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雞

綠水雞

綠水雞(學名:Gallinula mortierii )中型涉禽。全體大致灰黑色。嘴黃綠色,善於快速步行,偶爾也會進行短距離的飛行。常棲息於沼澤,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也常在田裡的秧叢中和谷茬上活動,故名。性膽小,夜行性,以植物嫩芽、種子、昆蟲、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動物為食。分布於澳大利亞。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綠水雞
綠水雞綠水雞

拉丁學名:Gallinulamortierii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鶴形目
科:秧雞科
屬:黑水雞屬
命名者及時間:DuBus,1840
英文名稱:TasmanianNativehen
英文名稱:TasmanianNative-hen

外形特徵

綠水雞體長43-51厘米,是一種中型涉禽。背羽和翅膀棕色,翅尖夾白色羽毛。腹部青色,嘴長度適中,
綠水雞(分布圖)綠水雞(分布圖)
鼻孔狹
綠水雞綠水雞
長;頭具額甲,後緣圓鈍;嘴和額甲色彩鮮艷。翅圓形,第2枚初級飛羽最長,或第2枚和第3枚初級飛羽等長,第1枚約與第5枚或第6枚等長。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長,中趾不連爪約與跗跖等長。趾具狹窄的直緣膜或蹼。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紐西蘭

生活習性

棲息在有挺水植物的淡水濕地、水域附近的蘆葦叢、灌木叢、草叢、沼澤和稻田中。不耐寒,一般不在鹹水中生活,喜歡有樹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歡很開闊的場所。善於游泳和潛水,受驚時可潛入水底隱藏,
綠水雞綠水雞
用腳抓住植物經久不出,呼吸時在水面露出鼻孔。不善飛翔,飛行緩慢,飛行時頭頸和腿均伸直,飛行不遠即落下潛入草叢中。非繁殖期有群聚現象。雜食性,食譜中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次之。有小螺螄、蚊子、小魚、小蛙、飛蝗和蟋蟀甲蟲和植物的莖、葉及草籽。如水稗、葎草、薄荷、藜、浮萍、水藻、狗尾草、馬唐以及稻和蘆葦等。

生長繁殖

在溫暖的地區4—9月繁殖,1年產2窩卵;在北方4—7月繁殖,1年產1窩卵。1歲可開始繁殖。單配製,有領域性,有時配對關係可維持數年。但也有1雌2雄建立家庭,或2雌、多雌與1雄合作建巢的記錄。兩性共同營巢,巢築在草叢或蘆葦叢中,用細枝、蘆葦或薹草建成碟形或杯形巢,高出水面或漂於水面,偶爾也把巢建在灌叢中或樹上。
..

巢的大小:外徑24—30cm,內徑14—15cm,巢高18—20cm,巢深3—7cm。每天產1枚卵,每窩可產5—8枚卵,若多於13—14枚可能有2隻雌鳥產卵,如卵丟失可以補產。卵呈橢圓形,白色或乳白色,帶有紅褐色斑點。兩性輪流孵卵,但雌鳥孵卵時間長。雛鳥為早成鳥,全身被黑色絨羽,在巢內停留1—2天,3日齡可游泳,8日齡可潛水。雌雄共同餵養照顧雛鳥,有時前窩產的未成年鳥和同窩內的其他成鳥也參與照顧雛鳥。21—25日齡可自行覓食,45—50日齡長出飛羽,72日齡可獨立生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