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菍

紅毛菍

紅毛菍,中藥名。為野牡丹科植物毛菍Sims的根、葉。分布於福建、廣西、廣東等省區。具有止血,止痢之功效。常用於便血,月經過多,腹瀉,外用治創傷出血。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葉。

性味

味澀,性平。

功效

止血,止痢。

主治

便血,月經過多,腹瀉,外用治創傷出血。

相關配伍

治濕疹:毛菍葉、掃把枝、苦楝葉適量,水煎外洗。另用紅爆牙郎時研粉敷患處。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適量,乾葉研粉撒患處。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m。莖直立,莖、枝、葉柄均被紫紅色散生、擴展長粗毛。單葉對生,葉片大,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0-14cm,寬2.5-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渾圓或鈍,有主脈5條,葉面無毛而亮,但有無數突起的短線條隱藏於表皮下,葉背常呈紅色,脈上有散生、壓緊的疏長毛。夏初開紫紅色花,花大,1-3朵生於枝梢,直徑可達7-8cm;萼管被長而硬的剛毛,裂片條狀披針形,遠較萼筒為短,有等大的附加裂片;花瓣與萼片同數;雄蕊10個,花葯頂孔開裂,蒴果有紅色長而硬的粗毛。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溪邊或灌木叢中。分布於福建、廣西、廣東等省區。

相關論述

《廣西藥植名錄》:“根:治痧氣,蛇傷,跌打損傷;葉:涼血,消腫,止血,止痛,生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