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螺寺自然風景區

紅螺寺自然風景區

紅螺寺自然風景區。紅螺寺旅遊度假區位於懷柔縣城北五公里的紅螺山南麓,是一處以雄偉壯麗的紅螺山為背景、千年古剎紅螺寺為主體、廣闊秀美的自然景觀為襯托的旅遊度假區。

紅螺寺自然風景區紅螺寺自然風景區

紅螺寺自然風景區

紅螺寺旅遊度假區位於懷柔縣城北五公里的紅螺山南麓,是一處以雄偉壯麗的紅螺山為背景、千年古剎紅螺寺為主體、廣闊秀美的自然景觀為襯托的旅遊度假區。

紅螺寺始建於東晉,擴建於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改為“擴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傳說,當地人稱之為“紅螺寺”。 紅螺寺的自然景觀十分秀美,北依紅螺山,聞過則喜照紅螺湖,山環水繞,層林疊翠,古木參天,整個寺院掩映在千畝松海之中,又有“御竹林”、“雌雄銀杏”、“紫藤寄松”三絕景點綴其間。經多年開發建設,已形成紅螺山、紅螺寺、觀音寺、呈秀園、松林浴園採摘園六大景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 其中紅螺寺是旅遊區的主體,座落在紅螺山南麓,始建於東晉永和四年,擴建於盛唐,原稱“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俗稱“紅螺寺”,現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寺占地百畝,分五處庭院,房244間。中院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為軸心,設有東西四所配殿;千手觀音殿,伽藍殿,際醒祖師殿,印光祖師殿誦經房數間。東院為接待處;西院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東下坎北為老僧退居寮延籌堂,南為練習功場;西上坎為螺螄塔和骨灰堂。

紅螺寺是金、元、清三代佛教盛地,高僧輩出。金代高僧佛覺禪師、元代高僧雲山禪師、清代有佛教第十三代祖師徹悟際醒禪師均在紅螺寺講經,四方僧侶多來紅螺寺拜佛學經,使紅螺寺成為京北名氣很大的名剎古寺,史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紅螺寺風景優美,其中御竹林、雌雄銀杏紫藤寄合稱三大絕景,旅遊區環境幽雅,古木參天,經年常青,四季花香,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競秀。寺西之珍珠泉,碧透似鏡,沸泡如珠,有神泉之稱;寺南之紅螺湖,水波蕩漾,溢彩流光,是划船、游泳、垂釣的好去處。紅螺寺還推出紅螺四季游:春有“紅螺廟會”,夏辦“中國小生夏令營”,秋開展“金秋紅螺游”,冬舉辦“紅螺歲寒三友紅螺游”。

紅螺寺大門前有氣宇軒昂的四柱三門式巨型牌樓,畫棟雕梁,牌樓上方有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盧嘉錫題寫的“京北巨剎”四個大字。正門上高懸一幅楹聯“一脈珠泉參妙諦,雙峰螺岫證如來”。大門內影壁上書“須彌勝境”四字,由影壁前折向東行,穿行在翠竹林中的一條曲折小徑,頓覺興致盎然。寺內有雌雄銀杏,東側為雌,結果但不開花;西側為雄,開花但不結果,奇特之處在於西側的雄性銀杏,樹高30米,主幹四周,生有十株側乾,據說自唐代栽了這兩株銀杏以來,每改換一個朝代,就多長出一株側乾,這只是一種傳說,但銀杏的樹齡已在千年以上,則是確切無疑的。

大雄寶殿已依原樣式進行了修復,殿後有“紫藤寄松”,大雄寶殿後面的西側生長有一株樹齡數百年的平頂松,樹高6米餘,有9個分枝,平直地伸向東側的四面八方,下面用十餘根木料支撐,平頂松附近,有兩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龍蛇飛舞一樣繞生在松樹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傘蓋,遮蔭面積400多平方米,每年春末夏初,藤蘿花如串串紫色珍珠一樣,掛滿枝頭,碧綠的松枝與紫色的藤花相繼爭奇鬥豔,令遊人嘆為觀止。

紅螺寺松林面積近600畝,百年以上古松萬餘株,林業部門註冊古樹2984株,達到一二級名木的古樹263株。據統計,紅螺寺風景區的各類樹木約有90萬株,豐茂的林木,使紅螺寺空氣清新濕潤,遊人至此度假,十分有益健康。由紅螺寺登上海拔812.9米的紅螺山頂,但見一望無垠的華北大平原萬里煙波,南望首都北京的依稀可辨,密雲水庫浩瀚無垠,萬里長城蜿蜒起伏,登臨縱目,心曠神怡。

門票:30元

地址:懷柔區鎮盧莊村

電話:6068163960681175

路線:機場高速天竺出口,走京密路到懷柔城區北,應賓環島上紅螺路直行3公里即到

相關連結:北京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