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狀雲系

細胞狀雲系

細胞狀雲系是在冬半年,大洋上冷鋒雲帶的後面出現大範圍、均勻分布、陰晴相間的積狀雲。可分為開口細胞狀雲到和閉口細胞狀雲型。

簡介

細胞狀雲系是由於冷空氣受到下墊面的加熱,並在較好的條件下形成的。例如當冬季洋面冷鋒後面的冷空

..

氣從大陸進入海面,受到暖的海面加熱,在海面與氣溫相差大的地區,形成開口(未閉合)細胞狀雲系,在海面溫度相差較小的地區形成閉合細胞狀雲系。這種細胞狀雲系的直徑為40-80公里,由於尺度較大,一般不易在地面上觀測到。凡是出現細胞狀雲系的地區,風速垂直切變都較小,如果風的垂直切變較大,細胞狀雲系也就被破壞

類型

未閉合細胞狀雲系

未閉合細胞狀雲系是冬季洋面冷鋒後常見的雲系,其主要特徵有:

..

(1)未閉合細胞狀雲系的雲型呈指環狀或“U”字型,每個細胞的中間無雲,四周有雲;

(2)未閉合細胞狀雲系主要以積雲、濃積雲組成,有時還會有積雨雲出現;

(3)未閉合細胞狀雲系常出現於低壓南側低空氣流呈氣鏇性彎曲的地方;

(4)未閉合細胞狀雲系出現於深厚不穩定的冷氣團中。

在副熱帶高壓里也出現細胞狀雲系,這種雲系是在穩定大氣中形成的,而且沒有強的冷平流,主要是由層積雲、積雲和濃積雲組成的混合雲區。

凡是出現閉合細胞狀雲系的地區,空氣一定受到下墊面的強烈加熱。

閉合細胞狀雲系

在冬季,閉合細胞狀雲系也出現於洋面冷鋒的後面,但是它發生的條件和地方與未閉合細胞狀雲系不同,主要特徵有:

(1)閉合細胞狀雲系呈球狀,中央少雲,四周無雲或少雲,從中央到四周,雲厚變薄,色調變暗,邊界為多邊形;

(2)閉合細胞狀雲系主要由層積雲組成;

(3)閉合細胞狀雲系出現在高壓東南象限,地面氣流呈反氣鏇彎曲的地方;

(4)閉合細胞狀雲系出現在穩定的冷氣團內。

在出現細胞狀雲系的地方,低空都有對流活動,但比未閉合細胞雲系中的對流要弱,在低空對流活動上面有一層逆溫層,抑制對流向上發展,而低空的對流是空氣受下墊付面的加熱或雲頂輻射冷卻所致。

未閉合與閉合細胞狀雲系共存時的特徵

冬季洋面冷鋒後面的未閉合細胞狀雲系和閉合細胞狀雲系經常同時出現,這時它們的特點有:

 (1)由於未閉合細胞狀雲系處於氣流氣鏇性彎曲的地方,閉合細胞狀雲系處於氣流呈反氣鏇彎曲的地方,所以在這兩類雲系的過渡區是低空氣流輻散區;

(2)如果高空急流穿過細胞狀雲系,則未閉合細胞狀雲系處在急流軸的冷區(左方)一側,閉合細胞狀雲系處於急流軸的暖區(右方)一側。

積雲變稠密區

在洋面冷鋒後面的未閉合細胞狀雲系內,有時出現一片色調較白的雲區,直徑約3-5個緯距,這種雲系稱積雲稠密區,它表示在對流層中上部存在一個正渦度中心。500百帕槽線及正渦度中心位置在這片積雲變稠密區的上風邊界處,有時這片積雲變稠密區表現成螺鏇狀,所以把這種雲系稱正渦度中心雲系。如果積雲變稠密區進一步發展,則中高雲增多,雲系相互合併,最後形成逗點雲系

海面細胞狀雲系和積雲線

冬季一次寒潮從大陸進入海面後,冷空氣在海面變性。在離海岸100公里的海面上是一條無雲帶,這是由於冷空氣進入海面加熱形成雲需要一定時間的緣故,以一在離海岸約100公里左右以外的海上出現一條條積雲線,這種積雲線越往下風方向越變寬,最後分裂成細胞狀雲系。積雲線和細胞狀雲系都是由於冷氣團在洋面變性引起的,那么是什麼原因形成積雲線,而不形成細胞狀雲系,究其原因是冷空氣到洋面的速度和氣溫與海溫的差異,冷空氣剛到海面,風速甚大,海面溫度與氣溫相差很在,所以對流很強,沿風的垂直切變方向排列成積雲線。如果風向不隨高度改變,則積雲線的走向指示風的方向。

積雲線形成後,隨著對流發展,雲的垂厚度加大,所以積雲線越往下風方向越寬,以後氣團變性減小,對流和風減弱,積雲線分裂成細胞狀雲系。

陸地上的細胞狀雲系

細胞狀雲系不僅出現在冬季洋面上,而且可以出現在大陸上。從冬到夏,陸地表面曙度升高,如果一次降水以後或湖泊、河流較多的地方有冷空氣侵入,就會有細胞狀雲系生成。但是在陸地上由於熱容量較小,熱慣性小,所以溫度變化大,細胞狀雲系的變化也大,表現為明顯的日變化;同時由於陸地地形較海面複雜,細胞狀雲系遠不如海面上典型。在我國,細胞狀雲系主要出現在以下兩種情況:

(1)夏季我國北方高空冷渦中的細胞狀雲系

每當北方進入夏季,華北冷渦、東北冷渦和西北冷渦活動頻繁,在冷渦的後部(西側)經常有冷空氣侵入,使該地區產生細胞狀雲系,冷渦附近的細胞狀雲系有明顯的日變化,一般在中午前後由於太陽對下墊面的加熱開始形成細胞狀雲系,由積雲濃積雲組成,到傍晚前後,這些雲系中的一些常發展成積雨雲,並伴有強對流天氣。

(2)青藏高原上的細胞狀雲系

青藏高原可以看成聳立於大氣中的熱島,當有冷空氣侵入青藏高原常會有細胞狀雲系產生。青藏高原上細胞狀雲系出現的頻數很高,與其它陸表一樣,細胞狀雲系有明顯的日變化。一般在午前11時細胞狀雲系開始生成;到午後14時細胞狀雲系強烈發展,開始形成積雨雲;到傍晚積雨雲頂部出現卷雲砧,到夜間積雨雲消散,留下一片捲雲區。青藏高原上細胞狀雲系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細胞狀雲系發展成的捲雲區是青藏高原上新的天氣系統,並東移影響我國東部地區。

我國其它地區也會有細胞狀雲系生成,但出現的次數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