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國防

網路國防

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和多媒體的爆炸性發展,深入滲透到家庭和文化之中,其速度遠遠超過了兩次工業革命時期。網際網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衝破傳統地域界限的新的活動空間,人們在這個空間裡逐漸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社會規範和思想意識,並創造出新的網路空間和文化。金融、商貿、交通、通信、軍事……隨著計算機網路逐漸滲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機構不得不重新布局以與技術的發展保持一致,國家的整個民用和軍用基礎設施都越來越依賴於網路,網路也因此成為一國賴以正常運轉的“神經系統”。一旦出現漏洞,事關國計民生的許多重要系統都將陷入癱瘓的狀態,國家安全也岌岌可危。人類以什麼方式生產,就會以什麼方式作戰。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斷言:工業時代的戰略戰是核戰爭,資訊時代的戰略戰主要是網路戰。網路國防就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背景下,通過組建專業網路軍隊,用不斷變革的高科技信息手段保衛國家利益和主權的防衛體系。

世界背景

2010年1月,法國海軍內部計算機系統的一台電腦受病毒入侵,迅速擴散到整個網路,一度不能啟動,海軍全部戰鬥機也因無法“下載飛行指令”而停飛兩天。僅僅是法國海軍內部計算機系統的時鐘停擺,法國的國家安全就出現了一個偌大的“黑洞”。如果是一個國家某一系統或領域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出現問題或癱瘓,這種損失和危害將是令人不寒而慄的和不可想像的。

美軍網路戰司令部宣布成立後,已於2010年10月開始全面運作。圖為美空軍網路戰司令部工作場景。美軍網路戰司令部宣布成立後,已於2010年10月開始全面運作。圖為美空軍網路戰司令部工作場景。

同樣,美國也曾多次發生網路系統失靈導致的通訊癱瘓、基礎設施損壞、大範圍停電、船隻停航的重大事故。1990年,全美最大的電話公司AT&T因為控制交換機軟體中的一個程式設計小問題,所有長途電話暫停9個小時之久。1992年,美聯邦航空管理局的一條光纜被無意挖斷,造成其所屬的4個主要空中交通管制中心關閉35個小時。1996年,世界最大的計算機信息服務網路公司——美國在線上公司,在正常維護期間因更換一新的軟體後發生故障,造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服務中斷事件,使包括企業在內的600多萬用戶中斷了19個小時的電子郵件、網際網路接入和各種服務,有的企業為此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2008年8月爆發的俄羅斯與喬治亞軍事衝突中,俄羅斯在出兵喬治亞前,就對喬治亞政府網站進行了協同攻擊,導致網際網路伺服器因流量過大而癱瘓。這是第一次與現實戰爭同時發生的網路攻擊。幸運的是,喬治亞是全球網際網路依賴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這次網路攻擊的結果只是造成了不便,而非電力供應中斷或金融混亂。但如果發生衝突的是兩個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其後果恐怕不亞於用核彈直接轟炸一個國家的重要設施,甚至更為嚴重。
一個國家網路建設越發達,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越高,受到網路攻擊的威脅也越大,往往是在最強的網路優勢中相伴著最脆弱的環節。

美國動作

2010年4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宣布對2010年國防預算項目進行大規模調整,其中包括削減飛彈防禦系統費用、停產F-22戰機等。(美軍叫停F-22戰機生產加大投資造間諜衛星)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特彆強調了增加網路專家的編制,加強網路戰部隊的建設,凸顯其對網路安全防護特別是網路進攻能力的重視。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正在全美廣攬黑客高手:不是把他們送上法庭,而是希望這些人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保衛國家安全的排頭兵。

每年都會有大批神秘黑客趕赴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黑客盛會。圖為2009年黑客大會現場。每年都會有大批神秘黑客趕赴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黑客盛會。圖為2009年黑客大會現場。

白宮官員說,歐巴馬2009年2月下令展開的美國網路安全調查工作已經完成,評估報告於17日提交總統審閱。據悉,這份評估報告回答的問題包括,聯邦政府在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中應扮演什麼角色,各部門應通過何種途徑更好地管理與保護網路系統,政府機構應如何防止出現技術漏洞並迅速報告網路攻擊等。
美軍原有的網路作戰集中在情報蒐集以及防衛其網路系統不受黑客攻擊上。然而,日益頻繁的黑客襲擊引起了美國軍方密切關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在一份報告中,將網路攻擊描述為“潛在國家安全威脅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聯社援引一些美國官員的話報導說,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國防部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時常遭受黑客“連續攻擊”,其中有些攻擊只是騷擾,而另一些則試圖竊取國家機密或摧毀整個數據系統。
為保護網路安全,美國國土安全部上月通過一家網路技術服務公司發布廣告,計畫招募網路高手,協助保衛網路安全。國土安全部在招聘啟事中提出,申請者應能“像惡意攻擊者那樣思考”,同時掌握黑客的常用技術,熟悉網路運行原理並能迅速判斷政府網路系統的“薄弱之處”。
國防部長蓋茨2010年4月6日在國防預算案中提出,五角大樓打算投入資金,加大網路專業人員培訓力度。到2011年,國防部網路技術專家人數將從80人提高到250人。

概念升級

網際網路緣起於美國,美國也是最早關注網路安全問題的國家。上世紀90年代,美軍就率先提出網路戰概念,並開始進行網路戰的研究與實踐,以奪取未來信息戰主動權。2002年,美國總統布希簽署“國家安全第16號總統令”,要求美國國防部牽頭制定網路戰戰略,開始從戰略高度研究網路戰。2003年,美國公布了《確保網路空間安全的國家戰略》,對未來國家安全戰略指導和網路安全管理機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歐巴馬政府執政以來,美軍的網路戰略呈現加速推進之勢。2009年4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宣布新年度國防開支預算時,宣布包括停產F-22戰機等一系列的縮減開支計畫,使美國軍購進入“陰霾時期”;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網路戰方面,他們卻特彆強調要增加網路專家的編制,加強網路戰部隊的建設。同年6月,蓋茨正式下令組建網路司令部,以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路安全和開展網路戰等與電腦網路有關的軍事行動。
2010年5月,美國高調宣布網路司令部成立,並於11月正式投入運轉。據評估,目前美軍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戰專家,5-7萬名士兵涉足網路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軍的網戰部隊人數應該在8.87萬人左右。這意味著美軍網路戰部隊人數已經相當於7個美軍最精銳的101空降師的兵力。
為了提高美軍的網路戰能力,美軍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0年舉行了三次“網路風暴”系列演習。尤其是“網路風暴Ⅲ”演習,是美軍網路司令部成立後進行的首次跨部門大型演習,模擬了“一些關鍵基礎設施遭受大型網路攻擊”的情景,模擬事件的想定竟然多達1500起以上。
2011年5月16日,美國更是將其網路戰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公布了一份題為《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的檔案。這份檔案稱美國將通過多邊和雙邊合作確立新的國際行為準則,加強網路防禦的能力,減少針對美國政府、企業,尤其是對軍方網路的入侵。在這份檔案中,美國高調宣布“網路攻擊就是戰爭”,表示如果網路攻擊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將不惜動用軍事力量。美國保留一切回應重大網路攻擊的所有必要方式,包括外交、信息技術、軍事和經濟手段。

五大支柱

美國的這份《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真是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味道,一時間輿論譁然。國際媒體紛紛做出評論,指責美國在網際網路上的“霸權主義”。但是美國從來不會打沒有準備的戰爭,其實在《網路空間國際戰略》之前,美國於2011年2月15日還曾出台一份檔案——《國防網路安全戰略》,該戰略是美軍網路司令部成立以來出台的第一份總綱式檔案,鮮明提出了以五大支柱全面推升網路國防和美軍網路戰能力:
一是將網路空間看作與陸海空天一樣重要的作戰領域。早在2005年,美國國防部已明確將網路空間與陸、海、空、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第5空間。2009年,美軍更是提出:“21世紀掌握制網路權與19世紀掌握制海權、20世紀掌握制空權一樣具有決定意義。”
二是採用主動的網路防禦措施和其他新型防禦方法。美國網路司令部強調,必須發展出有效的探測、監控、攻擊能力,積極探討“跨境先發制人”的可行性。所謂“跨境先發制人”,即在偵測到對方計算機里有針對美國的間諜軟體時主動出擊並刪除之;或以癱瘓對方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為籌碼,威懾並遏制對方可能對美國發動的攻擊。
三是在國家網路安全戰略上,與政府機構和私營部門進行協作。美軍專家認為,應對網路威脅要靠團隊合作來解決,在美國舉行的“網路風暴”系列演習中,均有地方政府甚至企業集團參與其中。在“網路風暴Ⅲ”演習中,參演的數千名網路安全專家,來自美國的11個州、60家私營企業,涉及金融、化學、通信、水利、防務、信息技術、核能、交通和水資源行業。
四是加強與國際夥伴的聯繫。網路戰既是真實的戰爭,又是西方大國推行所謂“顏色革命”這一新冷戰的重要工具。2010年9月,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林恩三世指出,北約盟國應該建立一個與跨大西洋聯盟相重合的“網路盾牌”,並將這一“數字盾牌”和自冷戰時期沿襲下來的北約“核盾牌”相提並論。
五是招募一支網路安全隊伍。1993年,美國國防大學率先成立了旨在培養信息戰人才的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首批16名學員被稱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戰士。2005年,美國防部建立專門的“黑客部隊”,並組建了世界第一支具有實戰意義的網路信息戰部隊,其中一個重要的作戰手段就是利用間諜軟體對別國網路系統進行控制。

搶占制高點

美國接連出台的網際網路政策檔案凸顯“兩手戰略”,一方面以所謂“網路自由”作為其全球外交的重要輔助手段,繼續在西亞北非等地政治風波中呼風喚雨;另一方面以“網路安全”為由積極研發網路戰技術裝備、發展新型網路戰武器,用以打壓競爭對手、維護自身安全。
目前,在“太空網際網路路由”計畫的關鍵技術上,美國已開發出太空路由器技術。其目標是將IP路由器安裝到地球同步衛星或相關太空飛行器上,使網際網路能力延展到太空。“太空網際網路路由”可以規避地面光纖網路帶來的諸多問題,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網際網路的無縫連結、安全聯通。去年1月,該計畫的首個網際網路路由器通過了在軌驗證,表明美國已初步具備經由太空的網際網路信息傳輸能力。
在積極研發網路防禦技術的同時,美國還在同步研發新型網路進攻武器。有報導說,美軍研製出的網路武器已達2000多種。還有報導稱,美國國防部已制定了一份網路武器和工具清單,這份清單將網路武器的使用分為全球、區域和敵對地區3個等級,為美國如何開展網路戰爭提供了依據。實際上,美國已將部分網路戰爭武器投入使用。

伊朗核設施在“震網”病毒襲擊中損失有多大,至今仍是一個謎。圖為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的技術人員正在工作。伊朗核設施在“震網”病毒襲擊中損失有多大,至今仍是一個謎。圖為伊朗布希爾核電站的技術人員正在工作。

2010年為了使伊朗核設施癱瘓,美國就向伊朗相關計算機系統植入了“Stuxnet(震網)”病毒。儘管美國官方對此不予承認,但許多信息專家對此深信不疑。
美軍加緊搶占網路軍事制高點,又一次將網路戰推到了“風口浪尖”。

美國人的行動也在提示中國人:為了維護國家的網路空間安全,必須加緊“網路國防”建設,組建網路藍軍,加快“網路強軍”步伐,大力提升網路空間作戰能力。

目前,我國雖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網路大國,但網路安全防護方面還很薄弱。為此,必須加快網路空間作戰技術和裝備建設,著手建立“網防”機制,強化“網防”力量,推進我國“網防”建設,全面提高我軍保衛“網路邊疆”的能力,牢牢掌握網路空間安全的話語權、主動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