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麻

紅線麻,主要成為蕁麻科植物艾麻的根,有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等功效。

基本信息

紅線麻

正文

紅線麻
(《陝西草藥》)

異名

紅頭麻、蠍子草、苛麻(《陝西草藥》),山芋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

為蕁麻科植物艾麻的根。

植物形態

艾麻,又名:大序艾麻。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蟹毛和反曲的微柔毛。根塊狀紡錘形或圓錐形,紅褐色,稍肉質。莖直立,圓柱形。單葉互生,廣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尾狀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具粗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有葉柄。雌雄同株;花黃綠色;雄花序生於雌花序之下,圓錐狀,長約10厘米,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於莖梢葉腋,細長,穗狀,花被片4,不等大,在果期增大,柱頭絲形。瘦果斜卵形,扁,長約2.2毫米。
生於山地林下或溝邊陰濕地帶。分布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陝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採集

春末夏初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

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風痹抽麻,水腫,老鼠瘡,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

①治抽麻,心慌:紅線麻四錢,苜蓿根三條,生薑為引。水煎服。
②治筋骨麻木,風疼:紅線麻和豬肉共燉,吃肉並喝湯。
③治虛':紅線麻、黑豆各一斤,煎湯,每服兩茶杯。
④治水腫:鮮紅線麻葉(或根煎汁)二兩,黃豆半斤(水四斤,抱脹磨成渣)。將線麻葉用沸水燙過切碎,點入豆渣煮熟。上為一日量,二次吃完,忌鹽。
⑤治老鼠瘡:鮮紅線麻搗爛,加麝香少許,貼患處。(性味以下出《陝西草藥》)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