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

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

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學名:Pitta sordida cucullata ),是雀形目八色鶇科的鳥類,體長約18厘米。體型圓胖,尾短,腿長。頭黑,上體綠色,兩翼深色而具白色斑紋,頭頂至後枕深褐,胸及腹部蘋果綠,臀亮紅。飛行時易見。叫聲簡單是重複的雙哨音“pih-pih“,間隔極短。在森林底層活動,翻揀樹葉及朽木以尋找無脊椎動物為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北麓,印度,緬甸,中國雲南,越南,孟加拉國,泰國,寮國和高棉。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
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
【拉丁學名】Pittacucullata
【命名時間】Hartlaub,1843
【英文名稱】HoodedPitta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八色鶇科八色鶇屬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寧夏六盤山),喜馬拉雅山東南麓,尼泊爾,不丹,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尼科巴群島,蘇門答臘

外形特徵

綠胸八色鶇雲南亞種體長為16~18厘米,體重50~59克。虹膜茶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腳褐灰色。它的前額至後枕部亮栗褐色,額部稍綴黑色;眼先及細狹的眉紋、眼圈、頰、耳羽、頦、喉和頸項概為黑色、後頸部尤為黑亮。背部及肩羽、飛羽的表面為亮油綠色,初級飛羽具大形的白色翼斑。胸部、腹部和兩脅淡草綠色,渲染藍色,與藍翅八色鶇和馬來八色鶇有明顯的不同。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猩紅色,上腹部中央羽毛縣黑色塊斑。雌鳥羽色與雄鳥相似。

生活習性

綠胸八色鶇主要棲息在海拔700-1300米的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中,多見在林下陰濕處和水邊活動覓食。尤其是疏林、灌叢、次生林和小樹叢中,有時也出現於村邊樹林和灌叢中。多單獨活動,有時亦見2~3隻一起。常在潮濕的地面落葉屋中扒開落葉,頻頻用腳翻轉地上的枯枝落葉,尋找食物。以鞘翅目鍬甲科及象甲科昆蟲、鱗翅目幼蟲、膜翅目螞蟻、蚯蚓、白蟻,以及種子和果實等動物性食物為食。重複的雙哨音“pih-pih“,間隔極短。

生長繁殖

繁殖在海拔1500米下的熱帶雨林中,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地上或樹枝堆中,修建的巢較為粗糙,主要用細枝、竹葉、樹葉、細枝、枯草、苔蘚、地衣、草莖和根構成,巢口多開在近地端處,一般多有落葉或其他碎片等隱蔽物將巢掩埋。在由竹子為主的地區,建巢的是主要構材中竹葉就占了很大比例。每窩產卵3~6枚,顏色從淡紅色、暗紫色或白色有所不同。卵的大小為28~23mmx22.5~19.6mm,平均27mmx21mm。雌雄共同建巢、孵化和餵雛的。孵化持續約17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