患者應抬高患肢,局部熱敷或理療,如合併感染應根據醫囑用抗生素。空氣栓塞者應立即使病人取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血壓下降,有休克表現時應按抗休克搶救,迅速採取輸液、糾酸及套用血管活性藥等措施。過敏性休克治療持續相當長時間,患者生命體徵有所恢復,不意味著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還需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注意病情反覆。
可見,輸液治療本身的風險不容忽視,為減少風險,在輸液時應有目的地使用,病情可輸可不輸液的儘量不輸,並正確掌握輸入液體的種類、性質、速度等,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均可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其次,要注意液體和輸液器材是否來源正規,輸液前若發現瓶口鬆動、包裝破損或液體內有肉眼可看見的微粒或混濁、產氣等現象,決不能使用。在輸液過程中要嚴格無菌操作,儘量減少藥物配伍的種類和數量,加藥後若出現顏色、澄明度改變或出現渾濁、結晶等,應立即停用。

小兒輸液發熱緊急反應的處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男7例,女9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13歲,均在輸液過程中(輸入液體100~200mL之間)發生嚴重輸液反應。患兒突然畏寒,繼之寒戰,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皮膚發花,肢端發涼,持續數分鐘到30min不等。寒戰過後體溫迅速增高,39℃~40℃10例,41℃~41.5℃6例,抽搐4例,大小便失禁2例,呼吸困難、譫妄、血壓下降2例,有2例在同一天發生輸液反應。

1.2處理方法

發生熱源反應立即拔針,終止輸液,予氧氣吸入。病情嚴重者需要靜脈給藥,另換吊瓶及液體,根據具體情況對症處理。

1.2.1寒戰期給保溫處理,多用棉被或熱水袋,口服溫開水。肌注或靜脈滴注異丙嗪0.5~1mg/kg·次,以對抗組織胺對機體的影響、消除過敏症狀。反應如有發展趨勢,可靜點氫化可的松抗過敏、抗休克及免疫抑制作用以降低對熱源敏感性,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應激能力,減少有害因素的危害。對有微循環障礙者,可靜點山莨菪鹼0.3~1mg/kg·次,必要時可重複使用到病情好轉,減量或延長間隔時間。利用山莨菪鹼解除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並有降低體溫作用。

1.2.2發熱期小兒超高熱常表示病情危重,可導致驚厥腦水腫等併發症,應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搶救措施。一般採用物理降溫,用冷毛巾敷頭、溫水浴或置冰袋。口服布洛芬5~10mg/kg·次。採用上述措施體溫不降持續超高熱者,可用冬眠合劑(異丙嗪、氯丙嗪各0.5~1mg/kg·次)。重複使用氫化可的松。對煩躁不安的給安定0.3mg/kg·次,肌注或靜點。對休克、腦水腫、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兒採取相應的搶救措施。

2結果

10例患兒經上述緊急處理,經寒戰期,安全度過高熱期,體溫下降即進入恢復期。其餘6例超高熱患兒出現嚴重症狀,經糾正休克,控制心力衰竭、止驚、降低顱內壓等對症處理均轉危為安。搶救成功率100%。但患兒發病均有不同程度加重,身體恢復一般在一周以上。

 靜脈給藥是兒科臨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給藥方法,然而因輸液所致的不良反應時有發生。如:輸液發熱反應、血栓性靜脈炎、過敏反應、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其中以輸液發熱反應(簡稱輸液反應)最為常見。小兒輸液過程中,發生熱源反應,嚴重者常出現超高熱、昏迷、休克以及心、腎、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