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本流

成本流是指公司將整個業務流程的成本加以一體化,並象管理單一成本的流動那樣管理整個業務流程所發生的費用支出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實質上是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詳細

理大師彼得·F·德魯克的觀點,管理經濟成本流是美國人的發明。該方法是通用汽車公司的締造者威廉·杜蘭特創造的。在1908年,杜蘭特就開始購買小的、但經營非常成功的汽車製造公司,如別克(Buick)、卡迪拉克(Cadillac)、雪夫萊(Chevrolet),將它們併入通用公司。1916年,杜蘭特建立了聯合汽車公司的子公司,專門收購經營成功的、小規模的汽車零配件製造公司,如德爾科(Delco),以後他又收購了20多家零配件供應公司。從一開始他就將零配件製造商、組裝商組合進一個新的汽車製造業模式中,從而象管理單一成本流那樣管理整個公司的業務流程。這一種方法被稱為杜蘭特模式。以後該方法不斷為其他公司所採用,並加以改造和創新。西爾斯-羅巴克(Sears,Roebuck and Company)是最早模仿杜蘭特模式的公司。20世紀20年代,該公司與他的供貨商簽定了長期契約,這使得西爾斯可以像設計自己的產品一樣與供應商協調,並且掌握和管理著整個成本流。西爾斯因此獲得了幾十年的競爭優勢。後來馬克斯-司潘斯爾(Marks & Spencer)、豐田等公司也紛紛效仿並取得了較大的成功。80年代以來沃爾瑪公司(Wal-Mart Stores)也成功地套用了該方法。它們允許供貨商將存貨置於連鎖店的貨架上,以降低供貨商的倉儲成本,從而使該店的實際成本僅相當於傳統零售業的1/3。

發展與運用

以後該方法不斷為其他公司所採用,並加以改造和創新。西爾斯-羅巴克(Sears,Roebuck and Company)是最早模仿杜蘭特模式的公司。20世紀20年代,該公司與他的供貨商簽定了長期契約,這使得西爾斯可以像設計自己的產品一樣與供應商協調,並且掌握和管理著整個成本流。西爾斯因此獲得了幾十年的競爭優勢。
20世紀30年代初,倫敦的馬莎百貨複製了西爾斯的模式,並取得相同的成效。並取得相同的成效。20年後,以豐田為首的日本企業研究和複製了西爾斯和馬莎百貨的模式。隨後在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調整了這種模式,允許供應商直接在商店的貨架上存放產品,,以降低供貨商的倉儲成本,從而使該店的實際成本僅相當於傳統零售業的 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