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池

純池

一個村子,環境優美,地方很大,物資豐富,是一個旅遊去的好地方

簡介

純池,地名。即:中國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純池鎮純池村。地處周寧東北部,鎮所在地--純池村距縣城28公里,與福安曉陽鎮壽寧鳳陽鄉平溪鄉政和澄源鄉交界。全鎮土地面積208平方公里,占全縣的五分之一,轄18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人口24600人,境內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5.6度,系周寧縣的北大門。

歷史沿革

純池舊稱淳江,後因避諱而改名“純池”。純池村始建於後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宋元時屬政和縣管轄,明景泰六年(1455年)劃歸壽寧縣。1950年屬於壽寧第六區(純池區)。1955年9月,純池劃歸周寧縣管轄,並由一區(端源)劃出蓮地村、底源村,設純池區。1958年8月,分設純池、禾溪、三門橋、赤岩、坂坑5個鄉(9月改為純池、禾溪、三門橋、赤岩、坂坑人民公社),1959年1月,5個公社合併為純池公社,1961年8月分設純池、泗橋兩個公社,1963年3月,設純池區,1966年8月,復稱純池公社,1984,設純池鄉,1998年,升格為純池鎮。純池村的歸屬雖幾經變遷,但一直都是區、鄉(公社)、鎮的所在地。該村主要包括大房、主村、下坂、向陽村(南洋橋頭、移民點)、盤洋等村,總人口約6000多人。另轄上房村、東坑村、家林洋村、牛段村。芹山水電站建設後東坑、上房兩個自然村被淹沒而消失。

農副產品

純池是福建省著名產茶基地,早在明朝初期就開始把本地茶葉出口海外。現有茶園面積達60000多畝,占周寧縣茶園總面積的51%;現有林地面積23萬畝,占周寧縣林地總面積的22%;萬畝板栗基地也已建成;純池鎮已建設成為周寧縣重要的茶葉、林業、板栗、養殖等基地。基礎設施和投資軟環境建設日臻完善。

資源

礦產資源

純池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其中,祖龍葉臘石儲量高達2100多萬噸,豪陽、蒙坑和福山大業坑也貯藏著豐富的輝綠岩石礦。

旅遊資源

純池風景秀麗、環境清幽。轄區內峰巒疊翠,綠樹成蔭,自然景觀獨特。其中,東方石笏、仙頂龍湫、水尾龜魚、般若禪林、源頭棋井、南望將軍、西流石鴨、鷲峰佛地、北嶺幞頭、赤岩仙居等“淳江十景”。
1、千年古剎靈峰寺
千年古剎靈峰寺環境優雅,建築獨特。 靈峰寺始建於北宋淳化元年(990年)。靈峰寺又名靈顯寺,位於周寧縣純池鎮禾溪與桃坑之間的靈顯麓,掩映於蒼松翠竹之中,風景秀麗。該寺坐落於純池鎮桃坑村附近,距鎮政府所在地約9公里,海撥790多米,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壽寧知縣張鶴年為寺立匾“丹華勝境”。馮夢龍在《壽寧待志》中亦有“丹華勝境,可恃不廢”的贊言。
靈峰寺殿堂依山而建,建築錯落有致,大雄寶殿雕樑畫棟,面寬三間16.7米,進深四間17米,高12.2米。建築為重檐歇山頂、穿斗、抬梁混合式土木結構。寺前建有海會塔,七姐妹亭。靈峰寺是周寧縣首批重點開放佛寺之一,遊人香客絡繹不絕。1987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靈峰禪寺”匾額。
2、福建第一石柱----石天柱
石天柱也稱作“石笏”,為純池“十景”之首,距離純池村約六公里,遠看像一塊石碑,近看則像一座石山。提起“石笏”,純池村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和娘娘在玉殿談笑風生,玉帝手提玉簪,不慎失手掉落凡間。這根玉簪便隨風飄落在東山崗和石馬山中間的山上,直插入崗頂中心,變成了一塊高聳的巨石。日久天長,巨石吸取了天地精華,有了靈性,夜間還會閃閃發光。更奇的是,巨石像雨後春筍似的一直向上伸長,一年要長三百六十丈,大有撐破天穹的勢頭。玉帝得知此事後,十分震驚,遂命雷部天尊震擊此石,制止它繼續升高。可是雷部天尊試了多次後,總覺無能為力,甚是憂愁。
一日,一民間婦女帶著幼小的孩子上天柱山采野菜。孩子睡著後,母親便將他輕放在石笏旁,這時雷部天尊計上心頭,把孩子藏了起來。婦女回來,到處尋找孩子無蹤,悲痛之餘,便氣憤地解下裹腳布披在石頭正面,以發泄心頭之恨。這時,只聽得“轟”的一聲驚天巨響,這根意欲與天空試比高的石柱竟斷成幾十截。斷裂的石頭有兩塊插在地上,形狀像壽龜,其它碎石塊散落在周圍的山間,形狀離奇,千姿百態,引人入勝。此後巨石便停止了長勢,成為今天的形狀。長期以來,許多人都希望能親臨天柱山,近距離一飽眼福。若要領略“石笏”綺麗風光,只要乘車至周壽公路坑頭下車,步行20分鐘便可到達山頂。
3、高峽平湖---芹山水庫
芹山水庫獨具一格,碧波浩渺,是令人神往的旅遊避暑勝地。 芹山湖總面積20平方公里,湖面面積7.8平方公里,總庫容2.65億立方米。湖中央極為寬闊,最寬處可達四五百米,可以領略湖光山色相映的詩意。
芹山水庫總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湖面積7.8平方公里,總庫容約2.65億立方米。湖中央極為寬闊,最寬處可達四五百米。由於環境保護良好,煙波浩淼,碧水悠悠,波瀾不驚,清澈如鏡,被外界譽為“華東第一高山天湖”。
芹山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朝暉夕雨,霧靄晴光,美不勝收。駕一葉扁舟淌洋於湖中長廊,天上的浮雲在水中流淌,形成了一幅變化莫測的影畫,畫隨雲動,雲動畫移,雲停畫靜。那變化萬千的自然景色,加上周圍的群山,還有湖中的小島,會讓人從中深深感受到一種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的特殊魅力。
由於環境保護良好,煙波浩淼,碧水悠悠,波瀾不驚,清澈如鏡,被外界譽為“華東第一高山天湖”。有人曾描繪芹山水庫:《觀天池》
遙遙天池,眼前躺澹。
迥迥集匯,昊無雜塵。
雅如翡翠,悠然見光。
飂颭碧淵,眾魚覆身。
風嵐談笑,寰宇溟濛
湜湜水兮,怡顏猶存。
霢霂點點,水淪衍衍。
悠悠湯湯,放蕩自專。
天池泱泱,我心汪汪。
情融山水,氣溢乾坤。
千里可及,跬步之積。
大海得成,萬流所歸。
辱越吞吳,雖恥猶榮。
三戶亡秦,雖鄙而尊。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心曠似水,壯志可酬。
4、鯉魚景
從純池村向北步行至徐北溪,再往前二公里處,只見四周青山高聳環抱,山巒疊嶂,怪石嶙峋。其間一座山峰從赤林坪托峰而起,又順勢直奔而下,宛若一條下山飲水巨龍,並與谷底的凸起小山包相連,此山包狀如鯉魚,天然生成,維妙維肖,鬼斧神工,神態逼真,當地人稱之為“徐北溪鯉魚”。
5、雷鳴潭
獅子岩流入祖龍龍井的水系,經三門亭與徐北溪聚合,並延伸到徐北溪鯉魚處,匯合湖壇之水後,再分流注入赤林坪一溪流,形成一股聚流,直瀉跌入潭中,浪花飛濺。當巨流從那半壁傾瀉而下,中途飄散開來,形成一股濃霧裊裊升騰。水流傾瀉潭中,白泡瀰漫著整個水潭,並發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般巨響,讓人毛髮悚然。此潭因聲若雷鳴、故而得名“雷潭”。
雷鳴潭,潭面長寬各30餘米,深達11米多,整個水潭四周懸崖峭壁。奇異的是,在雷潭岩壁的半腰石壁上,竟有醒目的三四個腳印,據傳是仙人所留。腳印長36厘米,寬15厘米,深2至3厘米不等,每步相距70厘米以上。雖歷經風霜雨雪、水流衝擊,然而石頭上的巨人步印,至今清晰依然,讓人刮目相看,浮想聯翩。
6、院林橋(福橋)

純池村有大小新舊橋樑11座,而年代最久且最有特色的當屬院林橋(通名福橋),這座木拱廊橋就坐落在純池水尾溪畔,距今一千多年歷史。
木拱廊橋,因橋上還建有橋屋,又俗稱“厝橋”,還被橋樑專家譽為“古老概念的現代遺存”。幾乎每一座木廊橋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個傳說,歷史文化底蘊極為深厚,院林橋也不例外。院林橋以前不僅是純池到蓮地、周寧和寧德的必經之路,還是古時純池讀書人的聖地,也是科舉晉級考試的地方,村子裡能在福橋殿內筆試的讀書人,才華也就得到眾人的認可。通過院林橋考試後,成績好的再送往福寧府進行考試,因此院林橋也叫福橋。
7、般若寺
坐落於院林橋旁邊的般若寺,據《建寧府志》記載,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年),1985年12月天王殿拆除後重建,是中國佛教一百零八寺之一,可謂聲名在外。據《壽寧待志》記載,該寺餉銀七錢九分二厘,比起縣境內的其它寺的餉銀數都要高出幾錢。《般若庵鷲峰堂記》中有這樣描述:吾鄉庵堂兩座之,創立其來久已,堂居村北庵鎮村南,一為佛天之道場,一為淳江之風水。蒼梧翠竹環其所,琪草瑤花競其秀,丹崖翠壁呈其奇,別有乾坤氣象,寺前又有清流急湍,浮嵐暖翠,千態萬狀,實為淳江之勝概也。
8、古村道
純池村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主村道路布局十分奇妙,由大坪路、橫街、橫街路三條古街構成一個三角形。其間又有無數的小巷相互交錯,彼此相連,形如一張蛛網,撲朔迷離,讓人有種置身於迷宮般的感覺。若你是第一次走進這些巷子,繞來繞去,大概很難再繞出去。古巷橫街也是先前最繁華的街市,兩旁一排老式的木板鋪面,間隔著幾座飛檐翹角的明清古建築,古樸典雅,別有洞天。
大坪路則是以前村民娛樂、休閒的文化地帶。有人民會場(電影院)、眾廳、徐氏宗祠等坐落在其間。眾廳門前有一塊用卵石砌成各種精緻圖案的大坪,正中間是一隻狀如“走南向北”的長頸鹿,栩栩如生;長頸鹿後方處有四個造型巧妙的圖案,相連起來的寓意為“吉慶平安”。這些圖案不僅是一種寄託,更是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如今,村裡的老人們依然喜歡集聚於此,論天南地北,道古今中外,評人間世態,孩童更是喜歡在此嬉戲玩迷藏。這裡不僅是村民休閒的好去處,還是村里民事調解的好地方。
說起大坪的民事調解,還有一段與明朝小說戲曲家、明斷疑案能手馮夢龍有關的傳說。話說當年,純池村還是壽寧管轄地,但幾乎沒有大事到壽寧府衙去斷過案,這讓壽寧縣令馮夢龍疑惑不解。一日,馮夢龍化妝成平民百姓到純池微服私訪,欲探個究竟。當他來到純池村的大坪時,只見周圍男女老幼聚在那裡,正對村中剛發生的一起命案評說是非。於是,馮夢龍就默默地蹲在一個角落,耐心地細細傾聽。當眾人最終議出一個解決方案後,村中有個長者大聲說道:“依我看,這命案就這么解決,誰要不服,可以上報到壽寧縣衙,請馮夢龍縣令裁決。”這時,蹲在一旁的馮夢龍才欣慰地站起來:“我就是馮夢龍!”眾人聞言,驚得目瞪口呆。馮夢龍十分恭敬地對大家說:“剛才大家對這命案的裁決辦法很好,如果叫我斷案,也是如此也。”這件事得到馮夢龍知縣的讚賞,為此,馮夢龍特意請來能工巧匠,在大坪中間用石仔鋪設了一隻走南向北的大鹿(據說與壽寧縣衙的坐向相同)。可謂是“吉慶坪中一大鹿,走南向北報佳音”
還有個經典的聖地.⑴福山村.⑵三門橋.就福山村來說.山多樹高.

人物

八勇士

據純池徐氏家譜記載:
御倭崇祀
文輅公季惠公良質公良名公
志光公良今公延瑞公一春公
嘉靖壬戌(1562年)之秋,倭奴犯順由海濱而來,四處山寇趁機流劫,至癸亥年(1563年),本縣沈典史督率鄉勇勦殺,以靖地時有旻八公等奉公馘斬首級二十餘顆,解府給賞花紅。不期前府升任後,被賊屬反害,屈招囹圄之中,沒齒而無怨言,實所謂義勇之士也,贊曰:
人世孰難,忠勇為難;為國不易,為家更難。家國攸同休戚相關;天翻地覆亂世之間。捐生勦賊都鄙鹹安;有功可嘉給賞,諸官蒼冥無知,遭陷奸頑,從容受死,義氣瀰漫。寧為厲鬼,張班許班,名垂譜牒,千載崗巒。
録舊譜,民國壬子(1912年)葉眾僉議暑月,晉祀彰義祠,從孫福同志曰:倭,今日本國,明世宗壬戌秋傾島入寇,癸亥年犯南,所在土匪呼嘯成群,引倭擾鰲之南,有徐文輅偕其族侄季惠、良質、良名、志光、廷瑞、良今、一春等號召義旅出與典史沈君協御。一春公時被其難,而諸公益憤犁穴仇殺,殍首二十餘級。函不式而寇盜蜂起,貽禍國家也。雖然公道在人,譜書不沒其實,迄今讀之猶有生氣。向雖未立專祀,而聞風興起者。闖賊之亂,則有起義之漢烈。閩藩之變,則有不屈之素庵。二公丹墀宣誥,青簡書名慰矣。而勦倭諸公才儲罝兔,又復立功鄉里,奈何抑潛德於生前,並不發幽光於身後乎?矧晚近倭氛甚惡,海鯨揚波捍禦正難。其人則闡揚義勇之士應亦有心人,所擊節而稱快也。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禮云:能捍大患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揆諸詩禮則崇祀之典,吾鄉不得辭其責為。於是協眾僉議,立彰義祠於鷲峰堂之東。以奉其祀,歲時嚴典禮之儀;馨香岡替,名義壯山川之色。爼豆常新,庻使後起之英,濟時之彥得觀感於趨蹌之餘,而生慕羨之志未可量也,是為志。
奇突峭拔,筆不務繁,而心獨摯,公道在人。竟能升枯骨於白晝之庭,當亦徐公等瞑目於九京者也。仆廻翔朗誦,心神發越不意於鰲水之南,隅得此名士風流,欽佩之至。

馬二爺

徐援(1625年-1703年),乳名馬二,又名義援,號漢烈,後改名馬援,純池村人,明天啟五年(1625年)生。少負大志,性曠達,體強壯,善交友,重情義。家貧,早年跟隨往閩北浙江等地謀生,從事燒炭營生,辛勞困苦,生活維艱。時值清初,戰士頻仍,民不聊生,徐援毅然聚眾舉義,在浙江麗水慶元一帶劫富濟貧。歷十餘年,深受窮苦百姓擁護,歸附者達千餘人。
康熙七年(1668年),閩浙總督李宣奉詔招編,授浙江杭州府督標左營參將,後升選廣西平樂府副總兵。康熙十三年,徐援奉詔討伐“三藩”叛亂,收復柳州、梧州等府,征戰有功,升任都督。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都督同知銜,同年辭職還鄉,閩浙總督部院劉光麒贈匾“瑞徵鵲印”,彰揚他的業績。
徐援回鄉後,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為鄉里興利除弊,修復毀壞塘陂,建橋造路,蓄水灌溉,村民深受其益,都尊稱他為“馬二爺”。此外,他還重視教化,倡辦學館,修葺“般若禪寺”。徐援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病卒,年79歲,墓葬在壽寧。

道光進士

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進士:徐步元

八烈士

革命烈士:徐升須、徐以岩、徐應豫、徐應增、徐應滿、阮華東、葉家貴、徐應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