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姓

終姓

終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4位。在現代是極罕見的姓氏。終姓有兩個來源:帝顓頊之後陸終有後裔取其名字中的終為姓;據《風俗演義》和《元和姓纂》記載,夏朝太史令終古的子孫有以終為姓的。

基本信息

簡介

《通假字字典》解釋:“崇通終”。《說文通訓定聲》解釋:“崇假借為終”。終姓、崇姓的起源是可考究的。
終姓的歷史十分久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傳說的融氏的兒子陸終。據《元和姓纂》上說,終氏是陸終的後代,以王父字為氏的此姓,望出濟南、南陽。根據考證,夏桀時期,太史令終古曾泣諫暴君夏桀,但是頭昏腦脹的夏桀卻不予理置,傷心之餘,終古看到夏朝已經到了快要滅亡的時候了,所以想隱居山林。後來被新的朝廷商朝湯王看中,召其入朝為官。據野史記載終古活了300歲。終古的子孫後代便姓了終。從上述兩種說法可見,終氏不管是出自陸終之後,還是出自終古之後,都是以王父字為氏。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終氏後人尊終古為終姓的始祖。

姓氏源流

終姓終姓
終(Zhōng 終)姓源出有二:
1、出自高陽氏,是黃帝孫顓頊的後裔,以祖字為氏。據《元和姓纂》載,顓頊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吳回,吳回生子陸終,陸終的孫子以祖父的字為姓,稱為終姓。此支終氏望出濟南南陽
2、出自妊姓,以祖字為氏。夏朝有太史令終古,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名字中的“終”字為姓,也稱終氏。

得姓始祖

終古。終姓的歷史十分久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傳說的融氏的兒子陸終。據《元和姓纂》上說,終氏是陸終的後代,以王父字為氏的此姓,望出濟南、南陽。又一說法認為是出自夏代太史令終古,子孫以其名字中的“終”為姓。終古是後世終氏家族的始祖,在夏桀當政時官拜太史令,因勸諫夏桀不成而出奔商湯。從上述兩種說法可見,終氏不管是出自陸終之後,還是出自終古之後,都是以王父字為氏。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終氏後人尊終古為終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終氏是黃帝的後代,屬正統華夏姓氏。遠古時有個首領叫陸終,陸終的孫子輩中有人以終字為姓相傳世代。而陸終的先人是黃帝。黃帝有個孫子叫顓頊的兒子叫老童,老童的兒子叫吳回,吳回的兒子就是陸終。終姓是黃帝後代,龍的傳人。另一支終氏是起源於夏朝太史令後為商臣的終古,他的後代中就以終古為姓。

歷史名人

終古:夏朝的著名官員,那時夏桀執政,荒淫敗壞,終古多次勸諫,桀王不聽,終古知道夏朝將滅亡,就投奔向商湯去了。

終軍:西漢濟南人。少年勤奮讀書,以善於說理和寫文章出名,談吐間豪情壯志非常動人,18歲時即向漢武帝上書評論國事。以後又擔任諫議大夫。後來他奉命赴南越(今兩廣地區)王入朝,終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即至,南越王願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從,舉兵殺其王及漢使者,死時年僅20多歲,被人稱為“終童”。

終帶:漢代校尉史。王莽時,與陳良共殺校尉,自稱廢漢大將軍。

終郁:唐朝人,為人仁義,做縣官,杜甫和他很有交情,寫過不少詩贈送給終郁。

終其功:明代鴻臚寺主簿,永樂中,曾使朝鮮。

郡望堂號

1、郡望
南陽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在今河南省南陽市。
濟南郡: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後又在齊郡之地設定濟南郡。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
2、堂號
奔商堂:夏桀無道,鑿池為夜宮,男女雜處,一月不朝。終古哭著諫,不聽,終古遂奔商(放棄夏桀,到商湯那裡去)。

終姓宗祠通用對聯

〖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返書歸璧;
弱冠請纓。
——佚名撰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終慎思,有大志而苦學,朋友董儲以書信把他推薦給朝廷,未得任用。他取書信回家,寫信告訴董儲:“魯箭高飛,原以為聊城必下。誰知秦都不遇,我帶著趙璧回來了。”下聯典指西漢濟南人終軍,字子云,十八歲時人長安,官至諫議大夫。出使南越,自請“受長纓,一定捆住南越王的脖頸,把他帶到宮殿下”。死時年僅二十餘歲,世稱“終童”。
流聲高密;
彰德郡南。
——佚名撰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終萇事典。下聯典指漢·終龐事典。

〖終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顯英名於弱冠;
比侯吏於掩關。
——佚名撰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漢濟南人終軍,字子云,年十八當選為博士弟子,從濟南步行入關,關吏與繻為信,令其返還時驗合。終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後果執節出關,行使郡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