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羊肉

紅橋羊肉

頭橋名餚“紅橋羊肉”,盛產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雙橋一帶的頭橋弘揚路美食街,該鎮是“紅橋羊肉”這種地方名菜的發源地。“紅橋”原名“黑橋”,位於今頭橋鎮南部地區,1960年4月改“黑橋”為“紅橋”至今,“紅橋羊肉”即因此而得名。

名餚概述

頭橋名餚“紅橋羊肉”,盛產於江蘇揚州廣陵區頭橋鎮(原邗江區頭橋鎮)雙橋一帶的頭橋弘揚路美食街,該鎮是“紅橋羊肉”這種地方名菜的發源地。“紅橋”原名“黑橋”,位於今頭橋鎮南部地區,1960年4月改“黑橋”為“紅橋”至今,“紅橋羊肉”即因此而得名。

菜品歷史

新中國建立前後,頭橋鄉境原黑橋集鎮上,開設了一兩家羊肉店,羊餚品種主要有“燒羊肉”、“羊糕”、“羊湯”之類,這是頭橋鎮羊餚產業化的最早開端。
上世紀60年代初,鄉賢張有才、楊泰祥等羊餚大廚拜訪名師,精心研製羊肉烹調技藝,以提高其口味,漸受顧客讚美。並陸續開發出“紅燒羊肉”、“羊肉燒魚”、“大蒜燒羊肉”、“羊腦燉蛋”、“燒羊爪”等羊餚系列20多個菜目,以其形美色潤,不肥不膩,無腥無膻,湯汁黏稠,口感適中,爛而不老,美味可口而遠近聞名,享譽海內外。
頭橋名餚“紅橋羊肉”這種肉食特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僅在本鎮很有影響,而且也成了揚州城內非常馳名的淮揚佳肴,時有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食客慕名前來品嘗,以致最終成為原揚州市邗江區的主打招牌菜式之一,並獲得了“國家金獎”。

羊餚特色

結合《頭橋鎮志》、《漫談頭橋鎮集市的變遷》、《中國揚州邗江鄉村旅遊指南》等記載,維揚佳味紅橋羊肉的原產地揚州頭橋鎮,在揚州地區享有“頭橋好吃大王”的盛名,故而,在揚州地史料中,享名維揚的頭橋名餚紅橋羊肉,與遠銷南洋的頭橋王裕泰醬園(“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的舅舅王鑑人祖傳百年老店)“瓶兒菜”、入選國宴招待西哈努克親王的頭橋魏奶奶獅子頭,均系頭橋鄉境史上齊名的地方名吃。
頭橋名餚紅橋羊肉菜式
由於正宗的紅橋羊肉配方有些為祖傳秘方,故而公開的報紙、書籍、網路上所能看到的紅橋羊肉製法,都只是基本步驟,而核心內容是任何局外人都看不到的,這便是只有到頭橋來才能吃到正宗紅橋羊肉的原因,同時也是各店羊肉風味均不相同的秘訣。頭橋名餚紅橋羊肉由鄉賢楊泰祥、張有才等名廚精心研製烹調技藝,因此,這是現代紅橋羊肉大行於世的早期開端之一。寒冬臘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節。在冬季,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所以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按中醫的說法,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實在是件一舉兩得的美事。老揚州里有這么一種說法:“四九天裡吃羊肉,打嘴巴子都不丟。”可見揚州人寒冬臘月吃羊肉的熱情有多高漲。當年頭橋鎮還在揚州邗江區的時候,紅橋羊肉是邗江鄉村旅遊節上的主要地方美食之一,故而,這也就是今屬廣陵區頭橋鎮的名餚紅橋羊肉,之所以會出現在《中國揚州邗江鄉村旅遊指南》之中的歷史原因。關於“全羊宴”,大揚州時代有兩種風格,一種來自當時揚州刁鋪鎮(今屬泰州),另一種就非要到今廣陵頭橋鎮上去吃不可。羊頭、羊眼、羊耳、羊舌、羊肝、羊排、羊心、羊肚、羊腦、羊血、羊腸……“除了羊毛,什麼都可以吃”,這是揚州本土最有名的頭橋名餚紅橋羊肉的美名。揚州人常吃的是公山羊,且都是本地羊。頭橋羊餚選擇揚州本地羊作為原材料的,綿羊的肉質鮮嫩,紅燒羊肉、涮羊肉都是用的綿羊,而揚州的廚師則喜歡用山羊肉,一般是1年到2年之間的公羊。相比綿羊,山羊的皮薄,肉質更緊,比較乾,瘦肉更多,用來做白切羊肉是最好的選擇,紅燒羊肉時則強調帶皮,然後燒得酥爛了再上桌。羊肉具有補氣滋陰、生肌健力、養肝明目的作用,《日用本草》記載了羊肉能治“腰膝羸弱、壯筋骨、厚腸胃”的優點。但羊肉性溫熱,吃多了易上火,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吃羊肉時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蔔做成一道菜,則能充分發揮蘿蔔性涼的特點,也可起到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頭橋名餚紅橋羊肉菜式
頭橋鎮是紅橋羊肉的原產地,所以比較正宗一點,而許多烹飪方法都是祖傳的,並且是創始人的直系後人才會知道那些保密配方,因此,在許多公開的官方資料上會看到“紅橋羊肉盛產於邗江區頭橋鎮,以其獨特的烹飪方法,使之肥而不膩、鮮而不腥”的措詞,而這個“獨特的烹飪方法”也只有那些直系傳人才會知道其配方。燒羊肉的最高境界體現在如何去除揚州人吃羊肉時最怕的膻味,用胡蘿蔔去膻味是很多飯店的做法,小飯店是就著胡蘿蔔一起燒,檔次高的則把胡蘿蔔當作作料,焯一下水就丟掉了。揚州燒羊肉的師傅不用胡蘿蔔就算是最高境界了。如果燒羊肉從來不用胡蘿蔔的,一般作料里最精緻的是自製的黃豆醬,而且必須是發酵達到一年以上的才可以,揚州人“買羊肉連鍋端”的美名,就是從頭橋鎮傳出去的。頭橋名餚紅橋羊肉的選材以本鎮散養的公山羊為主,羊齡在1-2年之間,一隻羊去了羊毛一般在40—50斤左右,羊宰殺後帶皮燙,這樣才能保持羊肉的新鮮度,同時保證除了羊毛,其他所有部位全部能下菜。頭橋公山羊要在羊幾個月的時候閹過,這樣的羊就幾乎沒有膻味,所以也就省卻了去膻的煩惱。部分頭橋紅橋羊肉中的“紅燒羊肉”這道菜里,會選用一種自製的秘方黃豆醬,醬必須要發酵到一年以上,這種作料讓來吃羊肉的人必點紅燒羊肉,否則,即便是來過頭橋鎮,也不能算是真正吃過紅橋羊肉。

烹飪工藝

“紅橋羊肉”的製法如下:
【原料/調料】
羊肉、蔥,姜,紹酒,胡蘿蔔,八角,醬油,
糖,精鹽
【製作流程】
將羊肉洗淨,放入水鍋,加蔥,姜,紹酒,胡蘿蔔,八角,燒至七成熟,去羊骨,壓成塊,冷卻後,改刀成大方塊。鯽魚洗淨,上火加蔥,姜,紹酒製成魚湯。炒鍋上火,下魚湯,羊肉,醬油,紹酒,糖,精鹽小火燜10分鐘即可。後大火收汁,裝入沙鍋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