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梅

紫竹梅

紫鴨跖草一般作為盆栽擺設,家庭種植更為普遍。紫鴨跖草作—為一年生草花或地被植物來綠化花壇、樹池、喬灌木樹叢之間的空地或大草坪中點綴幾團,綠、紫相間的葉片觀賞期比一、二年生草花長,管理粗放,不需剪,耐陰耐濕,抗污染,僅施點稀薄的餅肥水。因其莖葉茂密,莖節處很容易生根,具有一定的護坡功能,所以,栽於樹叢間的緩坡地既實用又有觀賞效果。可布置客廳、書房、辦公室和臥室,秋季可作為花壇的配色植物。

紫竹梅
紫竹梅

植物名稱: 紫竹梅
別名: 紫葉草
英 文 名: Purple Setcreasea
拉 丁 名: Setcreasea purpurea Boom.
科名: 鴨趾草科
屬名: 紫竹梅屬
適應地區: 原產墨西哥,各地廣為栽培。
生態分類: 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花卉
觀賞分類: 觀葉類
高度範圍: 0.5 (M)

形態特徵

紫竹梅紫竹梅
全體紫色,枝莖柔軟,呈下垂狀。葉片槽形,葉長圓狀披針形,長15厘米,寬5厘米,葉面具暗色脈紋,葉鞘邊緣鞘口有睫毛,苞片貝殼狀,聚傘花序縮短生枝頂,花淡紫色。

生長習性

紫竹梅紫竹梅
喜溫暖、濕潤,不耐寒,要求光照充足,但忌曝曬。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土壤為宜。分布及生境:產勐臘、勐海、勐連、普洱、元江、峨山臨滄漾濞鶴慶瀘水蘭苹、貢山、福貢麻栗坡文山江川安寧尋甸會澤等地;生於海拔1100—3000米的山谷、雜林或密林下。分布於我國西南、中南、湖北浙江甘肅陝西山西河北遼寧。不丹、寮國、越南、朝鮮日本也有。

特點

紫竹梅紫竹梅
纏繞草本,莖細長而纏繞,長0.3—2米,長可達6米,常無毛或稀被短柔毛。葉片心形,長4—11厘米,寬2.5—10.5厘米,頂端尾狀尖,背多少被疏柔毛,葉面近無毛,邊緣密被睫毛;柄長3—15厘米,密被長柔毛或近無毛,葉鞘長2—4厘米,近無毛或被柔毛,鞘口被睫毛。蠍尾狀聚傘花序數個組成圓錐花序,總梗長7—10厘米;花序長約5厘米,多少被短柔毛;苞片葉狀,長約3厘米,寬2.5—3厘米,上部的變小而呈卵狀披針形,最下部聚傘花序上的花常為兩性花,其餘上部花序的花常為雄花;花無梗或具極短梗;萼片舟狀,頂端急尖,長3—4毫米,寬3毫米;花瓣白色,條形,比萼片稍長,寬1毫米;雄蕊6枚,花絲密被綿毛;子房無毛或被疏毛。蒴果卵狀三棱形,長4—5毫米,被疏長毛,頂端喙長約3毫米,縱裂;每室有疊生種子2顆,多角形,直徑2毫米。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栽培要點

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疏鬆保水力強的砂質土壤或腐殖質土最佳,排水需良好。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過度陰暗則葉色不良,庭園栽培可先行整地,松碎培養土後,直接將插穗斜插於土中,株距約15-20厘米。用有機肥料如豆餅、

紫竹梅紫竹梅
油粕,每2-3個月施用一次,N、P、K肥料每1-2個月少量施用一次。性耐旱,但若土壤常保濕潤則生長較旺盛。性喜高溫多濕,冬季要避強風吹襲。栽培多年後植株老化,早春應施行修剪或強剪,促使萌發新莖葉。栽培管理:鴨趾草喜肥沃、疏鬆土壤。4月出圃後,置於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之處。生長期保證水肥供應,可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腐熟有機液肥。只有養料充足,方能保證其莖節粗壯,葉色濃綠或紫紅。惟有盛夏時節,應移至半萌處。10月移入室內陽光充足之處,保持盆土濕潤,溫度不低於10℃即可。鴨趾草亦可於蔭處培養,但長期光照不足,易使莖節變長,細弱瘦小,葉色變淺。盆栽鴨趾草,宜選用高盆或將盆弔起,使枝蔓下垂,顯得瀟灑自如。養護一定時期後,下部葉片易乾,影響觀賞效果,此時可自脫葉處短截,令其重發新枝。剪下部分可作插穗用。鴨趾草很少有病蟲危害。

人工繁殖

一般用扦插法繁 殖,春、夏、秋均可進行。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夏季要適當遮蔭。冬季室溫保持10C左右。宜於盆栽觀賞。植於花台,下垂生長,十分醒目。紫露草紫鴨趾草紫葉草、紫竹梅),又稱紫鴨趾草、紫葉草、紫竹梅,

紫竹梅紫竹梅
鴨跖草科鴨跖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原產於墨西哥,性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境,但在夏季忌強烈陽光直射,不耐寒。扦插繁殖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扦插枝條的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把莖桿剪成5~8公分長一段,每段帶三個以上的葉節,也可用頂梢做插穗。扦插後的管理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於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

紫竹梅紫竹梅
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上盆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60~75%。溫度管理最適生長溫度為18℃~30℃,忌寒冷霜凍,越冬溫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氣溫降到4℃以下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環境溫度接近0℃時,會因凍傷而死亡

在夏季: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在冬季: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

紫竹梅紫竹梅
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光照管理怕強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蔭處養護,或者給它遮蔭70%。放在室內的養護的,儘量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並每隔一、二個月移到室外半蔭處或遮蔭養護一個月,以讓其積累養分,恢復長勢。肥水管理對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春、夏、秋三季 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內養護的2~6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溫度低時澆灌,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景觀用途

布置花壇、路邊、盆景等。

病蟲害

葉斑病症狀:①雞冠花葉斑病(又稱褐斑病),侵染葉片、葉柄和莖部。葉上病斑圓形,後擴大呈不規則狀大病斑,並產生輪紋,

紫竹梅紫竹梅
病斑由紅褐色變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莖和葉柄上病斑褐色、長條形。②魚尾葵葉斑病(亦稱黑斑病)。葉片上產生黑褐色小圓斑,後擴大或病斑連片呈不規則大斑塊,邊緣略微隆起,葉兩面散生小黑點。③君子蘭葉斑病(枯斑病)。葉上有橢圓型、長條形淺紅褐色病斑,周圍有退綠圈,後擴大呈不規則大斑塊,病斑上產生黑點。發病規律:葉斑病菌在病殘體或隨之到地表層越冬,翌年發病期隨風、雨傳播侵染寄主。雞冠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魚尾葵葉斑病夏季高溫病重,君子蘭葉斑病春、秋發生,但溫室中四季均可發生。連作、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濕度過大均有利於發病。防治方法:①及時除去病組織,集中燒毀。②輪作(溫室內可換土)。③不宜對植株噴澆。④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止病害擴展蔓延。常用藥劑有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50%的1000倍、40%膠懸劑600-800倍),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錳500倍、80%代森錳鋅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