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經濟資本管理基於資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具有效益約束和風險約束的雙效應,不僅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管理水平,而且通過發揮經濟資本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預算管理、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作用,推動中國商業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變。從長遠看,推行經濟資本管理將對商業銀行和銀行監管當局產生重大的深遠影響。

體系套用

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經濟資本管理基於資本的兩個特徵而建立:資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須將有限的資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銀行價值的環節;資本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須強調對資本的回報,也即對股東實現價值創造,並充分考慮資本所承擔的風險,實現收益與風險和成本的統一。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經濟資本的計量,二是經濟資本的預算分配製度,三是以經濟增加值(eva)和經風險因素調整的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制度。

1、經濟資本的計量

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衡量,非預期損失是指銀行實際損失超過平均損失以上的損失,是對預期損失的偏離-標準偏離。經濟資本從數量上等同於非預期損失,應覆蓋商業銀行的全部風險。

普華永道對全球銀行業的調查表明,信用風險占到商業銀行風險總量的65%,除此之外,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也是商業銀行面臨和關注的主要風險,《新資本協定》關於銀行資本必須覆蓋上述三類風險的規定即印證了這一觀點,因此,雖然經濟資本應覆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但在實踐中主要是對此三類風險的計量。

(1)信用風險的計量。計量信用風險時,主要考慮違約機率(pd)、違約損失率(lgd)、風險敞口(ead)和期限(m)等風險因子。此外,還應考慮信用資產的相關性以及風險集中度。目前流行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主要有creditmetrics信貸組合模型、穆迪kmvedfs信貸組合模型、csfpcreditrisk模型、麥肯錫cpv信貸組合模型,以及《新資本協定》規定的irb(內部評級法)模型等。

銀監會對國有商業銀行經濟資本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表明,中國商業銀行大多是在參照《辦法》規定的基礎上,以資本充足率8%為基準,根據各類業務的歷史風險狀況和本行的經營發展戰略,採取內部係數法計量信用風險。比如,《辦法》規定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是50%,有的行對此類貸款的經濟資本係數則設定為4%(即為資本充足率8%的50%,等同於50%的風險權重);對某些屬於鼓勵發展類業務,商業銀行則設定較低的經濟資本係數,使之相對應的風險權重低於《辦法》規定的風險權重,比如《辦法》規定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權重為100%,而有的行對銀行承兌匯票的經濟資本係數為3%,相當於風險權重為37。5%,充分地體現出了商業銀行對此類業務的鼓勵導向。

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2)市場風險的計量。var(風險價值)是計量市場風險最常用的技術,它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給定的置信水平下,因利率、匯率等市場要素髮生變化而可能對某項資金頭寸、資產組合或機構造成的潛在最大損失。目前常用的var模型技術主要有方差—協方差法、歷史模擬法和蒙特卡羅法

市場風險經濟資本=var*乘數因子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計量市場風險的常用技術有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匯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少數商業銀行(如建行)運用var計量市場風險。

(3)操作風險的計量。相對於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量化更為困難,這是因為一是現有的數據不足,二是模型構造存在技術困難,三是在計量操作風險時極易因難以與其他風險區分而重複計算。目前,對操作風險一般採取簡單的係數法,即根據歷史年度發生的損失數據,將商業銀行的業務按照操作風險的程度分配不同的風險權重,乘以該類業務的餘額。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計量操作風險的常用模式是:

操作風險經濟資本=前三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的平均值*設定係數

2、經濟資本的預算分配

經濟資本的配置區分為對存量風險資產的經濟資本配置和對增量風險資產的經濟資本配置,前者考慮的是對資產組合所面臨的未預期風險的抵禦,後者則是通過對不同的產品、部門和區域設定不同的經濟資本係數來傳導總行的經營發展戰略。商業銀行在制定經濟資本預算計畫時,重點是對增量經濟資本的配置。

從中國目前實施經濟資本管理的經驗看,商業銀行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經濟資本,年初根據資金交易風險控制計畫和財務收支計畫計算並分配。對信用風險的經濟資本,建行採用增量配置法,通過三個環節完成:首先,由總行年初根據全行發展規劃和資本補充計畫,明確資本充足率目標,提出全行的經濟資本總量和增量控制目標,對分行進行初次分配;其次,總行根據各分行反饋的情況,在總行各業務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平衡分配;最後,總行根據戰略性經營目標,對信用風險經濟資本增量的一定百分比進行戰略性分配。

3、以eva和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

以eva和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引入了資本的成本概念,更真實地反映了商業銀行的利潤,克服了商業銀行傳統的績效考核以利潤的絕對額為指標的缺陷,有利於商業銀行的經營者更清醒地權衡經營風險及其回報,從而做出更符合商業銀行實際利益的決策。

絕對量指標:eva=經風險調整後稅後淨利潤-經濟資本*資本期望回報率=(經濟資本回報率-資本期望回報率)*經濟資本

相對比率指標:raroc=經風險調整後稅後淨利潤/經濟資本=(淨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投資收益-運營成本-預期損失準備支出-稅項)

中國實施經濟資本管理的商業銀行對分支機構的績效考核已逐步採用eva和raroc概念,只是對具體參數的設定(比如對經濟資本的期望回報率)各行略有不同。建行等在經濟資本管理實施方面走得更快的商業銀行,已嘗試將raroc技術套用到具體產品的定價決策。隨著中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能力的提升,經濟資本管理將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對銀行的影響

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1、強化資本約束意識

經濟資本管理強調了資本的有限性和高成本性,隨著外部監管部門資本充足率監管力度的加強和股東對資本回報要求的提高,商業銀行在經營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到資產擴張的速度、業務發展的規模以及所帶來的收益,還要充分考慮到由此而帶來的風險及其資本占用,將收益與風險和成本相統一。資本約束意識的增強將有力地扭轉中國商業銀行傳統的重規模輕管理的經營思想,促使商業銀行將經營管理的重心放在轉變經營管理方式,最佳化資產結構和業務結構,提高經營效益之上。

2、培養全面風險管理意識,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商業銀行需要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進行合理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經濟資本強調的是對銀行所承擔的所有風險(而不僅僅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大風險—信用風險)所可能帶來的非預期損失的抵禦和彌補,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可以強化商業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同時,經濟資本管理要求對各類風險進行精確的計量,並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適合自己的風險計量技術和模型,將促進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

3、準確計量各項業務的成本,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中國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存在突出的制度性缺陷:

一是以利潤、資產規模的絕對量考核為主,忽視資本占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片面追求賬面利潤和資產規模而漠視潛在風險的短期行為;

二是現行的績效考核評級體系未充分考慮到風險因素,經營收益未經風險調整;

三是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以橫向為主,無法具體量化具體產品和業務條線的經營績效,難以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持。

經濟資本管理克服了上述缺陷:eva強調了資本占用的成本,有助於商業銀行尤其是其分支機構樹立成本意識;raroc強調的是經過風險調整後的資本回報,並扣除了為預期風險所計提的專項準備金,更真實地反映了利潤和資本回報率;同時,raroc技術還可以衡量具體的交易和賬戶,有助於真實反映各項業務給銀行所創造的價值。

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4、提高商業銀行科學決策和產品定價能力

raroc技術通過對具體產品、業務和區域的經濟資本回報率的量化,為商業銀行在制定經營發展戰略時提供支持。比如,根據歷史數據判斷某項業務的經濟資本回報率較高,商業銀行在編制經營計畫和經濟資本預算時,可以通過資源配置、係數設定等方式,向全行傳達總行對於此類業務的傾斜支持導向。

同時,raroc技術強調了風險因素,商業銀行在為產品定價時,可以通過raroc技術推算出該項產品在什麼價格水平才能達到預期的回報率,從而促進商業銀行自主風險定價水平的提升。

5、推進金融改革深入開展,進一步推動國有商業銀行增強獨立的市場主體意識

經濟資本管理強化了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約束意識和成本意識,使過去因具有國家信用而忽視資本充足的國有商業銀行深刻地認識到,資本是稀缺的和有成本的。隨著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著監管當局越來越嚴格的資本約束和市場越來越高的資本回報要求,這將督促國有商業銀行切實轉變經營理念,增強獨立市場主體意識,推動股份制改革深入開展,真正將國有商業銀行建設成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6。經濟資本具有風險約束和效益約束的雙效應,有助於激勵商業銀行改進經營管理

經濟資本不僅要抵禦非預期損失,而且還在經營管理和資源配置中居於核心地位:不僅可以衡量一家銀行的整體抗風險能力,而且還可以成為評價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或業務條線經營績效的標尺;將收益與風險、成本結合起來,有助於商業銀行根據實際承擔的風險為產品合理定價;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改進風險管理技術,積極開發內部計量模型,完善資本管理,從而更科學地保持合適的資本持有量,激勵商業銀行改進資本管理。

對監管當局的影響

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1、促進監管當局對經濟資本與監管資本區別的認識

在實施經濟資本管理的過程中,銀行監管當局有必要,並且會逐步認識到監管資本和經濟資本之間的不同:

(1)經濟資本是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承擔的實際風險計算出來的資本,是一種應有“虛擬資本”,在數量上等於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非預期損失額;監管資本是監管當局要求商業銀行持有的最低資本,屬於“法定資本”,是一種實有的資本。從風險的角度說,經濟資本代表的是風險,越小越好;監管資本則是抵禦風險的屏障,越多越好。經濟資本是從商業銀行的視角看資本,而監管資本則是從監管當局的視角看資本。

(2)經濟資本具有更好的風險敏感性。監管資本是監管當局基於整個銀行業的風險狀況而劃定的粗線條的最低資本充足要求,在統一的資本充足要求下,既可能出現資本充足率達到法定要求而仍不足以覆蓋風險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對資產狀況良好的銀行的過高的資本充足約束。與監管資本相比較,經濟資本更好地反映了特定商業銀行的實際風險狀況及資本真實需求,因而對商業銀行的風險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3)經濟資本覆蓋的風險範圍更廣。根據《新資本協定》規定,監管資本主要是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而中國《辦法》規定監管資本主要是抵禦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由此可見,監管資本覆蓋的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而非全部風險。普華永道的研究表明,經濟資本管理覆蓋的風險範圍更為寬廣,不僅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還包括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

2、推動監管當局加強在風險計量、資本充足監管等方面能力建設

《辦法》是中國監管當局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能力和監管水平的實際情況,全面借鑑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定和即將出台的巴塞爾《新資本協定》制定而成,但是在風險敏感度、資本標準及計量等方面與《新資本協定》仍有一定的差距,對商業銀行的分類也是粗線條的。與《辦法》規定相比,經濟資本管理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適合自己的風險和資本計量模型,從長遠看,與《新資本協定》的內部評級法的發展方向趨同。隨著中國商業銀行及監管當局資本管理和監管水平的提高,經濟資本將在中國商業銀行中得到更廣泛的套用,這就對監管當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監管當局加強對資本計量和資本充足監管技術等方面的跟蹤、學習,提升相應的監管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