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絮片

宋代用絮片製成的“紙帳”、“紙衣”、“紙被”。 《澠水燕談錄》記載:貧苦的深山居民“常以紙為衣”。 製作技術傳到日本,日本的民間用來做“寒衣”,別稱“防寒紙”。

用絲纖維不經紡織加工而製成的薄片。清代段玉裁在注《說文》時指出:“按造紙�P於漂絮,其初絲絮為之,以G薦而成之。”就是說造紙開始於漂絮,繅絲下腳、繭衣、薄皮、雙宮繭的亂絲等煮後漂洗,然後進行打擊,置於竹簾上曬乾。在竹簾上殘留的絲絮渣片,就是漂絮的副產品,類似後世的絲棉紙。這類早已問世,到了漢代才正式命名為紙。是紙的前身。唐代用絮片製成鎧甲。宋代用絮片製成的“紙帳”、“紙衣”、“紙被”。《澠水燕談錄》記載:貧苦的深山居民“常以紙為衣”。宋陸游詩云:“紙被圍身度雪天,百年狐腋暖於綿。” 製作技術傳到日本,日本的民間用來做“寒衣”,別稱“防寒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