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

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

短篇小說。作家王蒙作。1956年發表。通過一個區委組織部對通華麻袋廠廠長王清泉所犯錯誤的處理,敏銳地揭露了組織部門存在的官僚主義等消極因素。塑造了林震與劉世吾兩個互相對立的人物形象,歌頌了青年人追求真理,干預生活的精神。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

王蒙王蒙
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樂觀向上、激情充沛,成為當代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始終保持創作活力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內容提要

三月,國小教師林震到區委組織部報到。在這裡碰到了以前認識的趙慧文,他很高興第一天就遇到了熟人。他興奮地走進組織部第一副部長的辦公室,劉世吾熱情而得體地接待了他,在嚴肅地講述了一番組織工作的重要性之後,分配了他的工作。
具體指導林震工作的是工廠建黨組組長韓常新。此人身材高大,衣著整潔,平時誇誇其談,且能迅速提高到原則上去分析問題和教訓別人,給人一種比領導幹部還像領導幹部的印象。
上班第四天,林震去通華麻袋廠了解發展黨員的情況。他預備了半天的提綱,和廠組織委員魏鶴鳴只談了五分鐘就用光了,這使他很窘。但他卻意外地了解到該廠廠長兼支部書記王清泉獨斷專行、官僚主義作風的情況。他鼓勵魏鶴鳴向上級反映,魏說已反映多次,不但沒用反被批評不尊重領導。
吃過午飯,林震匯報麻袋廠的問題,韓常新不以為然,反倒勸他不要陷進去。第二天,韓常新帶林震去麻袋廠,意在讓他見習見習。林震發現韓只對數字和具體事例感興趣。回來以後,韓常新便寫了份“簡報”,林震看後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給林震印象最深的是劉世吾。他可以一面聽取匯報,一面翻閱材料,又能突然指出對方的錯誤。他還經常愛說“就那么回事”,好象把一切都看得很透。一天晚上,林震找劉世吾談了對韓常新寫的“簡報”與區委工作缺點的看法,對方卻發表了不少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議論。走出辦公室,林震感到更加惶惑。
不久,在黨小組會上,林震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原因是他擅自作主支持魏鶴鳴召開工人座談會,蒐集對廠長的意見。林震據理力爭。劉世吾卻批評他過高估計自己,想當娜斯嘉式的英雄,林震感到氣憤和痛苦。
星期六晚上,趙慧文約林震到家裡去坐坐。她坦率地說出了心中的苦悶:開始,他也想同區委工作中的缺點作鬥爭,但感到力不勝任,只好埋頭於事務工作。接著還一一談了對韓常新、劉世吾等人的看法。林震深受啟發並鼓勵她:“人應該在鬥爭中使自己變得正確,而不能等到正確了才去鬥爭!”
五月中旬,《北京日報》以鮮明的標題登出揭發王清泉官僚主義作風的民眾來信,區委書記也過問此事。劉世吾馬上雷厲風行地著手解決。不到十天,王清泉就被撤職。有一次,劉世吾和林震到工廠附近小飯鋪吃餛飩,劉世吾感慨地談起過去,繼而悶悶地說:“我們創造了新生活,結果生活反倒不能激動我們。”他還提醒林震,趙慧文對他的感情不太正常。林震回到宿舍後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過。
區委常委開會批准了對麻袋廠問題的處理意見。列席會議的林震發言,建議對區委組織工作中的缺點進行檢查。會場上出現輕微的騷動。韓常新、劉世吾均為自己辯護,而區委書記也批評林震太感情用事。
第二天,林震應約再次來到趙慧文家裡。趙慧文向他介紹了自己家庭的情況,表示要把林震當做弟弟看待。她還讓林震看自己寫的對組織部工作存在問題意見的草稿。林震離開趙家時夜已深了,一陣莫名其妙的思緒湧上心頭。他要正確對待友誼與愛情,並使自己更堅強。他迫不及待地敲響了深夜還在工作的區委書記辦公室的門。

內容簡介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主要內容包括:禮貌的故事、友愛的故事、小豆兒、春節、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冬雨、眼睛、夜雨、向春暉
隊長、書記、野貓和半截筷子的故事、最寶貴的、光明、難忘難記、歌神、悠悠寸草心、友人和煙、表姐、夜的眼、說客盈門、買買提處長軼事、風箏飄帶、春之聲、海的夢、深的湖、溫暖、心的光等內容。

目錄

短篇小說(1952-1982)
禮貌的故事
友愛的故事
小豆兒
春節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冬雨
眼睛
夜雨
向春暉
隊長、書記、野貓和半截筷子的故事
最寶貴的
光明
難忘難記
歌神
悠悠寸草心
友人和煙
表姐
夜的眼
說客盈門
買買提處長軼事
風箏飄帶
春之聲
海的夢
深的湖
溫暖
心的光
最後的“陶”
惶惑
春夜
聽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