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毛蒲兒根

紫毛蒲兒根

紫毛蒲兒根,菊科、蒲兒根屬植物,產中國四川東部。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紫毛蒲兒根
種拉丁名:Sinosenecio villiferus (Franch.) B. Nord.
種別名 :紫毛千里光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蒲兒根屬
屬拉丁名:Sinosenecio
命名來源:[OperaBot 44: 51. 1978]
中國植物志:77(1):112
亞組中文名:蒲兒根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Sinosenecio
組中文名:蒲兒根組
組拉丁名:Sect.1.Sinosenecio
亞族中文名:狗舌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TEPHROSERIDINAE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葶狀草本。根狀莖粗壯,直徑達8毫米,直立或斜升,覆蓋以黑褐色宿存的殘葉基及少數纖維狀根。莖單生,葶狀,直立,高30--35厘米,有數個被長柔毛的苞片或無苞片,全株,或特及下部被紅褐色長柔毛。葉少數,基生,蓮座狀,具長柄;葉片近圓形至卵形,長2—5.5厘米,寬3.5—5.5厘米,基部心形,邊緣具淺波狀三角形齒,齒端具小尖頭,近革質,兩面被紅褐色長柔毛或柔毛,花期有時變無毛,或僅下面被疏柔毛,具基生掌狀脈;葉柄長9—11厘米,被密紅褐色長柔毛或短柔毛。頭狀花序輻射狀,通常5—8個排列成頂生近傘形狀傘房花序;花序梗長1--2.5厘米,被紅褐色長柔毛,具基生苞片及2—4個線形鑽形小苞片,苞片膜質,長5—10毫米,被密長柔毛,具1條脈;總苞倒錐狀卵形,長6—8毫米,寬7—10毫米,無外層小苞片;總苞片8—10個,1層,卵狀披針形,長7—8毫米,寬1.5—2毫米,頂端尖或稍尖,紅紫色且被緣毛,草質,具乾膜質邊緣,外面被疏長柔毛及短腺毛,基部毛較密;舌狀花8—10個,長14毫米,管部長3.5毫米,無毛,舌片黃色,卵狀長圓形,長11毫米,寬2--2.2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7條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約7毫米,管部長3—3.5毫米,檐部鍾狀,裂片長圓狀卵形,頂端尖,長約2.2毫米;花葯長圓形,長2.5毫米,基部鈍,附片卵狀長圓形;花柱分枝分枝內彎,長約1毫米,頂端截形,兩側被乳頭狀微毛。瘦果(未成熟)圓柱形,長2—2.2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長約4—6毫米。花期5月。

本種提示

本種外形酷似川鄂蒲兒根S.Dryas(Dunn.)CjeffreyetY.LChen,但植株常被紅褐色長柔毛;頭狀花序5—8個排成頂生近傘形狀傘房狀;總苞片8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所記載的SeneciovilliferusFranch.植株近無毛;具1—2個頭狀花序;總苞牛球形,具13—17個總苞片,與本種的模式及原始記載完全不同,應為本屬的另一種。

本屬概述

蒲兒根屬為直立多年生或有時二年生草本,具匍匐枝或根狀莖,具纖維狀根。莖葶狀,近葶狀或具葉,幼時常被長柔毛或蛛絲狀絨毛。葉不分裂,具柄,全部基生或大部基生,或者基生兼莖生;基生葉蓮座狀,除具莖生葉的種類外花期宿存;葉片圓形或腎形至卵形或輪廓三角狀,稀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掌狀或極稀羽狀脈,中度深或淺掌狀裂,具齒,稜角或近全緣,基部深至淺心形,至近截形,稀圓形或楔形;基生葉葉柄無翅,莖葉葉柄下部有具翅,基部通常擴大成明顯半抱莖,全緣或具齒的耳。頭狀花序單生至多數排列成頂生近傘形簡單或復傘房狀聚傘花序,具異形小花,輻射狀,具花序梗。總苞無苞片或稀有苞片,倒錐形至半球形或杯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小窩孔,或有時具緣毛;總苞片草質,7一10個或13—17個,通常8—13個,線形至卵形,通常披針形,頂端及上部邊緣常被緣毛或流蘇狀緣毛,邊緣於膜質。小花全部結實.舌狀花6一15,通常13個,雌性,舌片黃色,通常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具4—10條脈,頂端具3小齒;管狀花多數,兩性,花冠黃色,檐部鍾狀,5裂;花葯長圓形,基部圓形至鈍,稀短鈍箭形,花葯頸部圓柱形,稍粗於花絲,細胞同形,花葯內壁細胞壁增厚兩極狀,散生或輻射狀排列;花柱分枝外彎,極短,頂端截形或微凸起,較長邊緣被多數較長至少數較短的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或倒卵狀,具肋,無毛,或沿肋被短柔毛;表皮細胞光滑,或稀被微乳頭狀毛;冠毛細,同形,白色,宿存或稀脫落。全部小花的瘦果有冠毛,或舌狀花或全部小花無冠毛。約36種,主要產於中國,僅有3種分布延伸至朝鮮、緬甸及中南半島;另有1種產於北美洲。中國有35種。屬名模式:腎葉蒲兒根S.Homogyniphyllus(Cumm.)B.Nord.本屬由瑞典植物分類學家B.Nordestam(1978)從千里光屬Senecio中分出而建立。其主要的特徵是:多年生葶狀草本;葉多集中於基部呈蓮座狀,莖葉少數,通常變成苞葉狀,具掌狀脈總苞鍾狀,通常無外層苞片,稀具外層苞片;管狀花冠鍾狀,具短裂片;花葯短,基部鈍而無尾,花葯頸部圓柱形,幾不粗於花絲,具同形的細胞;在花內壁細胞壁增厚為兩極狀,稀散生或輻射狀排列;花柱分枝短,截形,邊緣常被少數乳頭狀突起等,此屬無疑與羽葉菊屬Nemosenecio(Kitam.)B.Nord.和狗舌草屬Tephroseris(Reichenb.)Reichenb.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但本屆的絕大多數種類均具掌狀脈的葉[除海南蒲兒根Sinoseneciohainanensis(ChangetTseng)CJeffreyetY.L.Chen外]本屬的大部分種類主要集中分布於西南和湖北西部,不少的種的分布僅局限於狹小的地區所特有。本屬的種類劃分為2組、4個亞組和4個系。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四川東部城口、石柱。生於山坡,海拔2 000米。模式采自四川城口。

菊科、蒲兒根屬植物

蒲兒根屬(Sinosenecio B. Nord.),菊科、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 Kitam.),千里光族、狗舌草亞族植物。有四十餘種,代表植物蒲兒根,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直立,花期4~5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