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前身為著名化學家盧嘉錫院士創建的福州結構化學開放實驗室,是198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建立的開放實驗室之一,1992年2月經國家計委批准,開始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994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實驗室以“實驗與理論、化學與物理(以及其它非化學學科)、結構與性能、靜態與動態、基礎與套用”五重雙結合的科學方法,開展現代結構化學研究方法在新功能材料探索中的套用,合理合成新型化合物,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新型化合物的分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巨觀性能之間的關係規律,探索其套用前景,引領國內外功能材料的結構化學學科發展,成為國內外結構化學基礎研究創新平台。

簡介

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前身為著名化學家盧嘉錫院士創建的福州結構化學開放實驗室,是198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建立的開放實驗室之一,1992年2月經國家計委批准,開始籌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994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姚建年院士任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會由結構化學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15人組成,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萬惠霖院士任實驗室第一屆專家委員會主任,專家委員會由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郭國聰研究員任實驗室主任,蘇偉平研究員任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2人,其中研究員35名。
實驗室以“實驗與理論、化學與物理(以及其它非化學學科)、結構與性能、靜態與動態、基礎與套用”五重雙結合的科學方法,開展現代結構化學研究方法在新功能材料探索中的套用,合理合成新型化合物,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新型化合物的分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巨觀性能之間的關係規律,探索其套用前景,引領國內外功能材料的結構化學學科發展,成為國內外結構化學基礎研究創新平台。
實驗室認真執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以“團結、求實、創新、奉獻”的精神指導實驗室的日常研究工作。在科研工作、隊伍建設、對外開放、人才培養以及學術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在1995、1999、2004、2009年國家對化學類國家重點、部門開放實驗室的評估中均被評為良好實驗室,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研究方向

實驗室瞄準國家目標,以結構化學研究為方向,開展現代結構化學研究方法在新功能材料探索中的套用,合理合成新型化合物,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新型化合物的分子和電子結構及與巨觀性能之間的關係,探索其套用前景,為新材料的研製提供不竭的創新源泉。 
主要研究內容:
1. 原子團簇化學
2. 功能化合物的分子設計
3. 納米材料的結構化學
4. 無機-有機雜化材料及超分子化學
5. 結構敏感材料的基礎研究
6. 重要生物過程中的結構化學
7. 催化過程中的結構化學

研究成果

近五年來,福建物構所共承擔973、863科技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基金創新群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中科院重大/重要方向項目、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省部級各類重要科研計畫項目約上百項。共有二十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熱點論文科學鑑賞力指數在化學領域居全國的第3位。1998-2007年SCI累計被引用論文篇次位居全國科研機構第10位,SCI收錄論文數連續五年、SCI被引用論文篇數連續四年名列全國科研機構前十位。2007年福建物構所入選“全國企事業智慧財產權示範創建單位”,是中科院4家、福建省2家入選單位之一。
多項科研成果實現技術轉移,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制乙二醇”技術已在內蒙古通遼市建設實現技術轉化,目前首套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示範裝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的實施對於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解決我國乙二醇的巨大供需矛盾有著重要意義;“全固態綠光雷射系統及模組化晶體器件研發”科研成果主要瞄準我國光電子產業發展戰略需求,著力提升光電子產業技術自主創新水平,通過實時互動的創新研發模式,對晶體材料和雷射技術工程化及產業化中的關鍵、共性技術進行攻關,取得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成果。該成果已在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成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